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节“同课异构”数学课引发的思考

2018-04-08杨艳葵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数学课思考

杨艳葵

[摘要]进行同课异构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水平的一种有效教研方式.教师参与同课异构,体会别样的精彩,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键词]同课异构;数学课;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5001202

所谓“同课”,即同一教学内容.所谓“异构”就是不同的教学构思.“同课异构”的意义在于“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同课异构活动,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呈现不同的教学风格、个性化课堂,体会同样舞台、别样精彩.

我参加过一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中的探究1“销售中的盈亏”.主讲老师为陶老师和杨老师.现在我将自己参与的教研活动的感悟与大家分享.

陶老师巧妙设计情境,利用他自己身上的一件衣服让学生猜价钱,引出“售价”“进价”“利润”“利润率”四个量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总结出公式“售价-进价=利润,进价×利润率=利润”.并和学生一起感受这几个概念与日常生活接触的用语之间联系.学生积极思考,学习兴趣浓厚.接着他抛出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解决.学生争先恐后地上台展示,巩固了用整式表示未知量,为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奠定了基础.接着,展示课本例题:“一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学生灵活运用公式,运算出盈亏情况.最后,陶老师又循循善诱,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出上述四个量之间“知二求二”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销售问题中的盈亏计算公式.教学设计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杨老师先列举一些简单生活问题总结出销售常见的公式,接着将例题拆分为两题:(1)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一件衣服,其中这件盈利25%,这件衣服成本是多少?(2)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一件衣服,这件亏损25%,这件衣服成本是多少?如果一起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很快地求出此题的答案,有学生到讲台展示,讲解给其他同学听,分享收获.

针对陶老师和杨老师进行的同课异构教学,我认为,两位老师都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两节课在结构、方法、手段、形式等方面则有所不同,各显风采,各具特色,尽显个人魅力,给我们呈现了两堂精彩的探讨课,使参与者人人受益.下面是我对这两节课的几点思考.

一、同课异构体现同课同理念

“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存异,异中求同”,两位老师都秉承了同一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教材为本,科学地使用教材,并创造性地应用教材,这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尤为重要.两位老师都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学生理性思维的训练.对于商品的销售问题,七年级学生认知上还有一定的困难,两位老师都能从易到难地举例引入,使学生轻松入手.两位老师也重基础,重概念,对销售常见公式的探讨巧引,学生印象深刻.在例题的设计上都是层层递进,引领学生熟悉知识点,掌握基本题型,综合应用各数学思想,从知识的掌握到具体的应用一气呵成,真可谓精彩.

二、同课异构体现同课不同教

虽然是同一教学内容,但两位老师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展示了各自不同的风格.

尤其是陶老师从猜一猜自己的衣服价钱出发,自然引出“售价、进价、利润、利润率”四个量,以基础知识点为抓手,以知识衔接点为连线,将四个量串联在一起,让学生明确知道“我要学会什么”,讓数学更精彩,学习数学更必要.杨老师则让学生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了解数量关系,建立数学模型,激发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课堂轻松愉快.两位老师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的策略,诠释了销售问题的解决方法,达到共享成功的喜悦的目的.

三、同课异构体现了教师活用教材

如果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教师就有一千种课堂.两位老师的课堂,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优势互补.陶老师的课前引入巧用自己身边的生活例子,自然,直接,学生易接受.而杨老师是带领学生一起观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让教师在“异构”中选取更适合自己使用的教学方法,为今后教学积累经验.

四、同课异构体现了教师拓展创新教材

每个教师都有立足于自身的教学经验,遵循教学的科学规律,由于自身学识、经验、个性风格等的不同必然会进行各自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最终达到同课异构、精彩纷呈的效果.陶老师在总结例题时,他引导学生发现“售价、进价、利润、利润率”四个量中“知二求二”学习窍门,让学生深入理解销售问题中如果已知其中两个量,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量.销售问题对他们比较陌生,比较难以理解,可是经过陶老师的巧妙总结发现其实数学也可以学得这么轻松.而杨老师的课堂小结就有些平常,缺乏了拓展创新教材优越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最好的课总是下一节,但不可否认这两堂课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别样天地.也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需要努力的地方.

总之,两位教师都给我们展现了两堂精彩的课堂,真正体现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不仅给我们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与平台,也使我们领略到了它带给我们的启迪,感受异样的风采及别样的精彩.

(责任编辑黄桂坚)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数学课思考
有趣的数学课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