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趣
2018-04-08周林贵
老友 2018年2期
周林贵
鄱阳县境内湖多,人称“湖城”。在水乡泽国里长大的人,钓鱼的本事都是无师自通的。小的时候,孩子们经常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弄根小竹竿,放在煤油灯上烤直,花几毛钱扯上几米长的细绦线,一分钱买一枚鱼钩,在笤帚上折段芦苇秆作浮子,一根鱼竿便做成了;再到沟坎上用手一扒拉,挖出几条蚯蚓作鱼饵。待一切准备停当,就可以正襟危坐于小河边,任凭阵阵惬意的南风吹拂,单等浮漂下沉,有鱼自上钩。只要个把小时,就能弄到一两碗下饭的菜了。
退水的时候,鱼真是多。水流得越快,鱼越顶水往上游,挤挤搡搡,好像去赴会,不时还会有鱼快活地跃出水面,在日光下耀映出几道亮光,着实令持竿者心头痒痒,激动不已。吃鱼没有钓鱼有滋味。如果你能揣测到鱼群的活动规律,判断出什么鱼何时张口吃食,哪种鱼走哪种水层,这就是有点功底了。当你潜心静坐、神情专注的时候,还能听到鱼類在窃窃私语呢。这是垂钓老手说的,但我从没有听到过。
小时候钓鱼不全是为了吃,那时鱼多,也便宜,尺把长的花色鱼,国营菜场才一角六分钱一斤,鱼中王鳜鱼也就一角八分钱一斤;现在的团鱼,因为能养生治病,卖到了一两百元一斤,名字也好听了起来,叫做“中华鳖”。我已是六七十岁的人了,有时非常后悔,当年价格便宜的时候为什么不多吃一些呢?
小时候,我钓的鱼常常分送一些给邻居。母亲说,煎鱼耗油,每人每月四两油,吃一次鱼要用掉好几天的油呢,再说吃鱼还得多吃粮食,粮食也是定量的。我对家里的这种做法常有怨言,但钓鱼的兴趣丝毫未减。
现在,小时候钓鱼的小河小湖已淤塞,河边的杨柳被人们砍掉盖起了房子,柴米油盐再也不会有人喊缺的,上市的野生鱼倒是多了。闲暇之余,我还是会操起钓竿,去找寻儿时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