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技术成为霸权,我们该怎么办?

2018-04-08王水

第一财经 2018年11期
关键词:埃森哲

王水

技术迭代的速度超过了大多数人的想象。

马云刚用“五新”的观点提醒传统实业家提防“思想落后”不久,区块链的弄潮儿们又准备将“古典互联网”的大帽盖在这批互联网富豪的头上。无论是“传统”“古典”抑或是“新”,最终的目的不过是以技术为辨识标准为企业做一个明确的分野,本质上是一种话语霸权,意识形态的深处则隐藏着对技术的狂热激情。

事实上,对技术的正面评价俨然成为共识,没人能够否认它给社会带来的庞大红利。作为一种不可逆的趋势,人们已经高度习惯技术浸染下的生活。埃森哲最新发布的报告《埃森哲技术展望2018》也印证了公司对技术的热捧。在全球接受调查的逾6300位业务和信息技术高层管理者中,有高达84%的人表示公司正在通过技术深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亚马逊在成熟的电商平台支持下,开始通过智能音箱Echo和人工智能助手Alexa逐步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另外,美国许多新建的公寓大楼都安装了亚马逊智能储物柜;客户甚至授权亚马逊通过其“智能钥匙”系统,让快递人员在家中无人的情况下送货入户。

一些改变已经发生,另外一些即将到来。

“技术现已深深植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正在重塑社会的方方面面。得益于数字化创新以及提供创新服务的公司,新一波社会变革正在到来。”埃森哲全球首席技术与创新官Paul Daugherty这样说。

“技术已变成自主的事实给了它一个至上的地位,没有什么在它之上的、能评判它的东西,它把自己变成了一个超级权威,任何事物都要以技术标准来评判。”早在1960年代,技术哲学家Jacques Ellul就在他的著作《技术社会》(The Technological Society)中做了这样的论述。

然而,在备受追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反思对它的热情是否过了头。

譬如由区块链技术兴起引发的首次代币发行(Initial Coin Offering,ICO)热潮,已经演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对韭当割”。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出在技术外衣的包裹下,ICO市场中掺杂了太多的泡沫、操纵和利益计算,而指引散户资金跑步入场的除了虚高的回报幻境还有盲目的技术崇拜心态。

某种程度上,技术正在入侵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系统正常运行的底层要素,但不同人群对技术这一新兴事物却有着巨大的认知鸿沟。由此,一部分人成了技术的操纵者,另一部分则受其影响,但有时这种影响并没有往好的方向发展。

从去年年底开始直至今年年初,美国征信业巨头Equifax公司接连爆出安全漏洞,导致海量个人信息被窃。据路透社报道,多达1.4亿名消费者的姓名、社会安全号码、出生日期和客户地址被泄露,这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数十年的生活;而在中国,近来接连有消费者质疑国内部分应用服务偷偷打开用户手机麦克风监听,并通过语音识别获取内容用于商业目的,虽然事后当事公司做了澄清,但用户对技术的质疑心理已经萌芽。

当线上生活已然成为常态,如何保证信息安全就成为技术发展至此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而往更深的层面思考,当技术对社会的改造可以用“颠覆性”来形容时,它又应该如何重构和备受冲击的社会之间的关系。

埃森哲的这份报告中,总共提及了5个技术创新者需要面对的趋势,它们分别是公民AI、泛现实、真数据、大合作和智联网。事实上,对比往年出版的同份报告,今年的报告更加明确地强调了这些率先收割技术红利的公司需要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例如公民AI的概念强调的就是“企业开发和应用AI时不仅要以产出为重,也要以社会责任为重”。事实上,当人工智能(AI)开始逐渐取代那些低技能且高重复性的工作岗位时,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难题便是如何救济这些失业的人,毕竟他们人数庞大且普遍没有太多的存款。

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一份内部研究就表明,其24万名员工所从事的岗位有接近一半将在未来10年内消失。针对这个略显严峻的调研结果,公司迅速投入10亿美元发起了“员工团队2020计划”,对1/4的员工展开资质培训,帮助他们在技术冲击的浪潮中顺利转岗。数据显示,2016年公司有4成以上的空缺职位由内部申请人填 补。

“未来10年,企业道德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运营之本。”Daugherty說。

而当量化考核标准成为驱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的引擎时,数据的真实性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问题的解决者正是麻烦的制造者,这种讽刺的状况如今时有发生,至少现在一些广告主正深受其害。

微信公众号的虚假点击量已经是一个公开的秘密,在淘宝这样的交易平台上,千次点击正以15元左右的价格打包销售,而这些造假成本最后仍然要分摊到广告主的头上;即使是某些大的视频网站,其播放量也存在程度不一的数据造假,在一些极端案例中,广告主的广告投放有9成以上都被浪费掉了。当不准确、被操纵和片面的数据横行时,企业的商业洞察力在数据真实性无法保证的情况下也将折损,进而产生重大决策的偏差。

另外,随着部分互联网平台的实力与日俱增,围绕着它们构建的商业生态的界限也在不断外延。但与此同时,这些生态的排他性也变得愈发明显,过于激烈的商业竞争与资源的无谓消耗成为需要面对的全新课题。以共享单车为例,这个还没有找到自洽的盈利模式的行业已经获得了足够多的资本支持,而这些资本在社会现实层面的体现就是无节制的投放、拥堵的人行道以及触目惊心的“自行车坟场”。

过于强烈的竞争心态弱化了市场本应具有的纠偏机制,而在此时,与更加广泛的利益主体合作才是技术创新者们应该抱持的心态。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让技术驱动下的商业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当然,还有一些不那么迫切但有些“耸人听闻”的担忧。例如在去年,以马斯克为首的115名AI界领袖人物就敦促联合国,组织杀人机器人的使用。“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可浪费,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就很难再关闭。”联名信中写道。

事实上,随着技术从孩童逐渐长成为青年,它的价值观(或者说我们对它的价值观)树立势必应该引起重视。种种担忧的背后都指向了这样一个现实—技术是把双刃剑,朝向此前社会的不足,但也朝向人类自 己。

猜你喜欢

埃森哲
数字化情境下企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及实现机制
埃森哲:企业重塑竞争力的两个关键点:韧性和创新
埃森哲携手SAP助力企业加速上云
2035年的人工智能
·简讯·
埃森哲完成收购创世互动,加强嵌入式软件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