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艺术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2018-04-08任静
任静
摘要:如今小学的教育在全国的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生动形象的图画、音乐和表演等艺术性应用于教学不仅能让枯燥的语文文字科目变得有趣易懂,更能调动学生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能够更直接、更深刻地得到震惊、景仰、欣慰、荣誉等各种美的感受。因此,艺术化的语文教学是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
关键词:小学语文;艺术;重要性;应用途径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诠释了语文这一基础性学科的独特性。既然将语文教学定性为艺术,我们就应该尝试用艺术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为教学所用,让艺术走进语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在“趣”中学,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还受到了艺术的熏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对养成学生积极、乐观、活泼、勇敢、坚毅的性格和美好的情操起着十分积极的作用。鉴于此,笔者对让艺术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途径进行了探討。
一、让图画走进语文课堂,轻松掌握知识
图画是人们喜闻乐见一种艺术形式,图画也非常受学生的欢迎,这是因为画面是形象的,学生们大都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图画再现了生活的画面,学生用不着通过语言去理解,一看就明白。语文课文中描写了许多动人的画面和场景。用图画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课文一下子就鲜活起来。利用课文插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不同的插图,应采取不同的应用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人物画的应用,可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生平遭遇来揣摩画面人物的心态;文意图的应用,可分析画面内容,明确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画意;环境图的应用,可先分析景物,揣摩它究竟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再结合课文理解它对刻画人物,提示主题的作用;在用图画引导学生学课文时,如果没有现成的图画,而教师又有一定绘画基础,简笔画不失为一种简便易行的直观教学手段,简笔画比语言文字更直观形象,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知识。在课文的字词教学中可用简笔画,如在教学《鸬鹚》时,讲解“喉囊”一词时,就可以简单勾勒出其形象,这样可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记忆、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时也可用简笔画;再比如教学《找春天》时,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简笔画的手段画出探头的小草、刚开的小花、发芽的柳枝,让学生从简笔画中感受到春的气息,从中更好地感受诗中蕴含的色彩美、动态美,品味诗歌语言的精炼以及诗人当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二、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陶冶学生情操
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是世界性的语言,“音乐无国界。”音乐能带给人无限的遐思和美的享受,是心灵的交汇、情感的共鸣撞击出的音符。常言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以音乐导入新课,创造最佳氛围,借助“视听”,熏陶感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如学《孔雀东南飞》时,首先让学生欣赏越剧《孔雀东南飞》,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去品味蕴含在字里行间的人情美、自然美。为了更深一步加强学生对焦刘二人的爱情悲剧的感知,继而播放《孔雀东南飞》的课文录音,那声情并茂的语言,那缠绵凄婉的音乐让课堂中充满了一种浓郁的气氛。学生被老师所创设情景所深深吸引,情商得到发掘,性灵得到了陶冶。这为学习课文分析人物的思想基础是保家卫国打下了基础。学生也很轻松的学完课文。
三、让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儿童具有先天的表演天赋和较强的表演欲望,如果整堂课让他们规规矩矩的坐着听课,既压抑了潜能又压抑了个性,久而久之学生会觉得课堂气氛单调、枯燥,也不能够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和客观参与意识。而表演能帮助学生加强对事物的理解和情感表达。表演体验可以应用在童话、寓言或故事性较强的课文等题材的课文中。除了应用幽默、图画、音乐、表演,这些艺术的直观手段的运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这一综合应用各种艺术的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使我们艺术教学更加轻松更加高效。
四、让快乐的活动走进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累知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拘泥于传统的死记硬背式的积累,而是给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通过学生自主思考积累知识。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要注重给学生生活注入“兴奋剂”,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积累语文知识。比如,在登庆都山之前,布置学生提前查阅庆都山的详细资料,让学生自己做介绍;搞“军营一日”活动,让学生主动与人交流;参观白求恩纪念馆,让学生认真倾听讲解员的介绍,仔细浏览对白求恩的事迹介绍,然后写一篇感受;举办“元旦作文大赛”,让学生在紧张的竞争中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开展“找漏洞”比赛,让学生养成查找作文中错字病句的习惯……。
运用语言文字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需要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习得,传统的语文教学重课内、重结论、重理性、重理解, 轻课外、轻过程、轻情感、轻积累的情况特别严重。小学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期也是记忆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记住该记住的,错过了积累的最好时机那就犯了无法弥补的莫大错误。积累不仅指知识的积累,还有生活的积累和感受的积累,这三者统一才能做到有效积累。通过以上实践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不少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也对语文课的学习充满了兴趣。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化的教学手段的应用,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有趣”了,“美”了,“活”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活跃课堂 气氛,提高了学生审美水平,提高了教学效果,体现了“以人为本”,使学生拥有自由的空气、民主的精神、探索的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了生活,享受了人生,更使教与学的矛盾在艺术的教学中得到顺利的化解。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们就应当加强对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的研究,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在自身素质不断提高中不断摸索,使我们的素质教育不断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吴阳.于永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 2014年.
[2]深化阅读教学改革 开启学生心智之窗[N].赤峰日报,2014.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