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2018-04-08张晶玉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文艺理论艺术创作中国化

王 健 王 睿 张晶玉

(山东建筑大学 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程及内涵

自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后续百多年来,在国内不断发展变化,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其中国化的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新中国成立,这期间经过了鲁迅、瞿秋白等人的传播,最终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方针,构成了完整的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

第二阶段:自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主要体现在毛泽东思想在国内的传播。这一期间,其发展较为曲折,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亦出现了文化大革命等不符合理论内涵的错误。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时期,提出了邓小平文艺理论,对于文化大革命等错误进行了改正。该时期对文艺创作提出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新要求。

第四阶段:习近平从多个角度重新论证了该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等九个论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新的突破。

二、国内艺术创作的发展现状

艺术是人们精神文化的一种现实映射,挖掘人们深层的情感需求,促使人们跨越时间空间的界限进行深层次的精神交流,满足人们的内在情感需求。

然而,当前国内的艺术创作领域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向:

1.商业气息浓重。国内艺术创作受到当前商业化市场的影响,注重市场短期效果,具体创作过程急功近利,盲目复制所谓的优秀作品,学其皮毛而废其内涵,以此获得短期的商业利益。

2.忽视民族文化风格。当前国内艺术设计更为注重短期的艺术效应,追随国际潮流,牺牲了原有的民族性、地方性等创作个性。造成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情况。

总的来说,当前国内艺术创作处在跟随西方的尴尬局面,输出的只是作品而非蕴含创作灵魂的观念。

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对艺术创作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对艺术创作的基石意义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人在创造事物时是按照美的规律要求来进行的。其将艺术创作与政治、宗教、法律、道德等非艺术的形态分离开来。该文艺理论同时提出,艺术创作是一种需要哲学、道德等中介才能反映经济基础的要求,其是不断变化的,但是仍有部分内涵是不会随经济基础的变化而消亡,这点的例子便是许多优秀的文艺创作作品跨越时代而被人欣赏。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蕴含艺术创作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对人民的需求与艺术创作的两者关系的论点。李大钊提出了不应为个人造名进行艺术创作;毛泽东提出了文艺应为劳动人民服务的理念,并指出艺术创作源于人民大众、反馈于人民大众;邓小平指出人民需要文艺,艺术创作也应充分体现人民的优秀品格,展现人民与困难作斗争并取得胜利的伟大过程;新时代,习近平提出艺术创作的根本本质是人民性,人民是否真正需要是艺术创作价值评判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是文艺根本的价值所在。

(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极大的肯定了艺术创作的价值

新时代中,优秀的艺术创作作品展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优秀品质,由于艺术创作具有的概括性、普遍性等特点。优秀的艺术创作作品拥有育人、塑造灵魂的作用。

(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化进程中对于艺术创作的未来发展亦提出了看法

在未来艺术创作内容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化进程中提出了根本的要求。其中,以习近平的部分观点作为代表。文艺创作是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但不同于单纯的娱乐。一时感官上的娱乐与真正的精神快乐不可等同。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进程同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艺术创新上有着独特的认识。艺术创作代表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与水平,优秀的艺术创作代表了优秀的民主创新力。同时,艺术创作作为创作者的中心任务,集中体现了创作者的价值与能力,因此更应重视艺术创作的创新性。对于创新的方法、方式,创新的路径,我们需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满足人民的需求。

猜你喜欢

文艺理论艺术创作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