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正手弧圈球技术稳定性的作用研究
2018-04-09冯誉隆
冯誉隆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 肇庆 526070)
核心力量训练移植到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与训练当中,已不是新颖的话题。体育教学与训练的实践表明,通过对运动员进行专项的力量、协同性训练,特别是核心肌群的力量训练,可以预防运动员运动损伤,增强运动员动作技术的连贯性和协调性,提高运动员对技术动作的控制力,从而达到提高相关技能稳定性的作用。目前,核心力量训练广泛运用到体育领域的一些项目当中,例如:体操、篮球、武术套路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不仅包括国家队的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大众健身、各级学校的课余训练等各领域都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尝试。乒乓球作为我国传统的优势项目,在训练理念、方式和方法上应该更上一个台阶才能永葆竞争力。目前,乒乓球领域的相关学者和专家更加关注人体各肌肉群的相互协调和智能控制能力方面的训练。核心力量作为一种新型的力量训练方法,已经引起乒乓球界的关注。为了把握核心力量训练在当前乒乓球界的研究动态和相关的热点问题以及观点,本人以“乒乓球”并含“核心力量”、“正手弧圈球”并含“核心力量训练”为关键词,查阅了进10年来的文献发现核心力量训练在乒乓球领域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特别是核心力量训练结合某项专项技术的关系的论证的研究更加少,比如核心力量训练和正手弧圈球技术研究的成果只有一篇。因此,本文以此为着力点,以肇庆市体校乒乓球学员为实验对象,通过查阅前期的相关文献资料设计一套核心力量训练方案,并验证核心力量训练对于乒乓球运动员的正手弧圈球技术稳定性提升的关系,从而达到为核心力量训练在乒乓球当中的运用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正手弧圈球技术稳定性的作用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以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为载体,查阅了中国知网2000—2017年的电子文献。查阅的方式是以“正手弧圈球”和“核心力量训练”为关键词,共查到相关文献23篇,挑选17篇进行精读,以便掌握前期相关研究的主要观点和趋势,为撰写本文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实验法 以肇庆市体校30名男子乒乓球运动员为实验对象,乒乓球训练年限为3.8年,平均年龄为13.76岁。在实验前,通过实验前侧,将实验对象分成水平相当的2个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名运动员。实验前侧选取的指标是一分钟正手拉上旋球技术、正手弧圈球技术,每个实验对象有3次(3个球)测试机会,取最好一次的成绩当作统计对比指标成绩;另外,还对实验对象进行的测试指标进行技评,每名学生的技术最终得分为击球命中的数量和技评之和。实验前后技评标准采用由第三方进行的方法。具体评分标准为:技术正确、动作协调、击球质量高得5分;技术正确、动作协调、击球质量较高得4分;动作无明显错误,击球质量一般得3分;动作有明显错误、击球质量较差得1~2分。具体情况如表1。
实验的时间是3个月。需要八张球台,每周上3节课,每节课的时间为90min。
为了保证训练的一致性,2组的学习内容、训练时间和执教人都一样,主要训练方案都是:左推右拉练习,一边2个(上旋)练习,到3点正手拉球(上旋)练习,推挡侧身拉球等练习。其中还会加入一些下旋球的训练内容,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正手弧圈球技术的灵活性。
实验组的同学每周在最后一节课中用20min进行核心力量的训练,对照组不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实验组核心力量训练方案如下:(1)单足站训练:1min1次,每组2次,共3组。要求:单脚站立于地面上,保持身体平衡。(2)单腿前蹲:单腿前蹲:15个换一只脚为一组,做3组。要求:两脚前后半弓步站立,后腿屈膝到膝关节接近地面,下蹲时膝关节与裸关节在同一垂线上,双手叉腰,收腹挺胸。(3)平板支撑:1min为1组,做3组。要求:做俯卧撑的动作姿势,需是用手肘支撑地面,脚尖和脚跟并拢,大小腿内侧收紧,双腿伸直,收腹。(4)平衡垫平衡式:1min1次,每组2次,共2组。要求:坐在平衡垫上,以尾骨支撑保持平衡,腰背要伸直,保持平衡。
表1 肇庆市体校30名乒乓球学员拉球技术和正手弧圈球技评测试统计表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2007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并制作了三线表,以便图文并茂地进行论证。
1.2.4 逻辑分析法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结合前期的阅读文献资料,对现有乒乓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成果、训练方法的相关书籍阅读,以及在访谈相关学者的基础上,对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理论和关键观点进行阐述,并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形成结论。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3看来,实验后2组在正手弧圈球技术技评方面分数相差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好于对照组。也就是说,通过核心力量训练,更能够提高乒乓球学生的正手弧圈球技术动作稳定性的作用。
弧圈球基本动作要领是:准备姿势是左脚比右脚稍微站前一点。在进行引拍动作之后,大臂带动小臂,运动员先将自己的重心落于右脚,以拉不转球为例,向前击球这一瞬间将重心交换到左脚。在进行正手弧圈球技术动作的时候,关键点在于学员要正确的向前用力,而且要积极主动擦球。从迎球引拍到摩擦击球的过程中首先要转腰,大臂带动前臂快速摩擦球,食指往前压住球拍,击球后重心交换到左脚。最后还要迅速还原,其目的是为了下一板球做准备。正手弧圈球的技术特点是高速旋转、稳定性强,稳定性具体体现在它能够制造适宜的弧线。一般来说,旋转越强,球的质量就越高,摩擦球越好,制造的弧线越大,弯曲的幅度越大。
表2 实验后学生正手弧圈球技术达标情况表 个
2.1 提高正手弧圈球技术动作的稳定性
乒乓球技战术对比中,运动员为了获得准确、及时的击球效果,通常需要快速移动运动员的下肢、调整身体的位置和重心,从而达到科学、有效地处理好旋转、多变的来球。基于这种技战术的分析,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下肢移动能力以及在动态的重心变化的情况下进行协调的击打球。乒乓球运动员这种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步法是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处理好各种用力方向、路线、旋转来球的关键,但前提的关键在于,运动员能够及时的处理好自己重心的转换。所以,乒乓球运动员在进行正手弧圈球技术动作的运用过程中,他们的身体重心始终是处于一个动态的运动转换过程,这种转换的关键点在于技术动作的协调性,在协调的状态下去发力、去进行摩擦球的动作使用,这是高水平运动员技术动作的核心表现特征。
从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术动作来看,球的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乒乓球运动员各肌群参与协同用力,特别是对身体重心的协调控制力方面的控制能力。核心力量训练能促进乒乓球运动员腰腹部以及骨盆周边的肌群力量的协调、控制能力,即核心肌群的控制力,从而达到提高乒乓球技术稳定性的效果。
2.2 强挥拍动作的控制性
乒乓球运动员发力挥拍时,核心部位肌群根据对方的来球路线、时机、位置、落点等时空特征做好击球的准备用力动作。此时,乒乓球运动员通过条件反射有效地增强对运动员四肢力量的控制,力量控制源在于运动员的核心肌群。通过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加强乒乓球运动员在高强度的发力转腰时对脊椎的保护作用,同时,增强对腰腹及周围肌肉群力量的控制,使各个环节相互兼容。从这个角度来分析,核心力量训练能提高正手弧圈球动作的稳定性。
表3 实验后学生正手弧圈球技术测试技评情况表 (单位/分)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实验组进行核心力量的专项训练,运动员在正手弧圈球技术的总个数和技评成绩都明显好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核心力量有利于提高乒乓球运动员正手弧圈球技术的稳定性。
3.1.2 核心力量训练能够使机体达到一个更加稳定和协调的状态,从而进一步促进其技术动作的定型。一方面有利于乒乓球运动员身体重心的动态转换,促进运动员在协调的状态下去发力、去进行摩擦球的动作使用;另外,加强核心力量训练可以使乒乓球运动员增强对腰腹及周围肌肉群力量的控制,使各个环节相互兼容,从而达到提高正手弧圈球动作稳定性的作用。
3.2 建 议
3.2.1 核心力量对于乒乓球正手弧圈球技术稳定性的作用大小,前提在于运动员掌握正确的弧圈球技术和基本功训练。教练员要注意运动员的下肢力量训练,快速移动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全身协调性训练。同时,在进行乒乓球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运用的过程中,要掌握训练的运动负荷和强调,避免运动员过度疲劳,产生运动损伤的事故发生。
3.2.2 核心力量训练和传统的专项力量训练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在乒乓球教学训练中,要理清两者的关系和在实践训练当中的作用,充分利于各自的优势,促进技能的学习。此外,在乒兵球运动的训练过程中,核心力量应有针对性的与专项技术动作相结合,关注运动员的共性和尊重个体差异性。
[1] 于红研等.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力量训练的之间关系的理论思考——核心稳定性训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17(2):14-18.
[2] 肖丹丹.乒乓球正手快攻、弧圈球技术的生物力学研究及步法垫测试系统的研制与实验[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137.
[3] 李振山.核心力量训练对乒乓球运动的影响[J].职业教育,2011,24(6)33-36.
[4] 李颖. 乒乓球正手攻球与拉弧圈球技术“核心区”肌群的sEMG测试与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27(5):10-14.
[5] 柳天杨,刘国梁正手近台攻打前冲弧圈球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与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2(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