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年说狗
2018-04-08李丹
李丹
今年是十二生肖中的戌年,也称狗年。狗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同时也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狗能帮助人守家、打猎,甚至破案。《风俗通·祀典·雄鸡》讲:“狗别宾主,善守御,故著四门,以辟群贼也。”西汉焦赣《易林·乾之第一》讲:“中夜犬吠,盗在墙外。”苏东坡有“昼驯识宾客,夜悍为门户”的诗句。
狗通人性,北齐广宁王高孝珩每次射箭,都呼狗为其取箭。广宁王呼唤手下的人不来,狗就用嘴把那些人一一拖来。南宋洪迈的《夷坚志》载,吴兴人周砺带一只黄犬乘船到湖州,半路停泊时,黄犬登岸未返,而船人解缆东下。黄犬望见,跳跃嗥鸣,追奔三四十里。周砺接它上船,黄狗高兴得又蹦又跳。另外,狗性机警,嗅觉、听觉灵敏,且富有攻击性。《埤雅》上讲的“狗善警吠、止御。又其性前趋”,就是这一习性。
狗对主人忠贞不渝,堪称表率。明初著名文學家宋濂认为,犬能“御盗、断奸、解难、报恩”,而且还具有孝悌、仁慈、忠勇等高尚的道德品质。明朝人黄琛甫家的母犬被人杀食,弃骨于室内,小狗将母亲的骨头一块块叼到田野里埋掉。宋元间,冀州石元度家有母子二狗,石元度烹食小狗,大狗在一旁等候。主人每扔一块骨头,它就叼到桑间埋葬,天天向桑间吠嗥,思子之情,与人无异,这是狗的孝慈。唐朝人章华入山樵采,遇虎,狗奋勇与虎搏斗,救出主人,这是狗的忠勇。明朝人童镛家有两犬,一花一白,同出一母。白犬双目失明,花犬天天衔饭给它吃,一直喂到白犬死去。唐朝有一赵叟病且穷,住在寺院里,讨来吃的,先聚群犬而食之。临死前,他因冻寒呻吟,群犬围住他,争着用体温为他驱寒,这是狗的仁义。
古代还有许多与狗有关的风俗。《礼记·月令》记有“仲夏之月,以犬尝麻”“孟秋之月,天子乃以犬尝稻”,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对狗的崇拜,另外也可能是新谷有毒而采取的一种保护措施。浙江宁波一带小孩喜欢戴一种形状像狗的帽子,被称为“狗头帽”。相传一对老夫妻的大黄狗,救了他们刚刚生下来的婴儿(因恶人指使,接生婆谎称生下的是怪胎而扔掉了,被大黄狗救回),为了感谢大黄狗,他们仿照大黄狗的样子制作了一顶帽子给自己的孩子戴上,以后便流传开来。《战国策》有一则故事,说齐国有人养了一条凶恶的狗,谁呵斥它,它就咬谁,后来他请来一位客人,客人先用眼睛狠狠地瞪着这条狗,然后再慢慢地训斥它,终于将它制服了。这种方法是有科学依据的,据学者研究,眼睛是动物最有威力的武器之一,人们形容威严的首领时,总要先描述他的眼睛的威慑作用。远古的壁画常常出现眼睛的图案(许多人都误认为是太阳)。某些蝴蝶的翅膀上往往也有类似眼睛的图案,可以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古人的民俗生活中,狗是守门镇宅、吉祥平安的象征。桑吉扎西的《戌犬通灵》提到一面汉代的“博局镜”,中央刻有一只狗头,周围分别刻有十二支的排位,上面的铭文写着:左龙右虎掌四方,朱雀玄武顺阴阳。八子九孙治中央,刻娄博局去不羊。最后一句中的“去不羊”,应为“去不祥”。“娄”是二十八星宿之一,是白虎七宿的第二宿,它的象征动物是犬,代表的日子为金日,故称作“娄金狗”。“博局镜”显然是强调狗禳不祥的神秘作用。这与秦德公用狗血涂四门、汉代“杀白犬以血题门户”来驱除厉鬼的习俗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