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素养提升策略探讨

2018-04-08周兰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8年1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周兰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提升高校心理咨询师素质的对策:改革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改进我国心理咨询师认证工作,制定并完善心理咨询员专业资格审查制度;建立并完善心理咨询师培训体系;建立并完善心理咨询员督导制度。

关键词:心理咨询师;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因大学生心理问题引发的突发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大学生处在人生转折点,身心发展不平衡,极易心理波动。就业压力、人际交往、自我认同、成瘾行为、情绪反复这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处理,甚至会危害大学生的生命安全。

自2000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进在高校开设心理咨询中心或辅导站,以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高校心理咨询师是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这项任务的执行者和生力军,是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人员。高校应该加强对心理咨询的重视程度,提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素质和技能水平,争取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困境

(一)人员不足,编制紧缺

以湖南省为例,教育厅规定各个高校的心理健康专职教师师生比为1:3000~5000,但有将近一半的高校达不到该比例,心理咨询师往往要肩负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课题研究、学生活动、社团指导等各项工作,导致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二)专业化程度有待全面提高

高校心理咨询师队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心理健康中心的专职教师和院系的兼职教师。一方面中心的专职教师虽然都有心理学背景,但是由于我国高校培养模式的缺陷,心理学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以理论学习为主,缺乏足够的实操训练,导致高校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偏低;另一方面,院系的心理辅导教师都是由辅导员兼任的,来自不同专业,虽然有部分辅导员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但总体还是业余性、义务性的,他们水平低、力量弱。

(三)职业倦怠严重,缺乏足够的自我成长训练和督导

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对象是个性鲜明的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目前面临的心理问题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层出不穷,因此对心理咨询师个人的人格特质、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都有很高的要求。在工作过程中,咨询师接受的都是来自学生的负面体验和情绪,更要向对方提供共情、理解、温暖,一段时候后,大部分咨询师都会出现无助感、茫然感,个人成就感降低甚至人格解体,这就是我们说的职业耗竭。国外研究者调查发现大约 40%的心理咨询师处于耗竭状态,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缓解职业倦怠的方法之一就是进行自我成长和督导,但是中国大部分高校目前在这方面没有给与咨询师足够的支持。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没有建立相应的咨询师培训和督导制度;投入经费不够,无法聘请专家为咨询师团队进行个体督导和团体辅导;高水平的督导师也很稀缺,且有明显的地方差异,以湖南地区为例,尚没有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承认的督导师;很多咨询师被行政事务占据了精力,导致其只有零碎时间参加自我体验。

三、提升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素养策略

(一)改革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师大多为心理学本科或硕士以上学历,却大都感到不能胜任咨询工作,主要原因是在学历教育中未能接受应有的专业培训。因此,在高校心理学及相关专业的学历教育中健全规范的课程体系以及必备的临床实践,是心理咨询师胜任工作的重要保障。

在课程设置上,改变当前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中重课堂轻实践,重理论轻技术的培养模式。今后在课程设计上应突出三者并重的原则,即“理论+技术+实践”。把学生心理咨询的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大测量性课程、干预性的课程以及实践性的课程的课程数量。

在实习模式上,应采用全程、分阶段、集散相结合的模式。“全程”指實习活动应该贯穿于整个大学或研究生期间;“分阶段”指在大学的不同年级,安排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不同类型的实习活动,锻炼各种技能,同时也要求学校与不同种类的实习基地建立联系,包括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社会机构、监狱等;“集散结合”指的是平时的实习可以是集中的,也可以是分散的,可以是由学校统一安排,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规划去寻找,争取把实践和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职业能力的提升。

(二)改进我国心理咨询师认证工作,制定并完善心理咨询员专业资质

有统计表明百万拿证的能够开展咨询实践的不过三四万人。职业活动的混乱促使国家于2017年9月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鉴定。

国外高校的做法是充分授权全国及地方心理咨询协会专业组织,按行业规范评估并指导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资质和业务水平。这对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国从业人员以及机构应从专业学会的角度加强资格认证,从政府的角度加强资质管理,这是确保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职业规范化发展的两条必不可少的途径。中国心理学会的注册心理咨询师系统就是很好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最近推出了心理咨询师优才计划,目的也在于对咨询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和专业考评。

(三)构建并完善心理咨询师培训体系

高校对心理咨询师在工作内容以及职业素养方面有其独特的要求。在现有队伍的基础上加强专门的继续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针对咨询师的培训现状是大部分培训是以短平快为主,集中学习3~5天,一般没有自我体验和督导的环节。对培训本身而言,大多对学员缺乏培训的需求分析,培训方式以集中面授为主,培训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实践和操作技能的培养,缺乏对于培训效果的评估。

陈敏燕等调查发现,从业者继续教育的需求与受教育程度、从业取向、从业长短、已参加培训次数及内容等因素有关。高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制度,设立专项培训经费,保证一定的进修培训时间,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心理咨询师。同时要加大对各级心理咨询师基本功的训练。

同时,也可以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较多的领域进行主题理论和咨询方法培训,例如自我认同、宿舍人际关系、恋爱与性心理等,对大学生群体中强迫症、抑郁症等常见问题进行专门的培训。

四、建立并完善心理咨询师督导制度

督导在西方的培训体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不仅促进心理咨询师的个人成长,提高咨询技能,同时也可以在心理咨询师出现心理问题时,帮助其走出阴影,恢复心理健康。国外一般对心理咨询师接受督导的时间、次数等有明确规定,但在我国还处于学习和起步阶段。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督导制度对保障高校心理咨询事业规范、健康、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可以聘请专家对咨询师进行个体督导和团体督导,确实有困难的也可以采用同侪督导。在督导过程中须制定培训计划和工作方案、审核咨询计划、组织个案分析、举办专题讲习班、点评咨询中的重难点等,帮助咨询师澄清问题,以更加全面的视角理解个案,开阔思路,全方位地提高心理咨询师的咨询能力和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增堂,张艳丽.关于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体制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6,1(上):59-62.

[2] 裴涛,陈瑜,张宁.学校心理咨询师职业耗竭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8):937-938.

[3]邱鸿钟,梁瑞琼.英、法、德三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考察报告[J]. 中医教育探索,2008(1)57-61.

[4]陈敏燕,陈红,钱铭怡.国内心理健康服务从业者继续教育培训的需求现状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3(11):763-766.

编辑/岳凤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