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历史课堂讨论教学的应用
2018-04-08孙正锋
◎孙正锋
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讨论教学法的运用,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的接受学习。讨论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能够在互相争论当,得到更多的信息资源,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讨论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提前经过精心设计,也可以让学生提出来,从中筛选一些好的问题。所以,关于讨论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笔者从几个方面来重点谈一下。
一、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促进学生在高中历史课程中有效开展课堂讨论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所以,在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告诉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之下,自主的进行探究学习,通过组织讨论学习,让学生之间可以充分的分享自己所掌握的相关历史史料,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小组讨论成员发挥各自的理论和实践优势,更好的将学习任务优秀的完成。为了使得讨论学习高效的实现,教师也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促进考论学习的顺利开展,注意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要通过适当的提问,鼓励等,让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甚至走入“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误区”,变不足为圆满,变错误为正确,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如在讨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时,有学生将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与美国当年的经济危机等同起来,认为要照搬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此,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着力揭露美国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认清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接着,笔者在实事求是地介绍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困难之后,启发学生畅谈改革开放2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目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只不过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的阵痛,是局部的、暂时的,与美国当时的经济危机呈现的“大萧条”、“大恐慌”是根本不同的。只是某些现象有相似之外,况且在程度上也轻微得多。如我国目前下岗待业人员约为1100万人,这对一个拥有12亿人口的大国来说算不了什么,与美国当时约有占劳动人口1/4的1500万人失业更是不可比似的。从而正确理解党中央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倡导有中国特色的“罗斯福”措施,不失为借鉴国际经济发展历史经验的明智之举,这对克服暂时的经济困难,确保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很有积极意义。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课堂讨论的顺利开展
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在讨论学习中可以充分的体现出来,而教师也要注意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要让学生在得到老师尊重,鼓励和支持的情况下,分享观点,甚至展开争论。讨论时,教师首先要尊重与信任学生,为讨论营造民主、活跃、平等的氛围,让他们充分讨论辩论、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教材和教师的观点,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循序渐进,把好脉。当讨论出现缄默时,教师要挑起话题,打破缄默,不断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时,特别是出现激烈争论时,教师要及时因势利导,回归主题,继续进行深度讨论,对学生提出的新颖观点,要用长远的眼光提出进一步的期待,以肯定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最后作好总结。总结时,教师阐明主要观点,要大力表扬很有见地的发言和表现积极拥跃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他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的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发现的现象和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独立思考,进行论证,即使有不当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还不是很成熟,甚至有些偏激,教师也要欣喜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并引导学生分析缺陷,找出缘由,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
三、科学合理设置高中历史讨论的问题,从整体上把控高中历史讨论的学习内容
组织讨论学习,首先就要给学生设计一些讨论的任务或问题,这些任务或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关系到讨论学习的成败。在问题设置方面,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方式,更是要结合到教材的内容,将问题设计的难易适度,要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启发促进的作用。
其次要注重问题的横向联系性。历史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其与很多学生有着异常深刻的联系,如果一味地将历史孤立开来则很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这种横向的联系以充分的尊重,在讨论问题设置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这种横向联系的存在。例如,在分析二战之前世界格局形成的时候,我们就要充分联系地理知识进行讨论。
四、在高中历史课堂讨论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精心为学生的讨论学习,做好总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讨论进行中,教师要及时做好引导工作,在讨论过后的结论互通过程中,教师也要做好总结的工作,对于结论有所偏差的观点要给予合理的分析,找出导致偏差的因素所在,并且告诉学生导致偏差的原因。产生错误,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提醒,避免学生产生更大的错误,而且错误的产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去修正现有的知识体系,使得知识体系越发的完善,让学生更好的在头脑中建构起来高中历史的知识网络。教师在最后做总结的过程中,也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因为学生作为初学者,可能只看到点而顾及不到面,老师就不一样了,老师头脑当中存储的是整个网络,看到的问题,角度也会更多,所以,老师的点评有非常精炼而到位。
总之,在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讨论的学习方式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