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行医史
2018-04-06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早年就读于香港西医书院。他学习非常刻苦认真,在校5年中各科考试成绩均名列前茅,深得教务长、著名英国医生康德黎博士的器重。1892年7月。孙中山先生作为香港西医书院的首届优秀毕业生,获得了由香港总督亲自颁发的毕业证书,并被授予医科博士学位。
毕业后不久,孙中山先生即应澳门镜湖医院邀请,到该院担当医师。据1935年广州岭南大学孙逸仙博士纪念医院筹备委员会编印的《总理开始学医与革命运动五十年纪念史略》记载:“镜湖医院者。为澳门华人所设立,向用中医中药施赠贫病。中国医药经验数千年,当有可采取之处,惟见缺近世科学之研究,先生屡以此献议于该院值理,率得其接受,一旦破除旧制,兼用西医西药,先生慨然担任义务,不受薪金。”当时镜湖医院尚无西药供应,孙中山先生遂以“自愿赠医”等方法,向镜湖医院贷款开办中西药局。由此可见,孙中山先生为改变“对于西医从未有正式的提倡”的习惯和仅“用中医中药施赠贫病”的传统,做了极有意义的努力。孙中山先生“于内外妇婴诸科俱皆通晓”,“由是中外人士多就总理诊治,莫不著手成春。称为国手”。他为一位胆结石患者开刀,取出一块一两多重的结石。连他的老师康德黎先生看了他的手术后,也极力称赞他是一位“熟练的外科医生”。同时。他高尚的医德也为人们所称誉。当时在澳门周报《镜海丛报》上,时有刊登孙中山先生医术的鸣谢广告。孙中山先生医术精明,声誉日隆。于是便引起当地一些葡萄牙籍医生的嫉妒和排挤。按当时澳门法律,在澳门行医的西医,非获得葡萄牙医科毕业文凭,便难以取得行医执照。孙中山先生受此限制。一时难以立足,于1893年春愤然离开澳门,赴广州行医。此事在孙中山先生的自传中说:“设医馆于澳门,为葡医所息,遂迁广州。”到广州后,孙中山先生与人合股在沙基开设“东西药局”,并在广州《中西日报》上公开声明,“每日10点至12点钟在局赠诊,不受分文,以惠贫乏。”结果他的诊所患者纷至,不得不限额就诊。不出半年,孙中山先生声名鹤起,已是广州知名度较高的良医了。
可是,孙中山先生面对清政府日益腐败和人民生活日益贫苦的社会现实,逐渐认识到:“行医只能救少数人,革命则能救多数人”。他开始不满足于做一个单纯治疗人体疾病的名医,他更关心的是国家民族的“痼疾”。1894年底,孙中山先生毅然弃医,开始从事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活动,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