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农就业下农民保险选择对土地流转影响的实证
2018-04-08张洪源周海川
张洪源,周海川
(1.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北京100081;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91)
0 引言
人地关系紧张和土地分散化降低了农户的市场参与竞争力,难以提高农民收入,不利于农业现代化。近年来如火如荼的土地流转克服了农户分散经营、“小而全”的传统生产方式,扩大了农地生产规模,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闲置等问题。然而随着土地流转的不断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成为农户土地流转考虑的重要因素。诸多农民不愿转让土地,主要是不愿失去土地保障功能[1],土地保障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地转出[2]。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不仅表现在养老方面,即农民拥有土地便可自用或留给子女,成为家庭养老的物质基础,保证农户养老;在劳动力就业方面,表现为规避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所面临的失业风险,通过回家务农获得基本生活保障,养老和避免失业功能使土地保障日益成为重要的因素。
本文通过农户参与的社会保障类别来实测其对土地流转的作用,进一步分析保险选择和非农就业的交互作用如何影响农民的决策。对该问题的回答不仅关乎着农户决策的正确性,而且影响着农户的抗风险能力和家庭稳定性,更反映了社会保障和土地流转政策制定和执行的效果。
1 数据、变量与模型
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2013数据库。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联合国内外专家共同完成,样本按照东、中、西分层根据系统抽样方法抽取得到。本文对发生了土地流转的农户进行分析,一般而言,户主是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决策者,对其研究更具实际意义,删除“不知道”“不适用”和“拒绝回答”的样本,获得了户主样本9619个。
1.2 变量
(1)被解释变量
土地流转(land)。以2013年农地是否流转出去作为代理变量。2013年农户土地流转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总体上,土地流转的比例为18.05%;流转土地中,户主占比相要比样本总体略高,为18.38%。
表1 土地流转的统计
(2)主要解释变量
非农就业(nofarm)。不同的研究针对非农就业和土地流转关系进行深入讨论,部分研究支持促进关系[3-5],部分研究结论相反[6,7]。本文以是否非农就业作为代理变量,对应于CHIP2013数据库中的“是否在本地从事过非农生产经营活动”属于二分变量,1为“是”,0为“否”,可以发现,户主的非农就业比例为87.44%。
社会保险(Insurance)。已有研究表明,养老保险通过代替土地保障功能,促进了土地流转,且随着养老金数额变大,土地流出规模越大[8,9]。本文为了直接定量分析社会保险选择对土地流转的影响,测量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对于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在医疗保险选择方面,具体考察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居民基本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商业医疗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在养老保险选择方面,具体考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居民养老、新农合养老和商业养老4个变量对土地流转的影响。CHIP2013数据库中主要以多选题的形式询问被访者参加了哪种医疗保险、以及养老保险,因此需要将多选题改为二分变量。即如果被访者户主选择某项社会保险,则记为1,否则为0;如果参与多项,则在不同的保险变量中均记为1。具体如表2所示。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和其他医疗保险方面,户主参与率较低,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与率最高,为90.7%。在养老保险方面,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与率最高,其他养老保险的参与率很低,不到1.5%,也侧面说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最受农民欢迎的,普及率最高。
表2 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3)控制变量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影响土地流转的指标较多[10],年龄、教育程度、家庭人口结构、经济负担、养老观念与制度影响土地流转[11];何国俊等(2007)[12]认为人均收入、社会保障以及外出找工作难易程度对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影响显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转移行为、家庭收入、土地政策同样显著影响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13]。本文将性别、年龄、结婚、民族、是否党员、教育年份、健康状况、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评价作为控制变量。各变量描述性统计见表3。
表3 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1.3 计量模型
其中,Land为土地流转,Nofarm为非农就业变量;Insurance为农民社会保险的选择类别;Nofarm×Insurance为非农就业与社会保险的交互项;Ζ是控制变量;μ是服从正态分布的误差项。采用logit模型对式(1)进行回归。
2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采用logit估计非农就业和户主保险选择为关键解释变量的土地流转行为的选择(见下页表4)。
模型1主要考察非农就业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可以发现,与众多研究一致,非农就业正向显著促进土地流转,非农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提高了农民收入的同时降低了单纯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由于大量农业劳动时间被占用,耕种效率降低,以及非农收入相对农业的比较优势,加快了土地流转[4,14]。除此之外,展示了控制变量对土地的影响,其中,性别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负向影响土地流转。由于农村户主一般是男性,是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决策者,更能认识到土地对整个家庭的重要性,担负着家庭责任,因此并不倾向于土地流转。户主年龄显著提升土地流转,年龄越大,户主体力开始下降,土地的生产效率也会降低,此时倾向于转出土地[9]。婚姻对土地流转的影响为负,即结婚以后户主的责任较大,对土地的依赖性增强,因此不愿意土地流转,但影响不显著。汉族正向显著推动土地流转,由于在生活习俗、宗教文化等方面汉族与少数民族存在差异,导致观念和思维上对土地流转认知不同,汉族市场经济观念更强,更倾向于土地流转[15]。党员倾向于土地流转,在土地流转中常遇到农民思想认识不高导致的连片经营推进困难问题,党员往往发挥带头作用,通过向村民和自己的子女宣传相关政策和做示范,推进土地流转。教育显著促进土地流转,即教育水平越高,土地流转越可能发生,这与相关研究一致。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越强,拥有更多的劳动技能和非农就业的机会,越可能离开传统农业劳动,开展土地流转[2]。身体健康程度负向影响土地流转,即身体越健康,土地流转概率越低,主要健康的身体农业生产效率更高、土地产出也较高,但是该因素的影响不显著。家庭收入水平有助于提高土地流转,在土地面积一定情况下,收入的增加来自非农就业,非农收入比例提高,并且非农就业成员越多,对农地的依附性降低,相应的社会保障功能也弱化,更愿意流转土地[9]。生活水平评价(living)正向促进土地流转,即相比同村其他家庭的平均生活水平越高,户主更可能有其他收入来源且收入稳定,对土地依赖性有所降低,因此倾向于流转土地。
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Med-work)以及其与非农就业变量的交互项(Nofarm*Med-work),从而考察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对于土地流转的影响。可以发现,加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尽管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但影响不显著,并且在非农就业情况下加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反而不利于土地流转。可能的原因,一是农户加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概率低,户主由于年龄较大,离退休年龄较近,一旦退休就不用再缴费,导致诸多地区不愿意提供职工医疗保险;二是医保关系不能跨区域、跨制度转移导致农户户主不愿意参加保险[16]。在此情况下,户主对土地的依赖性依然没有降低,因此不倾向于土地流转。
表4 户主保险选择对土地流转的影响
模型3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居民基本医疗(Med-urban)以及其与非农就业变量的交互项(Nofarm*Med-urban),从而考察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于土地流转的影响。可以发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显著推动土地流转,且在非农就业情况下促进土地流转,主要原因是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户主一旦加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会享受到更多服务,土地的保障功能将弱化。正如许恒周等(2011)[8]的研究一致,养老保障水平越高(如依靠商业保险养老),农民流转土地的意愿越大。
模型4在模型1的基础上考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Med-new)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可以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显著阻碍土地流转,这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高达90.7%的参与率似乎不符,新农合尽管改善了农民的健康水平,但是不能显著降低农民的医疗支出负担和大病支出发生率,加之新农合参保和赔付的地域限制,影响了农户的土地流转[17]。非农就业和新农合的交互项促进土地流转,但是影响不显著。由此可得,新农合对土地流转并不会受到非农就业与否的影响。
模型5在模型1的基础上考察商业医疗保险(Med-busi)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可以发现,商业医疗保险以及与非农就业的交互项对土地流转的交互项均为负,但影响不显著,主要与商业保险的参与率低有关,较高的商业保险缴费水平农民不愿意承担,如果承担意味着农户要为此支付负担更多,这会强化户主对农地的依赖,因此不利于土地流转。
模型6至模型9考察户主加入不同的养老保险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可以发现,户主加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居民养老保险、新农合养老保险、商业养老尽管促进土地流转,但是影响均不显著,这与户主对土地的依赖性、养老保险参加率低以及养老保险能够对户主产生的实际作用有关。从交互项来看,新农合养老保险与非农就业显著促进土地流转,即户主在非农就业情况下,并且参加新农合养老保险,不仅非农就业带来的收入会使户主逐渐脱离土地的束缚,降低了单纯从事农业生产的风险,而新农合养老保险将保障将来的养老,解决流转土地的农户的后顾之忧,从而有利于促进土地流转。商业养老保险与非农就业显著促进土地流转,即一旦加入商业养老保险,侧面说明非农就业的户主收入较高,能够支付更高的养老保险费用,对农业收入好养老保险的依赖性降低,更能促进土地流转,这与闫小欢和霍学喜(2013)[9]的研究一致,即养老金的数额与土地流出正相关,养老保险能够代替土地保障功能。居民养老保险和非农就业的交互项不存在,即非农就业下户主没有参与居民养老保险,因此模型不予以估计。
3 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利用中国居民收入调查CHIP2013数据,对非农就业情境下的农民不同的保险选择对土地流转的影响进行logit回归分析发现,不同的社会保险选择对土地流转的影响在影响方向和显著性水平是不同的。具体来看,本文的结论包括四点:(1)农户从事非农工作,促进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增加了收入,降低了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从而推动土地流转。(2)农民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会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服务,弱化土地的保障功能,从而显著提升土地流转的概率,但该提升作用并不受非农就业的影响而改变。(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尽管普及率高,但未能极大降低农民医疗支出负担和大病支出发生率,也未能打消农户对疾病的担忧,反而增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不利于土地流转。(4)农民非农就业情况下,如果参加新农合养老保险或者商业养老保险,则会极大地替代土地的社会保险功能,从而促进土地的流转。
上述结论对于当前的土地流转、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有重要的政策启示。第一,各类社会保险的提供并不必然促进农民的土地流转,农民参加低固然影响土地流转,但是覆盖面高的新农合医疗并不促进土地流转。因此需要化解新农合制度和农地流转政策的目标冲突,切不可因为农民参加新农合便大力推进土地流转,避免农民因此放弃农地而对农地的规模经营和城镇化战略产生负面影响。第二,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扩展农业增收渠道,扩大非农就业机会来促进农民的兼业化,同时要挖掘土地流转与新农保政策的协同效应,完善政策法规,促进两者联动发展。第三,及时推出兼业化农民或者农民工适合的新农合养老保险或者商业养老保险,排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其流转土地。
参考文献:
[1]覃双凌.“土地换保”——土地流转政策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
[2]林蓉,翟旭宁,温钏艺.非农就业、社会保障与土地流转关系探析——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5).
[3]Lohmar B,Zhang Z,Somwaru A.Land Rental Market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China[C].Paper Presented at the 2001 Annual Meeting,Chicago,Illinois,August,2001.
[4]Yao Y.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nd Lease Market in Rural China[J].Land Economics,2000.
[5]张照新.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及其方式[J].中国农村经济,2002,(2).
[6]Burns J P.Horizontal Government:Policy Coordination in China[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overnance in Asia:Culture,Ethics,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Policy Change,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ong Kong,2002.
[7]钱忠好.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流转:理论与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3,2(83).
[8]许恒周,郭忠兴,郭玉燕.农民职业分化、养老保障与农村土地流转——基于南京市372份农户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1,(1).
[9]闫小欢,霍学喜.农民就业、农村社会保障和土地流转——基于河南省479个农户调查的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7).
[10]黎霆,赵阳,辛贤.当前农地流转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9,(10).
[11]肖应钊,李登旺,李茜茜等.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试点为例[J].社会保障研究,2011,(5).
[12]何国俊,徐冲.城郊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分析——基于北京郊区6村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7,(5).
[13]骆东奇,周于翔,姜文.基于农户调查的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5).
[14]Brandt L,Huang J K.,Li G,et al.Land Rights in Rural China:Facts,Fictions,and Issues[J].China Journal,2002,47(47).
[15]阿依提拉·图尔贡.喀什地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民族差异的实证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5.
[16]宁明志.农民工医保低参保率的原因分析[J].中国劳动,2015,(17).
[17]张锦华,刘进,许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土地流转与农地滞留[J].管理世界,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