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叶芝诗歌的美学蕴涵

2018-04-06徐建纲邹成博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精选集蕴涵叶芝

徐建纲 邹成博

(三峡大学,湖北 宜昌 443000)

一、问题的提出

叶芝的诗歌,在整个诗歌领域中的地位不容忽视。这一定位,并非出于叶芝爱尔兰文化复兴运动领导人地位的考虑,而是因为叶芝诗歌本身所携带的高度艺术化,这一艺术化无疑提升了叶芝诗歌的水准。同时,我们不可否认,叶芝之所以成就斐然,名列“伟大诗人”行列,其诗歌创作丰富量并非支撑这一成就最大因素,而是叶芝诗歌的独特风格无与伦比,囊括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唯美主义、神秘主义等多元形态的价值色彩,使得诗歌呈现于不同一般的形态之美、精神之美①。

那么,叶芝诗歌究竟体现了哪些美?其是如何借助文字和语言体现美学的?这就是本研究所要关注的主旨。笔者认为,要想细致透析叶芝诗歌的美学蕴涵,必须借助文本内容分析法,即结合叶芝诗歌的作品,精心研读作品文本内容,体悟和思考其美学蕴含,此谓首要方式。

除此之外,还要联系叶芝在进行诗歌创作时所处的时代背景,立足于此,分析于此,因为其往往会为研究提供背景资料支撑,有利于研究和分析叶芝诗歌中的情感特质,进而帮助我们从真正意义上了解叶芝诗歌之美。笔者在阅读叶芝诗歌中,发现多元色彩的呈现,让叶芝诗歌之美展现出色彩纷呈的局面,并且风格独特,彰显鲜明,对诗歌之美进行了生动阐述。分析叶芝诗歌之美,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特性总结,而是旨在通过美感梳理,进一步挖掘叶芝诗歌价值,了解时代背景特性,为相关科学研究或创作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认识到叶芝诗歌作品归类的重要性,要结合时代特性、作品风格等多种维度,对叶芝诗歌进行合理化分类,强化类别分析,集中阐述特性,以求更为全面的认识叶芝诗歌的美学蕴涵。

当前有关叶芝诗歌中的美学蕴涵,较受学界关注,但是,多数研究基本是兼具性研究,极少有研究专门关注于这一主题,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本研究具备显著必要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这一研究空白。结合上述阐释,本研究聚焦于“叶芝诗歌美学蕴涵”主题,结合相关研究,立足自身体悟,通过作品分析,尝试阐释叶芝诗歌之美,为自身后续教研提供可供参考的结论性材料。

二、大气之美:塑造画面,跨度人生

(一)画面塑造,是叶芝诗歌的大气手法

大气之美,亦可称作张力之美,在叶芝诗歌中,塑造画面成为叶芝诗歌大气之美的常用手法。研读叶芝作品不难发现,叶芝在诗歌创作中非常善于塑造画面,并借助适切画面的呈现,表达出诗歌所要阐释的情感主题②。画面的塑造,并非仅仅借助语气语调,更是借助一个个鲜明词汇,形成完整画面。这些词汇的选取,就是叶芝高明之处,其将一个个独立情况下很难有情感色彩的词汇组成了带有浓重情感意味的画面。

《当你年老时》是叶芝的名作,这一诗歌巧妙借助不同词汇,辅之以合适的语音、语调,生动描绘了一幅画面:“当你年老时,头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吨,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③这一画面的描绘,形象诠释了叶芝情感的表达,用一种细节描绘,贯穿了巨大的时间跨越,显示了一种张力美、大气美。

(二)人生跨度,是叶芝诗歌的大气凸显

于个体自身属性而言,最大之处无非是人生,叶芝诗歌中大气之美的凸显,还在于其对人生的跨越。叶芝结合自身所处的时代背景,积极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型,在其诗歌中更是展现出了诸多凸显“人生跨度”的诗句,鲜明体现了叶芝诗歌的独特风格,彰显了叶芝诗歌的大气之美。同样以《当你年老时》为例,其诗句中包括对往昔的回忆,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人生跨度。

无独有偶,叶芝还善于借助具体事物表象,表达自身对人生的态度。例如,叶芝在诗歌《猫与月》中,用“从圆渐渐到缺,从缺渐渐到圆”④这一句,生动形象诠释了月亮的圆缺变化,表达了自身对人生、人灭的认知态度,这种人生跨度无疑彰显着叶芝诗歌的大气之美。

三、超脱之美:身处现实,追求乌托

(一)未脱现实,是叶芝诗歌的超脱基石

任何个体生活于世,都难以避免感情的影响,叶芝也概莫能外。爱情元素,成为叶芝在诗歌创作中未脱离现实的主要体现。叶芝诗歌创作过程中,其思想就如同海中飞鸥,看似翱翔,实际上飞不出大海的范畴,其思想亦超不过人生的范畴。处于青年阶段的叶芝,爱情成为其思想主要体现,对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脍炙人口的《当你年老时》、《她居住在枫树林中》《情歌》都是叶芝爱情思想的体现。例如,在《情歌》中,叶芝发出了对爱情的咏叹:“那隐形的布谷,布谷的激情欢腾,哦美丽的人儿,死亡决不会来临,来到这遥远的、芳香满溢的树林”⑤。这曼妙的文笔,为叶芝诗歌的超脱之美奠定了基石⑥。

(二)追求乌托邦,是叶芝诗歌的超脱体现

叶芝对乌托邦爱情的追逐,并非其一开始就所愿,而是经过无奈之后的选择之举。叶芝在先前阶段向往爱情,渴望追求爱情的美满,但是,在历经种种无情和失望之后,叶芝产生了对爱情的失望,其开始转向追求乌托邦爱情,希望保存爱情在其心中的完美。

叶芝爱情倾向的变化,与一位叫茅德·冈的女孩有着密切关系。叶芝在先前诗歌《情歌》等中,多次表达对茅德·冈的爱恋,但是,茅德·冈本身携带着革命领导人的重要使命,根本无法与叶芝产生爱情,这种情况下,叶芝的感情成为了单相思,正是这种现状,让叶芝对爱情有了新的解读,其对茅德·冈甚至产生了怨恨,就如诗歌《驶向拜占庭·决不要献上整颗心》中陈述的:“决不要,决不要献上整颗心,因为在那些狂热的女人眼中,如果爱情是想当然,就仿佛不值得一想,她们从未想过。”⑦。这种情况下,叶芝开始追求乌托邦爱情,这些反映到其后续诗歌创作中,如《和解》等,展示了叶芝诗歌的超脱之美。

四、深沉之美:双重自我,深邃悠远

(一)双重自我,是叶芝诗歌的深沉来源

受多重因素影响,叶芝存在双重自我,这点在其诗歌中有着鲜明体现。双重自我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叶芝诗歌表现出浓烈的情绪特征,鲜明阐释了作者在创作诗歌过程中的精神情绪,另一方面更是表现出一种深沉之美,并且,这种深沉并非刻意为之,而是真情流露之下的特性营造。

叶芝面对茅德·冈,有着狂热的爱慕之心,表现出积极的入世倾向,在诗歌中《记忆》中写道:“我的爱,我们要走,我们要走,你和我,要到那林子里去,把一滴滴露珠抖落。”⑧但是,当叶芝面对茅德·冈爱情幻想破灭的时候,表现出了消极的避世倾向,在诗歌《因尼斯弗里岛》中写道:“现在我要起身离去,去因尼斯弗里岛,用树枝和泥土,在那里筑起小屋,养一箱蜜蜂在那里,在蜂吟嗡嗡的林间空地幽居独住。”⑨

(二)深邃悠远,是叶芝诗歌的深沉彰显

叶芝诗歌的深邃悠远,体现了深沉之美。通过仔细研读叶芝诗歌作品,不难发现,此处所言的“深邃悠远”,较多体现于一种意境之美,并且这种意境之美,在一定程度上延展和拓宽了叶芝诗歌的意义。意境之美所营造的肃然之感,是形成叶芝诗歌深沉之美的主要元素。

《雕塑岛》、《十字路口》、《驶向拜占庭》都是叶芝诗歌深沉之美的重要体现。以《驶向拜占庭》为例,其是叶芝最富盛名的长篇诗歌之一,其中有一句:“那地方可不是老人们待的,青年人相互拥抱着,树上的鸟类—那些垂死的世代—在歌吟。”⑩这句诗歌中老人、垂死等一些词汇,营造了一种肃然之下的深沉之感。

五、灵秀之美:意象烘托,关注体验

(一)营造意象,是叶芝诗歌的灵秀象征

营造一定的意象,借助意象表达自身情感,进而借助形象的进一步丰富,增强诗歌的灵秀性,这是诗歌创作的常用方式。叶芝在进行诗歌创作的过程中,较为注重用关键因子进行意象呈现,进而表达诗歌的灵秀之美。

叶芝在其诗歌《白鸟》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露湿的百合、玫瑰梦里出现一丝困倦,呵,亲爱的,可别梦那流星的闪耀,页别梦那蓝星的幽光在滴露中低徊,但愿我们化作浪尖上的白鸟,只有我和你!”⑪。这一诗句,就借助百合、猛鬼、流行等多种意象的表达,描绘出了白鸟翱翔于浪尖上的形象,生动形象诠释了一幅画面,增强和展现了叶芝诗歌的灵秀之美。

(二)关注体验,是叶芝诗歌的灵秀指向

叶芝诗歌灵秀之美的重要指向,就是对心理体验的关注。这种体验,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叶芝诗歌语言的亲切化,提升了读者的心理体验,增强了读者对叶芝诗歌的传唱度。二是叶芝诗歌脉络的层次性,其用清晰的脉络展现出一定的故事情节,为读者阅读提供了适切途径,形成良好的阅读心理体验。

叶芝诸多诗歌的语言都表现出亲民化,让读者很容易理解,如其在诗歌《反对无价值的称赞》中写道:“反对无价值的称赞,心啊,平静吧,因为无赖和白痴都无法打断并非让他们喝彩的东西。”⑫这种直白式的阐释,让读者容易明白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同样,叶芝诗歌也具有很强的脉络性,如诗歌《白鸟》中诠释了从积极意象到消极意象,再到积极意象的变化,读者通过捕获与感触体验清晰了解诗歌主旨。

六、飘逸之美:情景融通,天人合一

(一)情景融通,是叶芝诗歌的飘逸塑造

“情”与“景”一直是诗歌创作中较为重要的两个元素,在叶芝诗歌中,其有效实现了情景融通,创造和展现出一种飘逸之美。并且,情景融通的呈现,既促进了在不同背景下事物形象的进一步丰满,更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生动性,让读者在接触叶芝诗歌过程中,会提升主动性、认知性。

《天青石雕》是叶芝著名诗歌,其就鲜明体现了情景融通的特性。在这首诗歌的前四节,一直是景色描述,借助寺庙等意象,形象生动的描绘了一种画面。到了该诗歌的第五节后半段,叶芝融通了情与景:“有一位请奏悲悼的曲子,娴熟的手指便开始弹拨,他们的眼边布满皱纹,他们的眼里,他们古老的、炯炯的眼里,充满快乐。”⑬,这句开始直抒胸臆,借助“中国人”表达了自身坐定、冥想的情感欲求,诠释了一种恬淡心境,展示出诗歌的飘逸之美。

(二)天人合一,是叶芝诗歌的飘逸追求

天人合一,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体现,通过作品分析发现,其亦是叶芝诗歌的追求,在此影响下,叶芝诗歌呈现出飘逸之美。并且,这种飘逸之美,不仅体现于此,还彰显于于叶芝的毕生追求:灵肉合一,得永生。这一思想在叶芝的著名诗歌《天青石雕》中有着鲜明体现。

叶芝在诗歌《天青石雕》中写道:“那些中国人正朝它攀登,我乐于想像他们在那里坐定,在那里,他们凝望山峦和天宇,注视着一切悲剧的场景”⑭,该句所阐释的意思是“我”已经与“那些中国人”、“自然万物”融为一体,时空和物我消除了界限,达成了天人合一的境界,这种飘逸之美,是一般诗歌所无法诠释和比拟的。再比如,在叶芝诗歌中存在长腿鸟这一形象,其实际上就是长生不老的象征,隐喻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仙鹤,表现了一种飘逸之美⑮。

七、结语

本研究之所以关注叶芝诗歌的美学蕴涵,不仅是顺应当前“叶芝诗歌研究热”的具体体现,更是新时代研究叶芝诗歌的命题,其对促进叶芝诗歌研究,更可通过总体梳理,进一步扩展和延伸叶芝诗歌的美学蕴涵。

在本研究中,从大气之美、超脱之美、深沉之美、灵秀之美、飘逸之美五个层面总结和阐释了叶芝诗歌的美学蕴涵,并进一步细化,从画面塑造、人生跨度、身处现实,等微观角度进行详细说明,是谓合理有效。有关于叶芝诗歌美学蕴涵的探析,不会就此停止,笔者会结合新时代美学特质,聚焦叶芝诗歌,尝试进行更为深度的挖掘和分析。

注释:

①周晓阳.梦境之美与象征之美——试论叶芝与拉斐尔前派之关系[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2(04):134-140.

②周丹.叶芝抒情诗中的视觉艺术[D].长沙:中南大学,2012.

③叶芝.叶芝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229.

④叶芝.叶芝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126.

⑤叶芝.叶芝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37.

⑥蒲度戎.生命树上凤凰巢:叶芝诗歌象征美学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

⑦叶芝.叶芝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66.

⑧叶芝.叶芝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168.

⑨叶芝.叶芝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121.

⑩叶芝.叶芝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152.

⑪叶芝.叶芝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98.

⑫叶芝.叶芝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107.

⑬叶芝.叶芝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71.

⑭叶芝.叶芝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8:133.

⑮潘滢.从投入到远离:叶芝在政治上的美学追求[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05):38-40.

猜你喜欢

精选集蕴涵叶芝
品读“人民文选” 赓续文脉基因
伟大建党精神蕴涵的哲学思想
子恺漫画精选集
我的超级老爸
第二十届“海峡·冰心”杯青少年写作大赛颁奖仪式暨《“讴歌四十年 走进新时代”征文精选集》新书发布会 隆重举行
民国文学名家精选集
多重模糊蕴涵与生成模糊蕴涵的新方法
关于Fuzzy蕴涵代数的模糊MP滤子
在爱尔兰,追寻叶芝的英魂
我是骑者 策马向爱

文艺生活·下旬刊的其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