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标准基地 种绿色蔬菜
——以宜昌美合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
2018-04-08孙红绪石伟平
孙红绪 石伟平
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产物。在蔬菜市场经常出现“供大于求”的新常态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推动蔬菜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订单生产,做到生产与销售的无缝衔接;有利于实行科学化、标准化、规模化种植,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降低成本、增加收益、节省消耗的集约化经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使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农业发展。宜昌美合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多渠道争取政策支持,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多方面提供种植信息,全过程实施生产服务,全方位拓展销售渠道,为菜农搭建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平台,使菜农与市场无缝对接,大力推广“两减一增”集成栽培技术,实现了产业增效,菜农增收的双赢局面。
1 合作社的发展概况
湖北枝江市董市镇自古名人辈出、商贾云集,是一座距今已有1 800年历史的文明古镇。董市镇地处江汉平原西陲,南濒长江黄金水道,紧邻枝江市城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距宜昌50 km,三峡机场30 km,新老318国道、汉宜高速公路和汉宜高速铁路横贯东西,焦枝铁路穿镇南下,境内有可停泊万吨级船舶港口2个。董市镇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发展特色种植,是宜昌远近闻名的甜瓜之乡。不过,瓜农们都是自产自销,效益低下,加上市场信息缺乏,盲目跟风种植,产品销售恶性竞争时有发生,导致丰年不增收。近年来,枝江董市镇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地制宜布局全镇农业生产板块,因势利导发展蔬菜瓜果、水稻、棉花种植,初步显现出平畈地岗地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格局。
枝江市仙女镇仙女村3组村民冯清华原来在上海市做蔬菜经纪人,最多时有6台车,常年从广东增城营销广东菜心等高档蔬菜去上海江桥市场,年运销蔬菜6 000 t。2014年,宜昌市蔬菜办领导到上海蔬菜批发市场考察,认识了冯清华,邀请他回家乡创办企业发展蔬菜产业。由此,冯清华返乡创业,于2015年11月联合211户菜农组建了宜昌美合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一次性注册资本1 000万元。合作社以“惠民、康家、富国”为目标,遵循“高规格建园、高标准生产、高科技指导、高质量监督”的经营理念,脚踏实地带领社员致富,真正做到为民、惠民、利民,现已成长为一家集农业装备、农技服务、蔬菜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农业合作社。合作社目前有入社农户300人,流转土地100 hm2,总投资达2 000多万元,仓贮加工中心2 000 m2,办公和研究中心400 m2,冷藏运输车3台,农业机械7台,蔬菜标准化种植核心示范基地13.3 hm2,全自动化喷灌蔬菜基地 86.7 hm2,蔬菜大棚 10 hm2,建有300 m3的沼气池,以小白菜等快生菜及广东菜心、西兰花、芥蓝薹等循环种植为主,年上市量2 000 t左右,年产值700万元。
2 宜昌美合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践的有益启示
2.1 健全管理运行制度
健全的组织制度建设是合作社良好运行的基础和关键,合作社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严格按章程制度办事。《宜昌美合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章程》经全体社员大会讨论确定,选举产生代表大会成员、理事会、监事会,定期召开代表大会公布、商议合作社的重大事宜。冯清华担任理事长,其他5名入股成员是合作社的骨干力量,合作社设置营销部、技术部、财务部,各部门明确分工、明晰职责。管理和财务制度张贴上墙,定期公布财物账目,接受社员监督。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制度,科学设置公积金、公益金、风险基金比例,在年终盈余中提取了以上基金后,按照合作社规定的盈余分配方案,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后进行二次分配。
2.2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牢则生产丰,而蔬菜随行就市更容易受自然灾害天气的影响,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是合作社首要工作。合作社多方筹措资金,全面开展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主要包括土地平整、运输道路、机耕道、排灌沟渠、电力设施配套、太阳能杀虫灯安装、钢架大棚、中型沼气池和水肥一体化喷滴灌配套设施建设等。2018年已建塑料大棚100座,现代化育苗工厂2 600 m2,设施蔬菜面积达到100 hm2以上,大棚全部实行薄膜加防虫网覆盖,利用黄板、性诱剂、频振灯防治虫害。建中型沼气池300 m3发展循环农业,大量收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沼气免费供给社员用于炊事,沼液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浇菜。修建仓贮加工中心2 000 m2,开展蔬菜粗、精加工,延伸产业链,开辟农资仓库,为周边农民提供农资服务。建设办公和研究中心400 m2,配备农残速测室,建立蔬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室,搞好上市前蔬菜自检。配备土壤肥力检测室,开展土壤测土配方施肥,确保基地可持续发展。建有农家书屋,购买相关专业书籍对外借阅,提升员工及周边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采用温室连栋大棚开展集约化工厂化育苗,全部采用穴盘基质育苗新技术。
2.3 狠抓标准化生产
合作社非常重视抓好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狠抓蔬菜标准化生产,实行蔬菜产品从播种到上市全程监管,千方百计确保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真正种出绿色菜、放心菜。一是坚持“六统一”。即统一开展引种示范种植研究,合作社建有13.3 hm2核心示范研究基地,每年都会引进多个新品种进行试种,挑选适应性强、畅销对路品种进行推广;统一提供种植信息,适时搜集、分析蔬菜市场价格信息,及时调优品种,社员自主选择品种;统一供应种子、农药、化肥配方、水肥一体化喷滴灌、沼液;统一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培训、指导和咨询,聘请农业科技人员,采取集中授课、现场指导、田间示范等方式,传授种植、病虫害防治、高产优质等实用技术;统一申报产品质量标准、产地和产品认证;统一注册产品商标、包装与销售,建立多个流动收购点,坚持上门收购、现收现付,合作社建立蔬菜分拣场地,购置了农残检测设备和蔬菜废弃物处理机械,实施从田间到市场的冷链运输,极大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大力开展蔬菜质量标准化工程,实施蔬菜生产全程质量安全管理,通过严格管理投入品、建立种植档案、采前农残抽检、基地准出、质量追溯5项全程质量管理制度,形成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生产中积极推广生物、物理综合防治技术,建成绿色蔬菜生产标准园典范。总之,合作社通过一系列的服务,把分散的种植户团结在一起,做成了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实现了蔬菜基地的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生态化发展。
2.4 注重创品牌特色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非常注重因地制宜挑选适销对路品种,突出特色抓品牌建设。合作社以小白菜等快生菜及广东菜心、西兰花、芥蓝薹等特色品种,改变当地传统种菜模式,进行大棚多茬口循环栽培,或是进行露地微喷灌栽培,实施精准配方施肥,减少化肥用量,增施农家肥,利用沼渣作底肥,沼液作追肥,生产出的绿叶菜品质优,卖相好。合作社正在进行品牌体系建设,正在准备注册“美合”蔬菜品牌,积极筹备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今后实行品牌包装上市。2018年至少要完成1个品牌注册和3个品种认证工作,以提升合作社产品竞争力和美誉度,为合作社带来稳定收益,并带动周边的菜农致富。
2.5 拓宽销售平台
蔬菜种得好更要卖得好,合作社注意搭建市场营销体系,采取多样的营销方式,让生产出的优质蔬菜卖出好价格是合作社发展重中之重。一是“农超对接”。蔬菜直接进入大型超市、宾馆、饭店等中高端消费市场,缩短流通环节,增加销售利润。二是“农社对接”。在居民社区设立直销门店,直销生鲜农产品,场所固定,服务时间长,质优价廉,购物方便,深受社区居民欢迎。三是高端配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网上营销平台,按网上或电话订单,将农产品直接配送到指定地点。目前合作社已培植1个新型营销主体,建设5家蔬菜直销店,1个配送中心,1个物联网监控系统和信息交易平台,全面提高产业化和组织化程度,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3 宜昌美合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取得的效果
合作社几年的积极运作,始终强调服务功能,为广大社员办实事、解难题,社会效果良好。首先,合作社把社员蔬菜小生产与大市场紧密联系,将蔬菜生产的各个环节衔接起来,提供一条龙服务。统一采购生产物资,降低了成本;统一组织定期的技术培训和指导,针对蔬菜的培育、施肥、驱虫等环节采取新技术,增加了蔬菜产业的科技化水平,也增加了蔬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了菜农水平,生产出更多质优量多产品,农业收入增加;社员到合作社就近务工,增收和照顾家庭两不误,例如在蔬菜生产农忙季节,合作社会按每天80~100元工资招收一部分季节工。其次,合作社流转大量土地,引进沼气工程,将养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大量的种养殖业废弃物,包括人畜粪尿、农作物秸秆、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等,实现了规模化种植、种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循环利用,有效解决了粪便对环境、水体的污染问题,还能为社员免费提供优质清洁沼气能源,沼液、沼渣作为有机肥还田,改良了土壤结构,改善了蔬菜品质,提高了蔬菜产量。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董市镇多个乡村已形成了大面积快生菜生产基地,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1]张馨木.寿光市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12):150-151.
[2]潘凌云.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6(5):45-47.
[3]刘家用.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障碍及对策[J].农业经济,2016(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