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经济
——以山西省孝义县土改复查运动为例
2018-04-08董俊江
董俊江
(山西大学 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
关于中国农村落后的原因以及何时开始落后,一直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以卜凯、和马若孟等人为主的观点,他们的主要观点是更多的从纯粹的经济角度出发,通过分析论证,卜凯指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农村经济落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进行广泛的技术革新,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农村没有经历农业革命和商业更名。因此按照卜凯的观点来说,中国农民要想有个彻底的改变,只需要进行单纯的技术上的革新即可,即改变农场的经营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与此同时,与之相类似的是马若孟的观点,他认为:首先,中国农村的市场经济是高度竞争的,因为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以及生产要素所带来的收入都由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力决定。在这一农村市场经济中,垄断从来没有长期存在过,对农户的经济剥削也几乎不存在。①根据卜凯和马若孟的观点来说,他们的学说更偏向于“技术学派。”
与此相对应的便是以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学者应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得出的结论,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中国农村经济落后的原因更多的是地主阶级对其他阶级的巨大的经济和人生压迫,导致了中国农村经济的长期落后,正如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所阐明的那样:“这些阶级代表中国最反动的生产关系。”②因此,按照毛的观点看来,贫苦农民应该组织起来,政治上打击地主、经济上打击地主,只有这样中国的农村才会获得发展。通过重新分配土地和财产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分配学派,”当然这一观点也是其后中国土地革命运动的理论基础,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
技术学派和分配学派的主要观点的争论在于是否承认了土地问题对于农民经济的巨大作用,然而这里蕴含的一个问题便是中国农村经济是从何时开始衰落的,假设成立的前提是中国农村经济一直处于衰退状态,从何时处于一种衰退状态,这就成为一个问题所在,以笔者的观点来看,农民经济的落后或许远在清朝的乾隆时期已经凸显出了某些苗头,根据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的观点看来,尽管乾隆朝时期的清朝是中国世界上最富的国家,然而中国的财富已经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发展程度。更为严重的是,中国下层人民的贫困状态,远远超过欧洲最贫乏国家的贫乏程度。③
在这种情况下,就随之产生了一个问题,“分配学派”和“技术学派”究竟哪种学派提出的观点更为可靠,按照笔者的观点来看,技术学派仅仅是从一个面片的角度来观察中国农村,而分配学派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中国农村的一个问题,即农村中长期存在的生产资料分配的极度不均匀,分配学派正是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以中国国土面积之大,国情之复杂,要想对某个具体的问题得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显然是有困难的,但是根据笔者收集的关于当时山西省孝义县的土改复查运动之后的资料而言,分配学派似乎更为显得合乎时宜。
具体到这次复查运动中而言,在1952年的土改复查运动通过一系列运作使得当时的农村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具体来说,当时的生产力的发展通过两组统计数据得到直观体现,一组数据是关于耕地面积亩数的统计,也可以说是关于土地生产潜力方面的内容,“土地生产潜力,一般也称土地生产力,是指在现有耕作技术水平及与之相应的各项措施下土地最大的生产力”,④1951年孝义县与1950年相比新增土地比例达到了16.79%,备受鼓舞的农民迸发出的生产热情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充分开发,归根到底这也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
第二组数据是关于棉花产量方面的,“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农民在土地改革中获得了土地,迸发出发展农业生产的高度热枕,国家还实行了奖励植棉的政策”,⑤故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棉花产量可以作为衡量农业生产的重要指标。
根据1951年孝义县棉花产量统计表,相比于1950年1951棉花产量增长率高达240%,1951年大幅度增长是在1950年全县受灾的情况下实现的,通常情况下农民在灾害面前是软弱无力的,“面对自然,该地区的农民知道无法抗拒,也就想不到予以控制,此时他们会表现出温顺的态度”,⑥棉花在雹灾之后不降反增,这固然与救灾措施和气候等因素有关,但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就是农村在生产力方面的进步与发展,所以说土改的完成对促进农村生产力的提高所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通过上面孝义县土改后取得的经济成就而言,当时孝义县农村经济有了一个明显的进步与增长,因此仅仅就当时的山西孝义县的情况来说,土改之后生产资料的重新分配,对于农村内部而言,使得更多的农民获得了可以供其发展的生产资料和条件,获得资料的农民们在土地上迸发出了巨大的热情和生产力,对于当时农村经济的推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注释:
①马若孟.中国农民经济[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3:1.
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02):3.
③国富论.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66.
④李相玺.土地生产潜力研究综述 [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1(15).
⑤廖建平.新中国棉花生产的历史回顾及其经验教训[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01).
⑥裴宜理.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