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现状*
——基于2004—2016年的文献计量和内容分析

2018-04-08

关键词:论文大学生研究

方 芳

(安徽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大学生是社会创新创业发展的主力, 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正式拉开了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帷幕。1998年12月教育部制定的《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199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 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新世纪伊始,《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2006年2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6月)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年7月),分别提出到2020年将我国建成世界人力资源强国、人才强国和科技创新强国的三大目标。因此,研究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不仅对于学生个人的成才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整个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具有战略性价值。十几年过去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新常态”,且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可以更为客观地揭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的特点和规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的文献计量学特点

以中国知网为平台,检索主题精确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并发表于1999—2016年的期刊论文、硕博士学位论文和学术会议论文,共检索到原始文献2 971篇,文章起始时间为2004年,剔除发言稿、新闻稿、通知等非学术论文和无作者的文章,得到期刊论文2 550篇,硕士博士学位论文87篇,会议论文88篇,文献样本共计2 725篇。将确定的2 725篇文献在知网以NoteFirst格式导出,经过BICOMN2.0软件进行分析,同时导出Excel表格,用SPSS20.0作进一步的数据处理。

(一)研究产出分布

1.论文年代分布

由表1可知,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从2004年开始兴起,直至2010年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尤其是2016年论文数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全年共1 255篇,占十三年来所有论文总数的46%,见图1。

2010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为统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意见;2012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教高厅〔2012〕4号);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2015年6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这一系列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进展,引起各方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关注,从而出现2010年之后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成果的快速增长。

表1 论文年代分布一览表

图1 十三年来论文数量增长情况

2.论文期刊分布

经统计,2 803篇期刊论文分布在911种期刊中,说明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受到国内各种期刊的广泛关注。其中《教育教学论坛》论文数最多,达到65篇,30篇以上的期刊达到8种,见表2。

表2 发表论文数30篇以上的期刊

3.作者和单位分布

按第一作者统计,共有第一作者2 380位,按全部作者(含参与)统计,共有4 600位。表3列出了以第一作者发文量在4篇及以上的作者共7位,其中韦联桂和李国辉分别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是该主题的高产作者。

表3 该主题高产作者

(二)研究热点和动态

1.研究热点

同主题论文中高频率出现的关键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主题研究的热点,为此,笔者对2 725篇论文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共找到3 988个关键词,其中频次大于30的高频关键词共30个,排名见表4。由表4可知,除“大学生”和“创新创业”频次以810次和735次居前两位外,“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和“创业”均居高频词范围。

表4 高频关键词词频

选取上述30个高频关键词用BICOMN2.0软件生成词篇矩阵,将词篇矩阵导入SPSS20.0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共归为6类,结果见表5。

表5 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

2.研究动态

为了从论文中寻找该主题研究的动态趋势,对频次最高的前50个关键词词频的逐年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筛选出2004—2016年频次递增速度较快的热门关键词(见表6),这些关键词可以初步判定为该主题当前研究的热点趋势。

表6 2004—2016年频次递增较快的热门关键词

根据表6可知,上述6个关键词近年有持续升温的趋势,这6个关键词可进一步归纳为四个热点信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落脚点;“互联网+”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工具;“新常态”是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机遇;“校企合作”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途径。

二、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内容分析

吴远征、吴煜、刘刚等指出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意愿高但参与度低,总体创业率低,创业存活率更低;素质和能力不足;创新创业层次低,技术含量低,创新项目少,而重复的创业项目多;缺乏资金、场地和配套的激励政策等。并从高校、政府和社会各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1-3]。

众多学者进行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研究,对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出了各自的理论构想和实践经验总结[4-11]。刘峄总结出未来中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五个趋势:从传统的教育理念发展为多元化的教育理念;从注重模拟实践的教学模式发展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从单一型的教育课程发展为分阶段、分层次的课程体系;从以兼为主的师资队伍发展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从独立式办学体制发展为高校与社会联动的机制[12]。

各高等院校在实践中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模式,归纳起来大体分为三种:一是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二是注重创业实践,侧重学生的创业基础知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的培养,通过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帮助学生积累创业经验;三是以创新教育为基础,进行综合式创业教育[13]40-42。

从前面的表6可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学术关注度从2012年开始,近两年越来越热。相关研究主要围绕“大创”项目在学校管理[14-20]、教师的指导[21-24]和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25-27]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 ”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以促进创业创新为重点,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开放式创新等,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教育部主办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在此背景下,一些学者分析了互联网+为大学生创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对策和应对措施[28-30];还有一些学者关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研究[31-34]。

实践教学是地方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王方国[35]、马建红等[36]、郭志达等[37]、李思伟[38]、刘艳等[39]分别对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思路。

以上通过对有关文献进行文本阅读,发现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概念的内涵有待进一步澄清。有的研究者认为“创新”和“创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40],有的研究者把“创新”和“创业”完全等同起来[41],还有的研究者用“创业”直接替代“创新创业”[13]40-42。概念的界定不清直接影响了相关研究的学术交流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第二,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从现有研究文献看,内容呈现多而散,并且内容较多涉及的是宏观层面,而微观层面相对较少,并且已有的微观层面研究多以经验总结为主,理论提升不足。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的对策建议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应当坚持质量与数量并进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数量已经达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并且2010年以来研究数量有急剧上升的趋势,但总的来说高质量、高水平期刊上的研究论文并不多。因此,研究需要重视质与量并进的指导思想,才能打破当前量多质低的现状。一方面,在研究方式上,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受到整个社会各方力量的关注,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高校和政府有关部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都有涉及,并且已经形成了合作研究趋势,但主要是学科内的合作,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研究不多,因此,跨学科的外部合作研究将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水平的必然趋势。同时,需要国内一些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研究力量强势单位和机构制定研究的长远规划,并建立一支高质量、稳定、专业性强的研究队伍。此外,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论文数量和质量还需要加大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尤其是加强高级别项目的资助力度。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应当坚持现状研究与因素研究并重

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以现状研究较多,且多采用经验总结的方法。当然,这类研究中不乏高质量论文,但更应该结合大学生群体的独特性来进行现状研究。事实上,大学生创新创业影响因素的研究应该是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调查研究成正比的,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只是对事件的描述,而事件产生的原因需要探究其影响因素,才能找出发展和提升的策略。因此,在今后研究大学生创新创业时,可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心理特征等微观层面的因素研究而不局限于背景变量,调查现状的同时深入分析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 吴远征,李璐璐,董玉婷.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述:研究、政策与发展[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6):1-7.

[2] 吴煜,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对策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1-2.

[3] 刘刚,张再生,吴绍玉. 中国情境下的大学生创业政策:反思与对策 [J].中国行政管理,2016(6):120-123.

[4] 许朗, 熊素兰. “项目参与式”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策略[J]. 江苏高教,2011(2):104-105.

[5] 王连森,周庆华. “两级三域四块”体系: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拓展[J].中国大学教学, 2011(8):33-36.

[6] 李世佼.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19-121.

[7] 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8] 王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2,10(4):1-4.

[9] 王占仁. “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论析[J]. 教育发展研究, 2012(3):54-58.

[10] 刘铸,刘万芳,张庆祝.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辽宁为例[J]. 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4):3-7.

[11] 刘园园.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涉海高校的分析[D]. 湛江:广东海洋大学,2016.

[12] 刘峄.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以教育部创业教育九所试点高校为例[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13] 彭淼.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述评[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0-42.

[14] 郭莉,王菡,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6):118-121.

[15] 王琼,盛德策,陈雪梅.项目驱动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6):99-101.

[16] 杜新强,冶雪艳.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3(1):47-48.

[17] 高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管理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3,16(6):158-160,163.

[18] 王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读书文摘,2016(22):25.

[19] 刘长宏,李晓辉,李刚,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163-166.

[20] 张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中管理方法的思考:以“青春纪念工作室”项目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22):229-230.

[21] 王琢,蔡洪刚.以项目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13(1):26-27.

[22] 刘广孚,刘润华,任旭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二三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J]. 职教论坛.2014 (17):66-70.

[23] 许宜申,吴迪,陈大庆,等.大学生工程创新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以苏州大学光电测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44-46.

[24] 李佳,李威.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3):274-275.

[25] 黄优.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6(11):65-66.

[26] 张磊,王京,徐应淑.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为依托培养创新本科人才[J].广东化工,2016,43(20):222.

[27] 王亚明,闫牧夫,刘勇,等.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基于哈工大“大一年度项目计划”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践[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6,37(5):74-77.

[28] 刘丁慧,侯盈权,周映君. “互联网 + ”背景下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24):7-8.

[29] 张静华.“互联网 +”时代大学生创业:机遇、挑战及应对[J].大学(研究版),2016(2):26-32.

[30] 李祥斌.“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创业形势与发展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5):132.

[31] 何苗,王婷,王保云.“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7):128-129.

[32] 赵军,杨克岩.“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构建研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例[J].情报科学,2016,34(5):59-63.

[33] 杨延朋.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6(6) :321-322.

[34] 董雪.“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7):446.

[35] 王方国.基于实践教学改革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高教学刊,2015(3):64-67.

[36] 马建红,张晗,林楠.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30):102-103.

[37] 郭志达,华菊翠.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5(11):56-60.

[38] 李思伟.实践教学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科教文汇,2015(18):33-34.

[39] 刘艳,林相友,逯家辉,等.改革实践教学,推进创新创业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6(7):84-86.

[40] 黄慧子.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41] 曹傲然.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论文大学生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