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与大学生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2018-04-08滑玮花

魅力中国 2018年50期
关键词:儿童农村大学生

滑玮花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开启了城市打工之旅,相伴而来的附属产物——“制度性孤儿”也随之出现。我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亟待解决,高校大学生拥有丰富的人力与技术资源,接受高等教育,在理论水平、实践行动上也相对优于一般社会群体。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大学生帮扶

一、中牟县白沙镇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

中牟县作为郑州市的市辖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开发建设程度不够高,经济结构分配不合理,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导致许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地区,由于现实中的种种原因,他们无法携妻带子共同生活,留守儿童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价值观的扭曲。

家长只注重孩子的物质需求,却忽视精神需要,部分家长受传统的读书无用论,以及过于贫穷守旧的观念等非正式制度的影響,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另一方面,父母外出务工,隔代监护成为目前农村主要的照看方式,家中长辈文化水平低,教育观念落后,对孩子充满溺爱,导致他们产生极端个人主义。

(二)身心健康问题。

家庭教育的缺位,儿童情感难以慰藉,沟通联系少,彼此交谈难以深入,家长无法切身为孩子排忧解难,留守儿童一般年龄在16周岁以下,正处于身心发育时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家庭环境的不稳定性,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长期以来对他人存在戒备和敌对心理。

学校教师难以成为孩子们的情感依赖对象,双方只有课堂上的简单互动,严重缺乏相互间的情感交流,而且忽略体育锻炼,留守儿童身体素质普遍较差。

(三)生活学习方面。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难以有效监督,导致留守儿童自我放松,在我们的实地调研中发现,留守儿童中学习较好的仅占极少数,大多数留守儿童成绩偏差,其监护人推卸自己的责任。老师采用传统的大班教学方式,无法从这种路径依赖中摆脱出来,导致互动式教学无法实现,忽视师德与心理健康教育,同时,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打工,无法及时获取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开家长会只敷衍了事,或不能参加,或只关心成绩。留守儿童正处于对世界万物充满好奇的阶段,但父母不在身边,无法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且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未形成完全的自控、自律意识,比如沾染通宵上网,喝酒,吸烟等种种恶习,而且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占绝大多数,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二、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解决策略

(一)大学生通过信函方式与留守儿童保持联系。

通过书信的方式拉近留守儿童与大学生的心理距离,避免了直接见面聊天的尴尬,儿童可以将自己的生活现状,遇到的烦心事在信中向大学生倾诉,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广阔的视野,灵活的思维去看待解决问题,并为他们描绘一个理想蓝图,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二)大学生通过家访形式与留守儿童进一步沟通。

大学生通过信函的方式获取儿童的信任,通过留守儿童家的实地调研,可以了解到儿童的经济状况,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可以充当儿童的“代理家长”,让儿童的情感有所寄托,敞开心扉与大学生交谈。

(三)大学生通过社团方式与留守儿童保持长期联系。

由于大三大四学生学业繁忙,无法顾及儿童,因此可以招纳更多的大一,大二新生进来为组织注入新的活力。大三大四的学生帮扶留守儿童时带大一大二的学生去现场学习经验,同时加强集体培训,更好地明确活动的目的,规范管理,建立一支有水平的队伍,将大学生进行短期的技能培训和长期的素质培训,双管齐下,定期开展评优评先活动,奖励学分,为量化提供指标,但是也要克服“搭便车”的问题,因此,大学生要克服机会主义倾向,走出集体行动的困境。

(四)建立社会全方位协同机制,与大学生共建。

鼓励企业社会公益组织共同参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社会公益组织等定期为留守儿童送去爱心物资,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大学生互相交流经验,更好地为留守儿童服务。

三、大学生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启示

提高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合理配置资源,使大学生和留守儿童在帮扶过程中实现双方利益的共同增长。帕累托改进在经济学上的概念是如果至少使一个人的福利得到改善,而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福利受损。

(一)对高校大学生而言。

大学生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为留守儿童解答问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了难得的机会,与此同时,大学生为更好地解决问题,扩充自己的知识,学习多种技能,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素养,为适应日后的工作做准备。

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大学生从象牙塔中走出来,明确历史责任,开拓创新,丰富社会经验,更好地融入社会,奉献社会,让大学生懂得感恩,尊重他人,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对留守儿童而言。

留守儿童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积极乐观地看待人生,撕掉“问题儿童”的标签,引导他们认真地对待学习,提高学习成绩,明白知识的重要性,培养了较强的主体意识,塑造留守儿童健全的人格,为他们指明前行的道路,获得教育的最终目的——幸福。

大学生与留守儿童之间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有效地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但要真正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异常困难,不仅仅需要大学生这一社会主体,更需要政府、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协调,才能让社会的未来健康成长,留下希望,守住幸福,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创建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苏贵.协同育人视域下的留守儿童教育模式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11):173-175.

[2]李小雁,李大雁.从博弈论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帕累托改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06):64-65.

[3]王伟清,刘柯,刘燕.论基于高校资源优势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灵呵护志愿机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05):173-177.

[4]郑雪莲.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项目的思考[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2,14(03):71-72+59.

[5]刘晓霞,姜超.探析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路向与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06):126-128.

猜你喜欢

儿童农村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