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融合及校企合作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8-04-08沈显庆王蕴恒寇晓静孟毅男
沈显庆 王蕴恒 寇晓静 孟毅男
摘要: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应用型、创业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提高培养质量,提升学校内涵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和转型的必由之路。在产学融合的背景下,实施内外环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内环是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主线,外环是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升华。其中,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是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框架指导下,合理整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资源,改革课程和实践教学模式,理顺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创新人才;人才培养模式;實践教学体系;课程教学体系
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试点是黑龙江省实施高教强省建设规划的重要举措,在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高等教育要围绕国家的战略布局,主动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瞄准国家、行业发展变化的趋势,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目标。
我校作为黑龙江省第一批应用型本科试点学校,近几年,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结合专业认证、专业评估的要求,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创业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黑龙江区域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一、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是根据学校整体发展定位,结合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其出发点是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创新能力培养为辅的两条线原则,在能力培养方面,构建“理论教学→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创新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动手能力。
新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基本能力为根本,以整合课程模块为基础,课程设计为连接纽带,根据专业培养方向,构建光电检测方向、总线系统方向、嵌入式系统方向和传感器与智能检测4个培养方向。在能力培养上,以基于CDIO工程背景的课程设计“项目化”为引领,带动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基本技能”“专业技术”“综合能力”为主线,结合4周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使实践类周数达到40周,实现3+1培养模式;其中4周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完全到企业、研究所和公司,每人实习的题目都是现场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4周解决不了的,就作为毕业设计课题继续研究,直到解决为止或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达到现场专家的论证。所开选修课程,尽量接近工程实际或有工程背景,为融入企业开启打开大门的钥匙。为学生在毕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成为合格的工程师打下良好的基础。人才培养能力如图1所示。
二、体系改革
(一)构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程实践→课程设计”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
该体系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既巩固了基础理论,又强化了实践训练,最后在应用系统的设计中得到了升华,在课程改革的实施上,实行“核心课程教授负责制”,在选修课程安排上尽量做到课程内容与企业密切相关,至少有工程背景。如测控系统软件设计课程聘请黑龙江省计量检定院专家来校讲课,把企业真正需要及实用的内容进行讲解,增加了学生的实战性。
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是同步进行的,目的是使学生尽早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实验教学主要是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验证性实验为辅,工程实践教学采用具有工程背景的小项目、小制作及课程设计内容制作为主,课程设计以实物验收加设计答辩的方式进行,利用实验室和工程实践基地开放时间,进行硬件搭接和软件调试,最终完成作品。学生不仅学会对复杂问题的分解,同时也能进行系统综合。这就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创新意识。
(二)构建“基本技能+专业技术+综合能力” 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基本技能模块在第四和第五学期进行,主要以专业基础课实验和专业认识实习为主,为学好专业课程打下基础,要求学生重点学习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如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数字系统设计等课程内容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专业技术培训模块在第六学期进行,主要通过专业实验和专业实训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及应用,要求学生在基础能力的培养上,掌握专业核心课程,如智能仪器、精密仪器,能够独立制作小作品,参与国家和省举办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综合能力模块在第七学期进行,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综合实训培养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通过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得到检验。测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三、产学融合及校企合作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建立起测控专业与行业产业群或相关产业群的联系,推进产学融合。在相关产业群中与我校优势学科矿业和安全学科建立联合培养学生,以“煤矿信息安全监测及应急救援信息检测”为切入点,通过协同创新项目提升教师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利用学校顶岗锻炼的机会,到企业一线锻炼实践经验。学生通过生产实习,到测控行业产业群进行实习和部分训练。
校企合作可使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专业领域知识,更主要是把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技术问题,以案例教学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企业的一些生产工艺流程和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真正把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促进理论融汇到学生的创新思维中,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将企业的培训课程直接前移到应用型测控人才的培养中,将权威企业的培训课程直接前移到高校的教育中,无疑是解决当前通信行业人才供求不平衡的有效方法。为此,测控专业在校内与黑龙江科技大学现代加工中心、水电中心和供热中心建立了实践基地,校外与黑龙江省计量检定测试院、黑龙江省自动化研究所、哈尔滨量具刃具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实践基地,在培养方案中部分选修课程聘请校外专家来讲课,同时,利用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机会,学生可以到上述实践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参与企业的生产和培训。
在产学融合方面,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新型传感器逐渐融入了诸如计算机技术、智能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新技术,使其结构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强大;在现代测控总线技术方面,以增加可靠性、开放性、兼容性为主要研究方向;在虚拟仪器技术方面,以交互性、灵活性、系列化和模块化、网络化为主;在远程测控技术方面,以基于现场总线的远程测控技术和基于无线通信的远程测控技术为主要研究目标,在课堂教学、教材选用、工程实训和生产实习等方面,重点围绕上述内容进行,同时,和相关企业合作,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为企业培养出合格的具有创新性的测控专业人才。
四、结论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实施内外环结合的培养模式,能力培养是主线,主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构建“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工程实践→课程设计”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课程设计是理论环节与实践环节联系的纽带,构建“基本技能+专业技术+综合能力” 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产学融合的背景下,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按照CDIO的培养理念,实施项目一体化教学,通过对测控专业2015和2016两届毕业班学生的调查结果,验证了体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付家才.沈显庆.电类实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83-84.
[2]贾丹平,桂珺,朱建光.以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S2):5-8.
[3]张辉.微课视角下电子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黑龙江教育,2016,(3):21-22.
编辑/岳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