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环卫工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及其对策研究
2018-04-08聂凤
摘要:新生代环卫工作为城市的一股新兴力量,他们的生存与发展状况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就目前而言,新生代环卫工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发展状态也有待改善。因此,针对新生代环卫工的具体问题,应增加社会资本,减轻新生代环卫工的生存压力;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增强新生代环卫工的归属感;建立多元激励机制和多方监督机制,优化环卫行业管理体系,着力改善新生代环卫工的生存与发展现状,让他们在城市拥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键词:新生代环卫工;生存与发展;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以增进民生福祉为重点。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环卫工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却不尽人意。新生代环卫工不同于老一辈环卫工,他们渴望融入城市且对城市的期望更大。他们虽然是城市的“美容师”,却没有得到城市基本的服务和起码的尊重,由此造成新生代环卫工的权益保障困难、生存状况较差加之政府和用工单位对环卫队伍的管理不善,因此,环卫工在城市的发展举步维艰。如何改善环卫工的生存发展状况,使新生代环卫工在城市生活和工作时能拥有归属感和尊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二、新生代环卫工的生存困境及原因
(一)生存状况不乐观,新生代环卫工归属感不强。
新生代环卫工的生存现状较差,表现在工资收入低、住房困难、精神生活匮乏。有调研指出,新生代环卫工每个月的实际工资(包括加班费和所有补贴)在1500—1900元之间。可见,新生代环卫工的付出与收入并不成正比。再者,环卫工的居住条件简陋。新生代环卫工大多是从乡村来到城市,他们为了节省开支只能选择一些环境条件差、地理位置等都较差的廉租房,居住条件十分恶劣。此外,新生代环卫工的精神生活匮乏。新生代环卫工在休闲时间里,大多是上网、打游戏、发短信和看电视,很少参加或者没有参加过集体文娱活动,可见,他们的文化精神生活相当贫乏,没有机会和条件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因此对城市的归属感不强。
(二)社会保障不健全,新生代环卫工难覆盖。
新生代环卫工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新生代环卫工是直接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并非政府,大多数用人单位为了追求更多利润而没有为新生代环卫工购买任何保险,诸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如果环卫工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则没有任何保障来兜底。其次,福利性保障服务短缺。新生代环卫工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流动性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部门的工作难度,因此政府对其的优惠政策难以落实。最后,市场缺乏有效监督机制。监督机制的缺乏导致出现了新生代环卫工的社会保障不健全的困窘局面,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志愿服务团队等社会服务团体所涉及的服务对象及其项目中,环卫工常常是被排除在外的群体。
(三)管理体系不完善,新生代环卫工认同感低。
当前环卫管理体系不完善,招聘程序也不规范,新生代环卫工的职业认同感很弱。环卫工工作辛苦,劳动时间长,收入偏低,且无法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的权利,甚至遭到歧视,因此,新生代环卫工缺乏职业认同感。其次,环卫用人单位的管理缺乏对员工激励的作用,新生代环卫工缺乏社会认同感。环卫工虽逐渐成为城市文明的一张名片,但有数据显示部分社会公众仍将环卫工视为卑微、低贱的最底层社会人群,同时他们对与上级领导之间的相处情况表示一般甚至不满意,且认为政府对其的关注度和关心程度都不够。此外,在环卫管理过程中,环卫行业工会、协会等并没有发挥其维权职能,他们缺乏对环卫工开展相关法律知识、维权意识等培训,并未处理好用人单位与环卫工的利益冲突,从而维护环卫工权益的作用。
三、创新环卫工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对策研究
(一)增加社会资本,减轻新生代环卫工的生存压力。
新生代环卫工社会资本的匮乏阻碍了其在城市的发展。受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影响,新生代环卫工难以与城市居民共享城市公共服务资源。因此,政府应打破原有制度的局限,逐步让外来人员能同本地居民平等享受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如共享就业服务、基本养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切实做到社会发展成果与新生代环卫工共享。同时,还要发挥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新生代环卫工开设全方位绿色通道,定期为环卫工进行知识技能培训,扩大其知识面和能力,减轻其基本生活负担。
(二)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增强新生代环卫工的归属感。
目前的社区社会组织在组织体制、组织结构以及活动方式上灵活高效,政府可以让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领域普及到新生代环卫工这一类群体。充分发挥社会工作机构的社会服务职能,针对环卫工生存状况及发展需求,给予环卫工一定的人文关怀,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强环卫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如建立“环卫工之家”,为新生代环卫工开展社区活动,提供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同时,呼吁社会公众关爱环卫工、尊重环卫工的劳动成果,提升环卫工的社会形象,让新生代环卫工更好地融入社区。
(三)建立多元激励机制和多方监督机制,优化环卫行业管理体系。
实行合理的激励方式。政府和用人单位注重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环卫行业的管理水平。在物质激励方面,遵循多劳多得原则,对有工作能力和技术的人根据其工作情况享受相应的工资待遇,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同时对有一定工龄的员工实行工龄工资,改变目前环卫行业工资无差别的状况。此外,环卫工要切实发挥好其协调和监督作用。除了要为环卫工提供相应的法律援助等帮助外,还要加强新生代环卫工与政府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其在工人与政府之间的信息桥梁作用,从而不断优化环卫工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牛喜霞,邱靖,谢建社.环卫工生存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广州市的调查[J].人口与发展,2014(03):104-112.
[2]谢玉华,李路遥,覃亚洲.环卫工的组织公平感对职业认同感的影响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2018(02):37-4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710638083)的阶段性成果。
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编号:20171063800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聂凤(1992—),女,四川宜宾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农村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