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对策
2018-04-08王果冲
◎王果冲
前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要求高中化学课程中,高中学生应掌握基础的试验研究方法,并具备独立设计、完成化学实验及问题探究的能力。但是,这仅仅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具体高中化学实验课程开展中还具有较多的难题。而针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困难,也急需相关教学人员对探究问题原因并寻找良好的解决对策。
一、高中化学教学实验教学问题
1.实验课程开设不足 实验室化学知识学习的基础渠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中,大多以演示性实验为主,甚至部分高中化学教学人员完全不做实验,制约了高中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
2.化学实验价值认知不当 虽然大多数高中化学教学人员都可以认识到高中化学实验对整体学科知识教学的重要意义,但是部分教学人员将化学实验功能简单的看做学生感官印象的增加,即化学知识辅助记忆。而这种错误的认知也影响了化学实验实际价值的有效发挥。
3.化学实验教学方法不当 在以往化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为“五步法”,其可以在通识教学中发挥良好的作用。但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五步法”过分强调情景教学,对教学程序、工艺设计不够重视,也影响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1]。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对策
1.拓展实验课程教学渠道 由于课时及教学任务的限制,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高中化学人员在常规实验教学中大多采取演示教学的方法。为了促使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应用,在具体示范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师可以在实验演示的过程中,进行具体操作规范讲解,并引导高中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以便培养高中学生实验观察及创新思维能力。如在“蒸馏水提取实验”演示教学中,高中化学教学人员可在前期实验装置石棉网、沸石放置后,提出“沸石为什么具有控制液体暴沸的作用?”、“若前期没有加入沸石,是否可以在中途加入?”、“为什么冷却水与水蒸气流动方向不一致?”等问题。通过相关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观察冷凝管构造、冷却水流动方向及实验各部件作用,随后进行问题逐一解析,以培养高中学生实验思维能力。
2.优化化学实验价值认知 正确的化学实验价值认知可以从根本上提升高中化学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在具体课程开展过程中,高中化学人员可通过正确化学实验价值认识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机整合,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重视。如在高中化学必修一课题2化学实验基础教学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学人员可通过前期蜡烛及其燃烧资料的搜集,组织学生讨论蜡烛燃烧时可能出现的变化、蜡烛的性质、验证方式等问题,随后教学人员答疑并引入实验课程。
然后以两人一组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在实验开展环节教学可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实验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意义,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高中学生实验现象观察、实验现象表述能力。为了保证实验教学效率,教学人员可以电脑画面提示的方式,指导学生取出蜡烛观察其气味及形态,随后点燃蜡烛并观察其形态变化。
最后要求学生详细阐述蜡烛燃烧时火焰的颜色、温度、亮度及层次。通过实验探究促使高中学生领会到高中化学知识学习的乐趣。
3.采取多元化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首先,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学人员可以对已有信息进行整合、加工,提炼出实验中所需的化学知识;然后将所提炼信息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整合分析,确定试验一般规律;最后将相应规律融入具体实验探究过程中。在具体高中化学教学课程开展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学人员可选择具有代表性、复杂程度高、易混淆的知识点作为典型事例,指导高中学生从新的视角进行知识探究[2]。如证明HA为弱电解质方法探究实验中,高中化学教学人员可在实验设计过程中,以弱电解质特性、电离子平衡等知识为入手点,组织学生进行试验过程设计及相关信息搜集,以提高高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此外,在高中化学实验课程中,激励性教学评价是良性制约机制形成的根本。因此,在具体教学环节,高中化学教学人员可将整体评价中心放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究上,通过正面的评价,激发学生自主创新思维。
总结:综上所述,高中人教版化学实验教学大纲中,强调以实验探究的方式进行化学教学。在具体实验过程中,培养高中学生的动手实践及创新思维能力,在提高学生化学知识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整体化学课程教学效率。因此,在实际化学课程开展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学人员应树立正确的化学实验认知,然后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内容提炼整合,通过多元化实验教学方式的应用,可深化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