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横斜竖倒也是春秋
——宋四家之米芾

2018-04-09马遥力中央民族大学100081

大众文艺 2018年5期
关键词:王献之二王米芾

马遥力 (中央民族大学 100081)

昼夜永远被分开,对错永远有争论。历史上有这么一位人物,人们对他也褒贬不一,他就是与黄庭坚、苏轼、蔡襄起名一起被并成为“宋四家”的米芾(黼)。

七年前《研山铭》在北京拍卖行成功进行拍卖,打破了中国书法拍卖价格的历史记录。即便如此,后世对米芾的评价依旧褒贬不一。张宗祥认为,米南宫之风有失端庄,并认为这种风格是由于腕力不足形成的,他有诗云:“臣书刷字自评工,天马飞行绝太空。唐宋两人宗大令,端庄北海胜南宮”。并说“襄阳自称刷字,深得笔毫平铺之旨。然倾侧跳荡,更过北海,盖以救腕力之不足也。乃知献之究不及右军”。以米芾之评兼及二王,认为“刷字”之称实源自腕力不足。欲晓米芾何许人也,还要从米芾的生平讲起。

先来看一个故事。年少的米芾家境贫寒,自喜书法而三年无所精进。一日,他听闻有位路过村里的赶考秀才写得一手妙字遂往之请教。秀才翻看了米芾的临帖后说:“想要跟我学写字可以,有个条件,你得买我的纸,五两纹银一张。”米芾心想哪有这样贵的纸,但出于学字心切,米芾一咬牙借来银子交给秀才。秀才递给他一张纸说:“回去好好写,三天后拿给我看。”回到家,米芾捧着这张用五两银子买来的纸,左看右看也不敢轻易使用。于是对照字帖,用没蘸墨水的笔在书案上划来划去,反反复复地琢磨,把一个一个的字印在心里。三天后,秀才来了,见米芾正坐在桌前,手握着笔,望着字帖出神呢,纸上竟滴墨未沾。便故作惊讶地问:“怎么还没写?”米芾如梦初醒,绝望地想到三天期限已到,自喃喃道:“我怕弄废了纸。”秀才哈哈大笑,用扇子指着纸说:“好了,琢磨三天了,写个字给我看看吧!”米芾抬笔写了个“永”字。秀才一看,字写的遒劲潇洒,便故意问道:“你为什么三年学业不进,三天却能突飞猛进呢?”米芾想了想说:“因为这张纸贵,不敢像以前那样随便写来,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再写。”“对!”秀才说:“学字不光是动笔,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说完,挥笔在“永”字后面添了七个字:(永)志不忘,纹银五两。又从怀里掏出那五两银子还给米芾,头也不回地走了。

观其形、悟其神、动其心,方得笔尖玄妙。米芾年少便已知晓此理,然而任何大家的历史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白石大器晚成,米芾也颇有此迹。

米芾书从唐人上溯魏晋,早年师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沈传师、褚遂良等,乃至中年力追魏晋,参以李北海、杨凝式之长。《宋史·文苑传》言:“米芾妙于翰墨,沈著飞翥,得王献之笔意”。米芾本人评价王献之以为:“子敬天子超逸,岂父可比”。虽显狂傲,但王献之外拓的笔意也堪堪符合米芾的性格。

早期的米芾注重临摹,自诩:“壮岁未能成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

《叔晦帖》,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约为米芾30岁左右所作。

此贴可见,米芾力追二王之风。

十年之后米芾又作《箧中贴》,结字怪而不异,用笔富于变化,可以看出已渐成一家

米芾四十岁左右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这个时期所作的《蜀素贴》、《苕溪诗贴》中可以看出这些作品虽然在大格局上与晋人书法保持一致,但整体格调、意趣及造型特征都已经完全是米芾的自家法门,他在传统与创新上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开辟了一条集古出新的道路。米芾自言:“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既老,始是成家,人见之不知何为祖也”。

米芾的书法自成一体,初看东倒西歪,放浪无法。然细观之则渐觉其妙。苏轼盛赞曰: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米芾书作大多字呈右倾之势,结字因势生形,熟而不俗,险而不怪;奇正相生,出乎自然。37岁所作《蜀素帖》,虽为小字,却以大字笔法出之,董其昌称其为:“以狮子搏象,以全力而赴之”。

《蜀素帖》局部

次年米芾作《苕溪诗贴》,此卷为米芾自撰诗,共六首,全卷落笔急迅,笔锋正、侧、藏、露,八面出锋,变化诡谲,姿态纵肆,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超逸,好无雕琢之痕迹;字体架构舒畅,中宫微敛,长画纵横,舒展自如,行笔随势生形,一气呵成。整体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意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法的典型面貌。

此卷得“二王”笔法,尤以王献之外拓用笔为主。“内擫”与“外拓”两种笔法各具特色:内擫以腕力控笔,线条沉实,中宫聚拢,故称骨胜之书;后者运笔飞扬而筋力暗敛,欹侧多态,意趣悠然,又称筋胜之书。《苕溪诗卷》用笔爽利,多取侧锋,灵巧多变,行笔波折虽多而速度不减,线条劲挺有力。米芾用笔多变,曾自诩“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试看《苕溪诗卷》,字的起笔往往颇重,到中间稍轻,遇到转折时提笔侧锋直转而下,有八面生姿之感,与《蜀素帖》并称米书“双璧”。

《苕溪诗贴》局部

在笔法上,米芾自成一体。他对后世最大的贡献,是进一步开拓了毛笔的表现力。作为一门线条艺术,线条的丰富性如何,显示了作者的功底和视觉表现力的差异,米芾用笔,突破了前人或中锋取厚,以厚实凝重为旨归,或侧峰取妍,以清隽飘逸为旨趣的两分法。他时而侧锋轻笔而不取纤弱,时而中锋直下却不取凝滞,如鹰隼急迅,上下翻飞。《海岳名言》有曰:“米芾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刷字”正是米芾对自己书法极为生动形象的评价。不但是米芾书法的写照,也是米芾狂浪不羁性格的写照,诸如“勒、排、描、画”尽装饰,矫作之意,而“刷”则是挥洒自如,八面出锋,无所假籍,是自信直言也。

米芾的八面出锋,和唐太宗论书里的“锋正则四面势全”是一个道理。

八面强调了善书者和书法家的区别,擅写字者往往被认为是书法家,但其实北宋以前的概念很清楚,因为当时所推书家都是八法完备,无一笔懈怠,笔笔有渊源,字字可取法。

八面,其实是说笔下没有死角,笔力与中锋能灌注到各个环节。在楷书是点画完备。在行草书则是转折饱满,笔在右下角、左下角等难转折的地方无一点懈怠。出锋,是说能开合,腕下无滞碍。能出锋芒,则势必神采熠熠,神采为上又是书法的至高境界。唐人尚法,晋人尚韵,宋人尚意。米芾生活在宋朝那个“写意”的年代,在写意大潮下诞生的米芾书法,同时又是以一个革新家的身份出现。

正所谓:提按顿挫都是玄妙,横斜竖倒皆为春秋。

诗曰:

米癫刷字非自谦,宗法二王正脉传。

八面出锋真痛快,驭龙斫阵意臻玄。

猜你喜欢

王献之二王米芾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明拓二王帖》(下册)
一张纸开悟“笨小孩”
米芾拜石
用“心”写字
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卒年
王献之练字
秦淮“二王”往事录
揭秘共和国首张A级悬赏通缉令始末
王献之的文艺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