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亲也是为了遇见爱情
2018-04-08小新
■文/小新
从一段不期而遇的感情走向约定俗成的婚姻,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或长或短。不要以为相亲就必须直奔婚姻,好像如果不结婚,恋爱过程就没有任何意义。
跟我一起工作的姑娘最近遇上一件苦恼的事情。她通过相亲认识了个男朋友,每次约会都很开心。这是她难得走心的一次恋爱。
可谈了不久,她又忧心忡忡起来。因为她去算了一卦,算卦的人告诉她,现在这位男朋友不行,不会是她的“真命天子”。
我说你不就是谈个恋爱吗?这才几天时间,就考虑能不能在一起一辈子,还是用算命的方式,简直荒唐。
不过,了解她的人也理解,荒唐是有原因的。近两年她相亲不下十次,见过无数个和她一样一心待婚的男士。她和他们接触后,维持时间短的见过一面就再无下文,较长的也拖不过一个月。总之,通通以失败告终。这次好不容易遇到一个相互喜欢的,却又被算命先生埋下了阴影,她觉得没有未来的恋爱是没法坚持的。而且算命先生的话,影响了她和男朋友的交往尺度。这让她烦恼。
其实,就是没有算命先生的小插曲,我相信她也会遇到相同的问题。
长期的相亲经历已经让她具有习惯性的结果思维,恋爱只有一个目的:结婚。如果不结婚,恋爱过程就没有任何意义。只是一旦启动结果思维,恋爱中所有的浪漫都随之烟消云散,就自然地闹出了算命的小插曲。
少做相亲“差评师”
被安排相亲的男女大多有自己的无奈,比如工作太忙,社交圈子又小,爸妈又着急,于是听从或默许家人相亲的建议和安排。
对那些社交能力相对薄弱的人来说,相亲过程非但不能激发自信心,反而会因为收获“差评”而更加沮丧。
你可能见过那种相亲回来就吐槽相亲对象的事情——女方吐槽男的没钱、吝啬;男的吐槽女的长相丑、性格诡异。
吐槽相亲对象简直是相亲之后的惯例。
吐槽多了就会发现,不满意往往是双方的。你背地里说人家长相丑,人家背地里说你吃相难看;你说人家又穷又老,人家说你又胖又“作”。
失败次数多了,人会越来越不自信。要么拒绝买卖式相亲,要么索性破罐子破摔,随意提升或降低择偶标准,持续赶赴相亲会。
要摆脱这种循环“差评”的不良体验,除了要慎重选择相亲对象,自己也要放好心态。哪怕是遇到不合适的人,也尽量少吐槽,因为那会让自己的感觉变得很差。相亲是一个相识的机会,更是一个认识人的过程。就算第一次相亲感觉不错,也不是结婚的第一步,而只可能是恋爱的第一步。
不急不躁,把握好自己,才有可能不被相亲的大潮卷得晕头转向。
不做相亲“老油条”
对有些人来说,相亲就是奔着结婚去的,所以相亲的目的就是挑选合适的人结婚。
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利用语言问答去相互博弈,计算着自己能获得多少利益,或者保证自己如何能够不吃亏。这个过程可以变得很现实,很机械。在社交如此多元化的时代,相亲情景可能会让有些人觉得尴尬。
相亲过程要了解相亲对象的硬件配置,了解过程追求速度。这个过程就相当于相亲者各持一份说明书,上面写着各项参数。但就像买手机一样,又不能光看参数,还要看系统优化和使用体验。单方面的硬件参数表面上会很吸引人,但成熟的消费者不会只看硬件参数。何况人生比数码产品复杂百倍,人与人交际的体验更是难以言传。婚恋大事光靠物质匹配显然不够,我们要精神对等、性格相合、兴趣爱好互不排斥,甚至要达到“谈完百句话,沉默亦自洽”的地步。
要避免成为相亲“老油条”,就要尽量调整好自己的定位去相亲,特别是在频繁相亲又遭遇失败后,就要多反思一下相亲策略,看看自己失败在哪里,然后重新定位自己的择偶标准和觅偶方式。
爱情是随机的,自然而然的。从一段不期而遇的感情走向约定俗成的婚姻,需要情感的发展。刚开始交往就发愁能不能一辈子相守,这是焦虑,不是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