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镜泊湖
2018-04-08陆蔚青
陆蔚青
回到哈尔滨,时差还没有倒过来,就想出去走走,因为每次回国时间都很短暂。母亲说去镜泊湖吧,今非昔比,那里现在不一样了。
我就沿着铁路线走。从哈尔滨到牡丹江,再到宁古塔。
这一条线,经过繁绿茂盛的青山绿水,也经历渤海千年古国。在这条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北纬线上,天空高远,大地辽阔。
这一条线,其实是我母系的家族线,舅舅在牡丹江,姨妈在宁古塔。如今老人都不在了,还有表兄弟表姐妹生活在那里。
到了那里,我们就“上湖”,这是当地人对去镜泊湖的称呼。
镜泊湖地处松花江支流牡丹江干流上,是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汉书·地理志》中即称为湄沱河,唐代称呼尔海金,又称呼汗海,满族先民□□人则用自己的语言称之为忽汗海,明代称为镜泊湖,清代又称为必尔腾湖。除了明代,其他朝代的湖名都是少数民族的音译。有意思的是,清初宁古塔流人又将其称为镜泊湖,不知有没有怀念故国之意。
一
对于镜泊湖,我并不陌生。我的母系是宁安人,却不是满人。据舅舅讲,他们家族是清代从云南发配到宁古塔的。舅舅退休后,以一己之力纂修家谱,走访了许多多年没有来往的族亲,仅在宁古塔,就建立起一个三百多人的家族树。我的姨母一家就居住在宁古塔。
三十多年前我十几岁的时候,曾经来过镜泊湖,那年我刚刚高考结束,到牡丹江游玩,住在舅舅家里,和表姐商量去宁古塔。坐上汽车来到姨母家,见干干净净的庭院里,一个木椅子上坐着姨父,已经没有了站立的能力。姨母告诉他我从哈尔滨来,他就流下一行泪。他的泪和脸上的痛苦让我有点害怕,那时我对疾病还没有认识。姨母的饭菜简单清淡,我后来想,我的到来肯定是给姨母出了难题,那时家里不宽裕,给远来的我们做一顿像样的饭菜,姨母一定费了心思。我们却不懂,吃了饭,就在小房间里挤在一处,看《居里夫人》,還照着小人书画居里夫人的侧面像。我画完了,姨母就问,这是谁画的?画得好漂亮。
第二天,表姐和我去“上湖”。我们两个小孩,一路走一路玩,湖上风景优美,是在城市长大的我没见过的。在炎热的盛夏,走在山里,是沁骨的清凉。我们脱掉鞋袜,赤足涉水,湖底是形象各异的鹅卵石。水清如无形,那里的鱼,真真是“皆若空游无所依”,那小鱼忽而怡然不动,忽而悄然远逝的游姿,让我后来读到柳宗元《小石潭记》时,产生了如临其境,似在梦中之感。
我们走走停停,漫无目的。回到岸上时,肚子饿了,我们才想起还没有吃饭,可叹那时是计划经济的时代,这样美丽的地方,偌大一个镜泊湖,竟似山野,找不到一个商店,更没有饭店。走出很远,终于看到一个白色的砖瓦房子,上面写着“供销社”的字样,急忙跑去看,已经关门上锁。我们垂头丧气,只好饿着肚子回家。那时的镜泊湖,那么美好的地方,却恰如深山中的美人,没有被发现赏识。
现在不一样了。当年一起上湖的表姐说,我保证不让你挨饿。
二
我们来到山上,见许多房舍,都掩映在翠绿丛中。沿着山路蜿蜒而下,就到了湖畔,码头上泊着白色小艇,与阔大的湖水相比,小艇宛如小舟。湖水光滑如镜,山色青绿,倒影湖中,微风吹过,水轻轻荡漾,竟似一幅略有变形的山水画。我们便上船,在游船上观赏两岸大好风光。
湖呈s型,两岸蜿蜒曲折,药王庙的红瓦飞檐,掩映在山顶的绿树中。两岸有大孤山,小孤山。湖水开始变得深沉,黑幽幽的深不见底。船转着航道,湖水突然分流,湖心中赫然出现了珍珠岛,岛上树木茂盛,宛如绿色珍珠,圆润可爱,鬼斧神工一般。
这样美好的景色,自然少不了文人雅士的诗词歌赋。在巨大的岩石上时有雕刻的诗句。“人在镜中行,云影天光上下明”自然是贴切的,“常结伴,姊妹卧湖边。天意催妆羞晏起,波平云抹照双鬟。破镜羡人圆。”以拟人手法来写湖光山色,更是生动有趣。但我最难忘怀的却是清人吴兆骞的诗句和他的故事。
据清史记载,吴兆骞(号季子)为顺治十四年(1657年)举人,以丁酉科场案流放宁古塔。丁酉科场案是清初第一起科举案,因官场腐败,涉嫌作弊,皇上下令再试。初试第一名的吴兆骞,因为紧张而成绩不佳,被废黜功名,发配宁古塔。宁古塔的生活极艰苦。穷愁饥寒,敲凿冰块,粗粮为食。后来其妻葛采真和妹吴文柔从苏州来到关外,生活才少有改观。对于吴兆骞的悲惨命运,吴伟业曾写下一段诗句:“生男聪明慎莫喜,仓颉夜哭良有以。受患只从读书始,君不见,吴季子!”既愤慨命运之不公,也是对当时一代流人的惋惜。
正是这样一种心情,让流人文化呈现出苍凉落寞之感。吴兆骞曾在《北渚望目》中写道:“徘徊临北渚,永夜目光寒。顾兔飞难定,金波泻欲残。风微频泛滟,浪细不成团。”此诗是诗人自伤身世的感慨之作。诗人因心绪的悲凉,湖中美丽的金色波浪在他眼中竟至残破,而湖面安静而泛起的微微细浪,在他的眼中也是不得团圆。这首诗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以情写景的典型写照。余秋雨在《山居笔记》中谈到清初流人面对流放的感受,用“山非山兮水非水,生非生兮死非死”来形容,更无贴切。
我徘徊在镜泊湖畔,晚霞辉映,一湖金光,我们都被光影的湖面震惊了,那是怎样的美丽,整个山峦和湖水都被夕阳辉映着,湖水金光滟潋,显示出带着清凉的华美和温暖。我再一次想起吴季子的诗。美是主观的。因为在不同的眼睛中,美以心的感受,呈现着不同的形状和颜色。今天的游客,感叹“塞外镜湖胜西湖”,“云影天光上下明”,而吴季子以美景写悲情,他留下的不仅是诗,还有历史。
三
镜泊湖东北朝向,向东泻入瀑布深潭,满语称为“发库”,即“海眼”之意,这让我想起我现在生活的魁北克。在亚伯拉罕平原上,有五十万个湖泊,其中有三十个是超过二百五十公里的大湖。而魁北克最大的清水湖,是世界十大陨坑湖之一,有近三亿年的历史,被誉为“魁北克之眼”。
为什么在东方和西方,人们都称湖为眼睛?这是一种巧合吗?我想。无论是“海眼”,还是“魁北克之眼”,它们都是地球的眼睛。
镜泊湖的出口处,是由玄武岩构成的陡峭岩壁,湖水冲泻下来,形成瀑布,俗称“吊水楼”,其形与尼亚加拉大瀑布酷肖,是一个微版。而黑龙潭瀑布,更是形成一个天然巨型回音壁,我们于是贴着岩壁,模拟两军呼叫,果然,声音悠悠传回,还是自己的声音。
好大的瀑布,我们真幸运。表姐兴奋地说。今年水大,又正赶上丰水期,瀑布三面溢水,深高十数丈的瀑布顺流而下时候,宛若长龙跃入深潭,发出轰鸣之声,据说数十里之外都能听到这宇宙之声,这也是黑龙潭的来历。
更为惊喜的是吊水楼瀑布的跳水表演。表演者狄焕然,一个黑壮的中年人,如今站在礁石之上,他被吉斯尼世界纪录认定“世界悬崖跳水第一人”。24岁那年,他挑战吊水楼瀑布,一举成功,从此一年四季,他都在这里进行悬崖跳水表演。
三面崖岸,尽是观赏者,我们目睹“跳水第一人”从容走上瀑布顶端,先做了几个热身动作,接着,纵身一跃,顺着滚滚水流跳下,真是如瀑布上的一只雄鹰,又似蛟龙,与瀑布飞流直下,瞬间便淹没在滔滔水潭之中。人们正在惊诧,一顶红帽已然跃出水面。想是常年与山水共生存,狄焕然不仅谙熟水性,亦谙熟山石,他从水中游出来后,手足并用,攀援之上,如履平地,转瞬就到了山崖之上。游人為他的勇气和技能热烈鼓掌,很多人都与他合影。有人说得好,这种勇敢的精神,正是今天黑土地上砥砺前行的人文精神。
如今的镜泊湖,不仅有黑土地上的勇士,还有异国情调。俄罗斯艺术家常年在这里表演。正是夏季,他们在湖边搭起帐篷,雪白的帐篷配上青山碧水,给镜泊湖的岸边增加了人文景观,这里再不是吴季子时代的荒野蛮荒之地了。俄罗斯的民间歌舞和年轻艺术家们的热情,让镜泊湖有了艺术气息。如果吴季子今日来此,不知作何感想。
说到吴季子,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往事。吴季子羁留北地时,老友顾贞观曾以词代书,写下千古名词《金缕曲》。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
这首情动于中的《金缕曲》感人至深。后来顾贞观求援于纳兰性德,请他救助吴季子,将这首词献给纳兰性德。纳兰性德读后,竟泣下数行,当即允诺营救。后经纳兰明珠、徐干学、徐元文等朝廷重臣相救,纳资赎归,前后历经二十三年,吴季子方得被赎。
吴季子归来后不久病故,时年五十四岁。纳兰性德惺惺相惜,为他料理后事,出资送灵柩回吴江。吴季子一生才华出众,若不是遇上丁酉科场案,定是国家有用之人。沈德潜在《清诗别裁集》中曾评论他的诗词说:“诗歌悲壮,令读者如相遇于丁零绝塞之间……倘以老杜之沉郁顿挫出之,必更有高一格者。”
这也是文人友情的一段佳话。
我们从湖上下来,在湖下的小酒店里就餐。酒店虽小,却有民风。柜台上摆着几个老酒玻璃瓶,里面泡满山樱桃山葡萄等新鲜果实,泡得酒水鲜红明亮,宛若桃花春水。一家人团团围着坐下来吃鱼宴,湖鲤,红尾,白鲢,鳌花,三花五罗摆满一张桌。表姐想起三十多年前我们姐妹二人饥游镜泊湖的情景,又感叹姨母和姨父都早已离世,再看不到今天丰衣足食的日子,忍不住又一次当众落泪。表妹劝慰说一家人团圆了,还哭什么?当年没吃到的鱼和饭,今天都补上。然后转身对店东家说,你店里还有鱼没有?挑大的再来一条。
美食过后,就在岸上闲逛,见山里的农人在小街上摆摊卖山货,各色的新鲜木耳蘑菇猴头,清新悦目,忍不住低下头嗅个不止,真好像面对一座山,丰盛迷人。想起将镜泊湖美景写得满满都是悲哀的举人吴兆骞,在被纳兰性德营救回京城之后,因长期的寒地生活,他不适气候,病死于京师旅舍,时年五十四岁。临终时,他最怀念的,竟是在白山之麓射雉,在松花江中钓鲤,以及宁古塔的松蘑。
责任编辑 白荔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