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边境地区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的演进
——以中越边境地区红木家具产业集群为例与困境

2018-04-08吴碧洁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消费型凭祥红木

胡 超,吴碧洁

(广西民族大学 商学院,广西 南宁,530006)

产业集群是指位于同一产业链上相同或不同环节,具有一定共性或互补性的企业集聚在一起的经济现象。作为一种有效的发展模式,产业集群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较常见的现象,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边境地区开放开发的推进,边境地区发挥地缘优势,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了一些具有一定特色和效益的产业集群,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其中,以毗邻国家的自然资源原材料或半成品进口为来源,在边境地区生产加工,再面向国内市场销售的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最为突出。当前,伴随资源消费型产品市场的日渐成熟,消费者消费的日趋理性,消费需求的日益挑剔,边境地区资源消费型产业转型升级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压力急剧增加。同时,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市场投机充斥,产业集群持续发展的不稳定因素骤增。本文在对产业集群形成理论与主要观点梳理的基础上,以中越边境凭祥市红木家具产业集群为例,窥探我国边境地区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及机理,探究边境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面临的困境及成因,并基于政府公共政策供给的视角提出破解之策。

一、产业集群:理论流派与主要观点

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产业集群的形成及其演进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但是由于产业集群的类型繁多,形成条件迥异,各种理论关注的对象与侧重点各不相同,解释观点亦各有倚重。农业是最早出现集群雏形并被关注的产业。1826年,杜能(Von Thünen)[1]在《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中首次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思想,提出了农业产业区位选择的“单一中心城市分层”理论。相对价格水平下,体积大且质量重(运费高),易于腐烂的农作物应当集中在城市周边生产;而体积小质量轻(运费小),不易腐烂的农作物应在距离城市消费市场远的土地上生产。如此,中心城市周边被划分成若干个种植了不同农产品的同心农业圈。显然,运输成本是杜能解释农业区位选择最为重要的因素。

较之农产品,制造品的生产链更长,组织结构更复杂,产业集群的类型和形态也更多样化。1920年,马歇尔(Alfred Marshall)[2]在继承亚当·斯密《国富论》劳动分工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工业组织专业化分工的研究,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解释了制造业“专业化产业区”形成的原因。同一产业中生产同类产品、彼此间水平分工、激烈竞争的中小企业之所以在同一地区集聚,一是有利于新知识、新技术、新创意在企业间的传播和应用;二是有利于支持共享的中间投入品的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采购和销售成本;三是有利于稳定潜在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保障厂商和劳动者的利益。显然,马歇尔关注的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分析的是大量中小企业集聚在一起的生产率优势,强调的是外部性对产业集群的重要性。

运输成本和外部性对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无论是古典还是新古典区位理论都将其作为产业集群的重要解释因素。如Walter Christaller[3]、August Losch[4]等在发展杜能的“单一中心城市分层”理论时,都将运输成本和外部性作为研究的焦点。但是,在他们的解释中,这两大要素均被视为外生变量,因而无法对某一行业厂商集聚的原因给予完全的解释,也就无法从根本上解释经济活动地理集聚的内在机制[5]。Krugman[6]以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为假设前提,在D-S垄断经济模型中加入“冰山”成本变量,将产业集群解释要素内生化,构建“中心-外围”(C-P)模型,阐释了规模报酬递增、运输成本和要素流动的相互作用对产业集群形成和演进的影响,从微观角度奠定了经济活动空间区位选择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石。因此,基于一般均衡的内生框架,强调生产规模报酬递增对产业集群的重要性是Krugman等开辟的新地理经济学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重要标志。

作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兴盛到衰落的类生物演进,产业集群的动态演化过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吸收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成果的基础上,经济地理学将演化的相关概念纳入分析框架,运用演化思想解释产业的空间活动,形成了演化经济地理学。其强调新奇(novelty)是企业演化的根本动力,外生冲击、技术突变、全球化等都会对经济的时空结构产生影响,加速产业集群的演进[7];其次,企业的行为或空间结构的演进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表现为演进的历史依赖性(history-dependent)[8];复次,产业集群可形成产业部门默会知识的外溢,促进本地知识的产生和扩散[9],社会资本对本地知识的产生和扩散起着重要的作用;再次,产业集群的演进还强烈地受个人、企业家决策、技术和制度创新、制度设置安排等影响,呈现共同演化的特征。

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产业集群是自下而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上述理论流派及主要观点是对产业集群演进共性的一般化解释,但产业类型纷繁复杂,不同的产业往往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在涉及具体产业集群的选择及演进分析时,仍需在一般化理论的基础上,考虑具体产业的特性,具体产业具体分析。

二、边境地区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的演进历程与形成机理

本文以中越边境凭祥市红木家具产业集群为例,在回顾其演进形成历程的基础上,综合相关产业集群解释理论并结合其特性,剖析其演进形成的机理,以期从中窥探我国边境地区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演进形成的相关规律。

凭祥地处我国南疆边陲,与越南接壤,是一个仅有11万人口的县级市,距离广西首府南宁和越南首都河内均为160km左右,边境线长97km,境内有友谊关(公路)和凭祥(铁路)2个国家一类口岸,平而关(水路)1个国家二类口岸,以及4个边民互市点,1992年被批准为沿边对外开放城市。近十年来,随着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作为我国通往东盟最大最便捷陆路通道上的节点城市,凭祥地区的红木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凭祥现有红木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 615家,红木交易市场24个,商铺3 000多间,红木加工工厂300多家,红木产业从业人员1.3万人,红木家具年成交额60亿元人民币左右,红木家具进口连续6年稳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最大红木家具进口口岸和展销集散地,被誉为“中国红木之都”“中国-东盟红木家具之最”。①

(一)初生:地理优势、资源禀赋与开放机遇

作为资源消费型产业,红木家具产业具有两大显著特征:一是文化性。缘何凭祥市形成的是红木家具产业集群,而非其他产业?通常工业制成品满足的是人们对其实用功能的外在需求,这种需求多由技术创新所引致,而资源消费型产品除具有一般工业制成品的实用功能外,还具有满足人们对其文化传承的内在需求,这种需求多由其文化底蕴所牵引(见图1)。譬如,红木家具既可用于日常生活的起居——实用功能,同时也可作为家居装饰,其设计理念、家具材质的选择及应用,家具的结构造型无不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与儒家学说——文化传承。由于在任何地区人们对工业制成品实用功能的需求几乎无二致,因此工业制成品采取的是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方式,并且可以基于价值链的分割,将每一模块分布在最具比较优势的地区生产。与此相反,由于红木家具还具有文化传承性,这种文化传承与消费市场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因此其生产往往需贴近消费市场,才能准确把握消费市场的文化传统与需求动态。因此,将红木家具产业集聚于中越两国的边境地带,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的文化传统,设计不同类型的产品,进而更好地迎合中国家具消费市场对文化传承的内在需求。

图1 凭祥红木家具产业集群初生的机理Fig.1 The newborn mechanism of Pingxiang’s mahogany furniture industrial cluster

二是资源性。红木家具产业为何不深入到需求市场的内部而选择在边境地区集聚?②与凭祥市接壤的邻国——越南具有较为丰富的红木自然资源。同时,越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我国低下(按照购买力平价衡量,2016年我国的人均GDP为15 534美元,越南为6 424美元)③,红木等自然资源是其向我国出口的重要产品,在中越两国边境贸易中占据了较大份额,是支撑红木家具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由于红木家具原材料或半成品体积较大,运费高,物流成本在整个产品价值中占据了一定的比重,因此红木家具产业集群的选址,物流成本是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地理上,凭祥市拥有多个往来越南的通关口岸与边民互市点,具有得天独厚的贸易渠道优势——既接近红木家具原材料和半成品的东盟出口国,节省物流成本,又能有效接近我国红木家具消费市场,把握文化传统。综合比较,凭祥市的这种综合优势使其成为了越南向我国出口红木家具的首选贸易中转站与生产加工基地。

除此之外,20世纪90年代中越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彼此开放带来的机遇对红木家具在凭祥市的集群起到了催化作用。1992年,第一届中越(凭祥)商品交易会举办,七八位越南商人带着老式红木家具和工艺品到凭祥寻找商机,并以边境贸易的形式向我国进行走货,边境居民是主要参与者。④伴随中国与越南对外开放的日益加深,红木家具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对红木家具的需求趋于旺盛,边境贸易已无法满足这种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与此同时,凭祥市发挥地缘优势,扩大开放水平的内在需求促使在凭祥建立红木生产加工企业成为了必然。1995年,凭祥首家红木加工厂诞生,随后扩大至3~5家,零散地分布在中越边境口岸周边。⑤但是,这些生产加工企业主要是由在越南生产并向中国出口红木家具的企业搬迁而至。

(二)成长:地域文化、企业家精神与生产网络

为何凭祥市本地居民未能像东南沿海的义乌等县市一样,在边境贸易过程中敏锐把握市场信息,勇于冒险,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红木家具企业家?其中,地域文化对早期企业家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见图2)。⑥地理上,海拔低的沿海地区,或临海或地势平坦,属于或接近海洋文化,本地居民具有较强的冒险意识和开拓精神,易孕育出较为发达的商业网络和商帮文化;而海拔高的沿边地区,或山峰林立或地势险峻,属于或接近山地文化,本地居民多独居散居,且自给自足,血缘亲缘关系浓厚,难孕育出发达的商业文明和市场范围[10]。因此,地理环境差异往往导致海拔低的沿海地区更具有发展市场经济所必需的基因,更易接受新奇思想,开放模式创新步伐更快。相反,由于相对封闭,对新奇思想抵触更大,海拔高的沿边地区往往市场经济发育先天不足,开放模式创新步伐更为滞后。地形地貌上,凭祥即属于典型的山地文化类型,少数民族占有绝对比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凭祥市各少数民族人口为8.64万人,占77.03%)⑦,且居住较为分散,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相对较为保守和安逸现状的地域文化。当面临中越开放的冲击时,良好的市场机遇并未催生出本地的企业家,而是吸引外来企业的迁入,本地居民则是作为员工参与红木家具的生产和销售。

但是,本地人的生产参与却为凭祥市构建基于血缘亲缘关系的红木家具生产网络创造了条件,为集群的快速成长奠定了基础。这种生产网络效应具体表现为:一是为本地培养了生产红木家具的技术员工。通过生产参与,可以学习掌握相关红木生产加工的技术,尤其是需要在“干中学”才能掌握的默会知识,进而为红木家具产业集群的成长培训了工人,储备了技术劳动力。二是有利于红木生产加工信息的传播。在注重血缘亲缘关系的边境民族地区,参与红木家具生产所掌握的相关信息更容易在血缘亲缘的亲朋之间分享,在亲友之间快速传播。当这种传播达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激发本地人的投资欲望与创业精神,建立地方先锋企业。三是有利于红木家具产业集群企业数量的扩张。地方先锋企业的成立,通过示范效应,其知识在本地生产网络快速传播,又会带动一大批本地人建立基于血缘亲缘关系的家族企业。四是有利于缓解红木家具企业的融资约束。在正规金融无法满足企业成立之初和生产中的金融需求时,基于血缘亲缘的关系型借贷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集群企业成立之初的资金需求,提高投融资速度与效率。

图2 凭祥红木家具产业集群成长的机理Fig.2 The growth mechanism of Pingxiang’s mahogany furniture industrial cluster

(三)壮大:规模经济、行业协会与政府政策

2001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越南的红木贸易。与此同时,伴随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能力的提升,对红木家具的需求急剧增加,促使红木家具的价格不断攀升,红木家具生产加工的利润不断上涨,⑧逐渐引来东部沿海地区资本雄厚、商业嗅觉敏锐的企业家在凭祥集聚。⑨凭祥市红木家具集群规模急剧扩张,加工和销售厂店从最初的几家到几十家、几百家,发展到1 000多家的规模。在规模经济作用下,与红木家具生产加工的相关环节,如半成品加工、烘烤、上漆等逐步从单个企业中分离出来,成立了专业化加工市场,既保证了质量又提高了效率。同时,红木家具半成品和工艺品的交易市场活跃程度快速升温,吸引老挝、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红木生产企业取道凭祥出口中国。凭祥一举成为了东南亚国家出口中国红木家具的集散地,成为全国各地客商采购东南亚红木的首选之地(见图3)。

图3 凭祥红木家具产业集群壮大的机理Fig.3 The expanding mechanism of Pingxiang’s mahogany furniture industrial cluster

但是,红木家具行情上涨,集群规模扩张,在红木家具交易市场也出现鱼目混杂、以次充好、虚假宣传等市场失灵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凭祥红木家具产业集群的声誉与良性发展。红木家具产业集群的发展急需规范化、标准化。这一背景下,由实力雄厚的红木家具企业牵头成立的红木家具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应运而生,力图实现行业自治,同时积极参与国家《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的起草和制定,在红木家具市场良性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规范了红木家具行业的良性发展。

政府作为市场的维护者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凭祥政府出台制定的产业政策对凭祥红木家具产业集群的壮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是大力实施凭祥红木产业无形资产战略,成立了凭祥红木诚信联盟,指导和鼓励各红木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名牌,扶持红木企业创建“广西名牌产品”“广西著名商标”,不断提高凭祥红木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凭祥红木企业已成功注册红木有效商标47个,全市共有10家红木企业注册的商标被认定为“广西著名商标”,13家红木企业生产的产品被认定为“广西名牌产品”。“凭祥红木”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已向上级有关部门申请。二是壮大红木诚信联盟,提高凭祥红木产品质量的知名度,推进“凭式”红木标准制定,举办“凭式”红木家具标准(草案)研讨会。三是整合凭祥资源,从文化、旅游、教育等多层面挖掘红木产业的发展潜力,提升凭祥“中国红木之都”的影响力。将红木商家集中经营管理,吸引全国各地商家和越南红木客商云集凭祥,形成了红木半成品家具专业市场。四是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加强监管,抓好质量监督、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等工作。如引进广西红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凭祥市竣工启用,开展木(材)及木制品名称鉴定、木材性能等项目测定,红木原材、红木家具及红木材料制品的监督抽查检验、进出口贸易检验及其他委托检验业务。

三、边境地区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的困境与成因

(一)边境地区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的困境

我国边境地区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在经历了21世纪头几年规模快速成长扩张,集群收益急剧增长之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集群收益开始明显下滑。一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传统优势不再明显。与此同时,国际国内物流配送技术与效率不断提升,贸易便利化不断增强,边境地区的地理优势不再明显。尤其是在各地政府的推动下,沿海内地逐渐发展形成了一批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我国整体开放度不断提升,资源消费型产品的消费偏好被不断地挖掘和开发,消费市场日趋理性,消费需求日益挑剔,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使得边境地区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企业利润不断下滑,集群成长步伐放缓甚至停滞。二是企业平均规模小,集群企业抵御外来冲击或危机的能力弱。当面临国外原材料出口限制或原材料价格波动加剧或市场经济不景气时,企业生产经营即受到较大冲击,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现象普遍,资金周转困难,甚至破产倒闭。譬如,凭祥有红木产业从业人员1.3万人,但红木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却有2 615家,总成交额为60亿元人民币,平均每个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仅拥有5人,企业年均成交规模在230万左右,属于典型的小微企业。三是集群企业粗放式发展方式普遍,创新和品牌意识不强。整体上,边境地区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仍持续着传统的“低劳动成本+低原材料价格”的粗放发展方式,技术含量不高,产业链条简单,多层次产品开发不足,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利润主要取决于走货量的大小。同时,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具有自主品牌或愿意创建自主品牌的企业少,贴牌套牌普遍。

(二)边境地区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困境的成因

当区域(产业)外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忽视或对这种变化反应迟钝,以前集群发展壮大的积极因素就可能成为集群困境的消极因素。首先,我国边境地区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的萌芽、成长多是建立在血缘亲缘基础之上,这种基于血缘亲缘关系而缔结的产业集群网络信息交换频次高,信任度强,有利于克服集群发展初期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是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迅速萌芽、快速成长的重要推动因素。但是,这种由血缘亲缘关系形成的强联系也可能导致本地企业担心新成员的进入打破既有利益格局而排斥新成员,不愿加强外部联系,导致本地企业社会网络僵化,集群网络范围有限。一旦产业集群发展接近网络边界,集群成长扩张的速度就会下降,甚至停滞,造成边境地区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的规模难以进一步扩张。

其次,在面对融资需求或金融约束时,集群企业往往会从由血缘亲缘关系缔结的集群网络寻求支持,集群内部相互借贷,相互满足。在集群萌芽和发展的初期,这种集群网络的关系型借贷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衍生、成长对融资的及时需求,效率高。但是,一旦集群企业成长至一定规模,伴随生产经营对金融需求的规模越来越大,这种基于血缘亲缘的关系型借贷就很难满足,而且风险极高。一定程度上,这种非正规金融的融资模式正是导致边境地区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中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的重要原因。

进一步地,企业规模偏小又易导致边境地区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企业创新动力不足。我国边境地区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比较接近马歇尔式集群——企业规模小,生产能力低、缺乏必要的创新资源和创新能力,集群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于要素低成本与产品低价竞争。由于马歇尔式集群中知识外溢程度较高,大多数中小企业为减少创新风险,降低创新成本,在技术创新上往往更愿意采取搭便车行为,缺乏创新动力。

再次,企业规模偏小亦会导致边境地区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企业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弱。随着资源消费型产业进口资源的限制,资源消费型价格受国际冲击,价格波动加大,集群企业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加大,且这种风险要远远大于企业创建和成长之初。由于基于血缘亲缘关系缔结的集群网络往往相互之间存在借贷或分工,一旦一家企业遭受冲击极易引发整个集群网络的危机,加之集群企业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品,也不易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贷款,在面对外部冲击时,企业资金链极易断裂,从而引发集群企业非正常生产和倒闭。

最后,边境地区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企业规模小,导致的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抗风险能力弱,又会引致集群企业转型升级动力缺乏,整个集群产业链条简单,附加产品开发和多层次产品开发不足等问题。对企业而言,任何形式的转型升级或创新都意味着风险,如果缺乏资金支持或是转型成本过高,一旦失败,企业就可能彻底倒闭,因此维持现状对集群企业而言是最优最安全的选择。

四、边境地区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困境的破解之策

归根结底,集群企业规模小是我国边境地区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困境形成的根本原因。面对危机,以危为机,进行集群企业的重新洗牌,辅之政策的有序引导,做大做强集群企业,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是未来边境地区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是地方政府要积极引导集群企业进行重组并购,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收购规模小的企业,减少集群内企业的数量,注重提高单个集群企业生产能力和质量。这需要本地政府在发展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时有意识地提高企业门槛,优先发展有实力的大企业。可以通过财税措施给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予税收、资金等方面的优惠。

二是地方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其他地区实力雄厚、管理规范的企业前来投资或收购相关中小企业,同时在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进而逐渐逐步打破基于血缘亲缘关系缔结的集群网络,扩大集群网络的范围。

三是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建设完善集群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加大物流、金融、贸易便利化服务,创造良好营商环境,降低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本,重塑边境地理优势。边境地区的地理优势之所以在逐步丧失,主要在于边境地区与沿海内地的制度软环境的差距在不断拉大,抵消了边境地理优势。

四是地方政府应加大边境地区资源消费型产业集群企业转型升级的投入,在企业规模小、没有企业愿进创新的形势下,政府应该主动作为,建立研发技改机构,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产品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的多元化,开展多类型多层次的相关产业开发,延长产业链。

注释:

①资料来源:凭祥人民政府网,http://www.pxszf.gov.cn/xinwenzhongxin/bumenxinwen/2016-10-31/11652.html。

②国内也有大量的红木家具产业在内部市场集聚,如中山、福建等,这些地方的红木家具产业集群的红木资源主要来自于非洲等地,而本文分析的红木家具产业集群主要是来自越南的红木资源为什么选择在边界接壤的凭祥集聚。

③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ww.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

④资料来源:凭祥人民政府网,http://www.pxszf.gov.cn/hongmujianshang/2011-12-05/2103.html。

⑤资料来源:品牌红木网,http://www.328f.cn/news/news.aspx?id=29541。

⑥地理决定论本身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也绝非鼓吹地理决定论,但学术界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地理环境在早期的确会影响一个地区文明的形成。

⑦资料来源:凭祥人民政府网,http://www.pxszf.gov.cn/zoujinpingxiang/。

⑧譬如,红木家具的主要生产原料黄花梨,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还少有人问津,但到2007年价格就已涨到每吨木料100多万元;一套五件套黄花梨家具原来只卖1万元左右,2007年已卖到100多万元;一套皇宫圈椅以前最多2000多元,2007年竟涨到10多万元一套。广西中小企业网:http://www.smegx.com.cn/gxsme/xwpt/article.jsp?id=71763。

⑨凭祥外来红木加工企业以福建、广东占比最大。

[1]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M].吴衡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2]马歇尔.经济学原理[M].朱志泰,陈良璧,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CHRISTALLER W.Central places in southern Germany [M]. New Jersy: Prentice Hall,1933.

[4]LOSCH A.The economics of location [M].New Haw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54.

[5]PUGA D,VENABLES A J.The spread of industry: spatial agglomeration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J].Journal of the Japanese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es,1996(10): 440-464.

[6]KRUGMAN P.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1(99):484-499.

[7]WITT U. Evolution as the theme of a new heterodoxy in economics[M].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2.

[8]ARTHUR W B. Increasing returns and path dependence in the economy [M].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1994.

[9]WINTER S G,NELSON R R. 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 [M].Illinois: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1982.

[10]HUNTINGTON E.The geography of human productivity [J].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1943(33):1-31.

猜你喜欢

消费型凭祥红木
陈俊:用心传承红木文化
消费型社会的降临
文化与艺术的收藏——红木
美乐家直购=消费型直销
投资
广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简介
广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中小型企业纳税现状与思考
广西凭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