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现实技术服务农村基层应用探究

2018-04-08吴诗倩陈一鸣

魅力中国 2018年50期
关键词:虚拟现实公益农村

吴诗倩 陈一鸣

摘要: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大多空巢老人都产生了独居老人特有的“空巢综合征”。随着老人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就越来越脆弱,独居老人更多的是渴望精神上的赡养,渴望子女和社会多一点的关怀。而留守儿童也同样因为父母外出打工等系列原因,常年与父母分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没有获得足够的关爱,他们所需要的都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而是精神上的慰藉,处于社会边缘的留守儿童更加需要社会给予的心灵关爱。而当下正是一个互联网科技全面应用的时代,其中虚拟技术的传播更是覆盖于社会方方面面,基于这一社会现状与自我认识,将“3D真三维虚拟演播室”技术应用弄讯基层,去帮助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社会中很少被关注的人群,是否可实现其“出去走走”的愿望,表达出他们内心的情感。

关键词:虚拟现实;农村;公益

一、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现状

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群孩子,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以获取家庭微薄的收入,而他们却留在了农村的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即使是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的现象,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2000年到2010年,留守儿童从2390万增长至6100万,10年间增长了1.6倍,同期流动儿童增长了81%。与流动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规模十年来增长更为迅速。在6.6亿农村常驻人口中,农村留守儿童占9%,农村儿童平均每10人中就有4人是留守儿童;在中西部典型的人口流出地,如重庆、四川、安徽等,农村儿童中留守者已经过半。根据六普数据测算,2010年,全国儿童中农村儿童占22%,城镇流动儿童占10%。这意味着全国平均每10个儿童中,就有2个农村留守儿童和1个城镇流动儿童,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超过全部儿童的三成多。

空巢老人范围的界定,①身边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人,其中包括无子女的老人,也包括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年人;②父母二人留守空巢,不包括无子女的丁克服务;[1]③老年人服气偶居或独居[2]。空巢家庭的形成是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工作等原因,年轻人无法照顾老人,导致老人长时间独居,形成空巢家庭。还有一些老年人选择生活在空巢老人中,因為他们不想成为孩子的负担。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由独生子女婚姻组成的4:2:1结构化家庭数量增加,双方老人不能与子女同住,都主动或被动的导致了空巢家庭的形成。

调查结果表示,“在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人数比例达到60%。而达到疾病程度,需要医疗和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10%-20%”,由于缺乏与孩子的沟通,空巢老人便存有情绪和心理空缺。他们的主观意识被无用的理论所占据。他们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陷入无聊,无望,无望和无助的状态。这些负面情绪是强烈的,持久的和反复的,便会对身体和心理状态形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伤害。空巢综合征可导致老年人内分泌,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防御系统的紊乱,紊乱和衰退,并且引发他们抵抗力下降,睡眠质量差,疲劳,消化不良,呼吸急促等症状。诱发或加重慢性身体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这会明显降低生活质量。

二、虚拟现实技术服务农村基层

虚拟技术实际上就是仿真显示技术,是通过一种三维立体空间从而更清晰的反应事物本质与变化规律。虚拟技术已经出现并在一定领域开始使用,它汇集了多种技术,如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以及图像处理器技术等等。这一技术的综合性强,功能多样化,是现代信息的一种标志,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使运营商通过“头像”进入虚拟空间,成为虚拟环境的一员,在虚拟环境中感知和操作各种对象,从而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虚拟演播室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电视节目制作技术。其实质是将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三维场景与电视摄像机拍摄的人物的实时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使人物和虚拟背景同步变化,从而完美实现融合两者,从中获得真实的画面。只需使用工作室的一小部分空间,将蓝色或绿色背景与摄影灯相匹配,即可拍摄出人的全身或胸部。然后通过虚拟设备的合成,前景中的主机看起来完全集成到由计算机生成的三维虚拟场景中,并且可以在其中移动,从而创建生动的,三维的电视演播室效果。

虚拟演播室系统是一种复杂的系统,主要处理视频流的软件和图像处理,并结合硬件和软件。它涉及电子,机械,计算机,图像处理,光学,控制算法等许多领域。其中有许多硬件设备可供选择,也有许多设计方案要实施,将出现不同的设计方案和不同的结果。

因此如何选择一种最为经济实用、高效、功能强大并且符合留守人群心理的方案是本项目的最大难题,同时这也是项目的首要任务。

虚拟技术服务农村基层主要以体验式服务为主,提供的服务就是让空巢老人小孩足不出户,在乡村乡镇感受到全国城市和景区的各类风景,感受新科技下的教育模式,接受城市孩子同样的教师资源,通过3D演播室的合成,让他们能够直接受到一份身临其境的感受景区环境的视频,一份名师讲堂的视频。公益性活动让大家体验到旅游的快感,知识的拓展,省去了交通、补习班等费用,这有助于促进城市乡村文化交流,其实美国很早就在教学中应用虚拟技术,老师只需要将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快速、真实地传递到学生的终端上,学生借助这些终端在家里就能学习上的内容,就如同亲自坐在教室听老师讲课。虚拟技术在我国教学中的应用时间相对较晚,仅限于多媒体教室或其他电化教学当时。但是,随着校园网的普及,虚拟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普及且完善。

三、虚拟现实技术对空巢与留守人群的作用

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度空间的虚拟世界,将意识带入虚拟世界。对于那些无法履行或参与家庭活动的老年人来说,现实世界将是小而沉闷的。但他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摆脱这种孤立感。将他们内心沉寂的愿望变为现实,调节老人的精神状态,丰富老人的社会活动。设想老人的愿望是看一看北京天安门、毛主席像等景观,但受限于金钱、健康等因素无法到达现场去观看,而虚拟现实技术能解决这些问题,老人不用大费周章地赶路就可以在家门口通过VR眼镜看到这一切,满足老人的心愿。

从生理和心理角度,老年人更适合虚拟现实技术。心理上更寂寞,可以满足他们娱乐与消遣的需求,他们能够参与的娱乐活动更少。视力逐渐弱化,反而更容易接受相对粗糙,具有颗粒感的电子屏幕,具有亲切的感觉。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满足老年人的遗憾“有了时间却没有了离开家欣赏世界的体力,小孩子有想法却没有父母能够陪伴,满足他们对世界认知的渴求,技术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慰藉。体力有限,行动不便,坐在固定位置上的他们需要使用VR设备反而能够减轻他们的身体负担,一个是实现愿望,老人能够回忆起自己的年轻时代,唤起对生活的回忆,儿童能够满足对世界的好奇与憧憬,帮助他们共同逃离现实枯燥无味的生活增添乐趣。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这种局限性在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的身上有着更加明显的体现,人们都有自己不能去到的地方,不能做的事情,不可以见到的人,空巢老人与留守儿童受生活条件的限制,“不能”两个字在他们的生活中不断出现,甚至见一见自己的儿女,见一见自己的父母都可能是一种奢求

空巢与留守的问题影响他们的家庭生活、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他们无法走出去做喜欢的事情,缺少了解世界的渠道。在一个养老机构的测试里,有位老奶奶戴上VR眼镜后开始描述,哇,这是优美的国家公园,然后开始回忆起她年轻时去哪里的情景。观看VR一定程度上分散人体对病痛的注意力。部分研究表明,让患者沉浸在虛拟现实中可以刺激他们的大脑,通过消除其他干扰,一些神经回路可以被重新激活,或者可以用作分散团队分散注意力和困扰的工具。生理和心理的种种原因导致他们的行动能力受限,他们需要不依靠他人满足内心的想法与体验,只需要相关VR产品的体验与使用,不要求购买,纯粹公益性地满足他们的愿望。

与电视电脑对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的意义有相似之点,虚拟现实技术从二维走向三维,对人的影响也有发展的过程。VR能够为用户提供更真实的现场感觉,从有限的视野中认识世界开启全新的体验之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能够获得对世界的全新认知与体验。

成为现实与愿望实现之间的桥梁,看到美妙的世界。VR的技术使人不再受地理的限制,项目的公益性使这些群体不受物质条件的限制,身临其境的感觉是有温度的,这种心灵上的温度重于物质。

参考文献:

[1]陈晓敏,杨柳,现代化进程中的空巢家庭[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16(1):35-8.

[2]谭琳,新“空巢”家庭—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人口现象[J].人口研究,2002;26(4):36.

猜你喜欢

虚拟现实公益农村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虚拟现实,让学习更“沉浸”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View Master虚拟现实显示器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