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转向社会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2018-04-08陈火金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八音乐器博物馆

陈火金

(海丰县博物馆,广东 海丰 516400)

教育,即对人的教化和培育,博物馆作为社会公共机构和文化教育机构,不仅可以对广大青少年展示出有意义的物件,更是为青少年提供实践机会的宝贵场所。新时期下的博物馆和教育理念关系密切,可以解读我国的传统文化,见证民族的发展历程,让青少年在校期间学习的人文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因此十分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一、博物馆的教育职能

博物馆就像一座知识的宫殿,吸引着青少年前去探索和挖掘奥秘;博物馆又像一部百科全书,让青少年在翻阅中汲取知识,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1)综合性;(2)社会性;(3)直观性;(4)独特性。

(一)综合性

博物馆是大型的、综合性的教育场馆,其中包含着众多有益的教育资源,比如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艺术文物、自然风光、科技创新等。博物馆的综合性还体现在教育形式和教育模式,不仅包括展览和讲解,也有教育活动的开展和知识讲座。

(二)社会性

博物馆浓缩了时代的变迁,是一个天然的大讲堂,并且可以面对社会的各个群体,使不同的群众都能受到思想教育,尤其是青少年经历博物馆的学习其举止谈吐会更加文明,社会交往能力也会得到提升①。

(三)直观性

博物馆的直观性特征可以让群众更加直接的感受文化的熏陶,新时代的博物馆展示不仅有实物展示,也有立体成像展示以及3D展示,群众可以更加深刻的感悟历史,体会着博物馆的人文教育功能。

(四)独特性

博物馆可以作为一种教育资源,使课堂教育得到延伸,因此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独特的教育理念、独特的教育形式,这种独特性是其它教育机构不具有的优势。

二、学校教育和博物馆教育的关系

学校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机构,通过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发挥出强大的教育功能;而博物馆更多的体现在社会教育功能,通过实物的陈列和必要的讲解对群众进行教育②。

(一)学校教育和博物馆教育的联系

学校教育和博物馆教育的目标相同,都起到了传播知识和陶冶情操的作用。博物馆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延伸,并且弥补学校教育某些方面不真实、不生动的缺陷,起到了很好的辅助教育功能。如海丰县博物馆,多年来通过举办海洋生物、森林动物等实体和标本展,吸引了大量的学生观众,填补了学校课堂上只是“纸上谈兵”的不足,为青少年学生提花了知识上和观感上的双丰收。

(二)学校教育和博物馆教育的合作

加强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可以让双方增进了解,博物馆可以邀请教师来到博物馆讲座,使博物馆的讲解人员吸收讲解方法,融合到自身的讲解中。此外,博物馆人员也可以利用文物资源对学校教师开展相关的培训,使学校的课堂教育更具韵味。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博物馆可以发展成为学校的第二课堂,这样不仅体现出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同时通过博物馆的资源开展教育活动,可以起到更好的教学作用效果。

三、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课程化

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活动最主要的形式即社会教育活动,著名的中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提出:要尽量把事物的本身或者真实的图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活动就具有这一特点。

(一)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现状

新时代下的博物馆进行社会教育活动始终秉承“寓教于乐”的思想理念,倡导学生“快乐学习”和“全方面发展”的目标,但博物馆在进行社会教育活动时,往往忽略了应具有的教育作用,却更多的被娱乐元素占据,这就使得教育功能被弱化。具体说来,首先,博物馆设计社会教育活动时,没有明确的知识目标,并且内容超出了青少年的理解范围,很多青少年在参加活动时抓不到需要掌握的重点。其次,很多活动内容和学科教学、生活实际联系并不密切,青少年无法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思想。此外,当前中小学的学生通常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很少有时间来到博物馆进行学习,殊不知博物馆不仅可以让青少年放松身心,更起到益智开发的作用。因此,需要合理利用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并且实现和学校教育、生活实际的结合,更加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和接受水平是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二)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优化

社会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学校的课程设计有所不同,学校在课程设计方面更加注重结合书本知识,学生也更加依赖教师的讲述过程和引导过程。而博物馆社会教育课程的设计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出发,引导学生发挥出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课程在设计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学校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结合学科教学的具有要求,并掌握教学进度,并且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充分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保证趣味性的前提下使教育资源和教学目标相契合,比如海丰县博物馆通过与学校联合,举办校园美术作品展,让学生的作品也走进博物馆,提高了学生们习作的信心和兴趣,对于推动校园美术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再如博物馆中有古代的钱币和瓷器,对中学历史教学来说,学生近距离观察钱币和瓷器可以感受古人铸币工艺和造瓷工艺的精湛,同时推出“学生眼中的文物”教育活动,让学生对着文物展出相象,给出不一样的博物馆文物。因此,设计社会教育活动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目的,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要做到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其次,社会教育课程必须要生动形象,让青少年看得见、摸得着,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文化精神,比如古人对自然的崇拜精神、革命烈士不畏艰险的精神、科技创新体现的探索精神等。并且在设计活动时,需要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把握时间脉络。此外,知识的学习在于“学以致用”,需要青少年把知识进行迁移,实现学校学习和博物馆学习的融汇贯通,可以让博物馆的教育资源走进学校,让学生感受文明,感受文化,这样才能让青少年更好的成长。

四、例析博物馆社会教育课程的开展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在社会教育课程的开展中,也需要让青少年感受到生活美好的事物,培养青少年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以下就音乐教学和社会教育课程进行说明,希望青少年对我国音乐的发展历程有更清晰的认识。

(1)课程主题:通过鉴赏八音了解我国传统乐器的发展;(2)课程对象:小学高年级学生;(3)课程教学方法:启发式、抛锚式;(4)课程形式:音乐课教学之前,带领学生来到博馆物观察八音的构造,通过课程导入、合作学习、知识拓展的形式;(5)教学媒介:多媒体、音乐视频。

具体教学流程如下:“同学们,我们已经在博物馆见证了八音的部分乐器,而每种乐器都有不同的地域特征和独特的音质,大家能够说出几种民族乐器吗?请分组讨论”。这样学生就会说出自己知道的几种民族乐器,比如蒙古族的马头琴、胡琴;哈萨克族的冬不拉;羌族的手鼓等。接着教师需要让学生讨论我国最早出现的乐器是什么,乐器应该如何分类,和大自然存在什么关系,学生在探讨中就会不断调动思维能动力,接着教师再用抛锚式的问法提问:“中国最早的乐器又是什么?”这样学生就在乐器的发展中找到哪种是最古老的乐器。然后教师要回归到八音,告诉学生最早产生于周代,按照材质的不同分为八音,利用多媒体展示出相关图片,并且播放音效。此外,在欣赏过程中教师也要说明八音的出现对现代乐器产生重要影响。

五、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的教学活动不仅在学校开展,也开始走出校园,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博物馆展览出的文物和珍贵视频影像,青少年的思想会受到感染,使得教育走出课堂,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就会教育,社会就是学校”的理念,培养出素质更加全面的人才。

猜你喜欢

八音乐器博物馆
学乐器
《八音的秘密》
博物馆
乐器
乡村八音
布依八音坐唱
露天博物馆
“八音组合”赴黑龙江省演出拉开国内巡演序幕
博物馆
奇妙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