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数学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关系”的策略探究

2018-04-04邢雪莲

魅力中国 2018年47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课堂教学

邢雪莲

摘要:随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注意把握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但是不应该成为教学中的唯一参与者,使课堂与学生之间断了联系。处理好课堂内容的预设以及讲授出来的“生成”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间关系;探究

随着高中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倡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育课堂应该是老师与学生互动,教学相长,互为帮衬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辩驳,一次次的刷新人们固有的知识体系。对于课堂的把控具有不可知性的特点,因此这就要求老师对课堂内容提前做好预设,对课堂环节,授课内容进行提前的安排,这样才能使课堂生成有一个较为明显的效果,课堂教学才更高效。

一、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不少老师将二者割裂开来,只顾自己的教案填写与教学内容的构思或是单纯的抓紧学生的课后作业。特别是对于高中这一特殊阶段,面对高考的重压,我们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把学生的成绩搞上去,而课后的作业布置也就成了老师们惯用且爱用的一种生成方式,但这并未真正理解预设与生成的具体含义及其间的辩证关系。

(一)何为预设

预设是指课堂前教师一句学生对于课堂所做的一切准备,包括教师对于教学大纲的把握,對教学重点的分析,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大致了解以及对课堂内容的重点靠近,学生当然也要做到提前对课堂内容大致了解,预习课本。由于课堂教学具有不确定性和未知性,因此教师要想对课堂有一个良好的把控就需要提前做好课堂的预设。[1]在传统模式的教学思想下,老师们对于教案,课本有一种天然性的好感,对其有时也表现出一种过度的依赖,课堂上照本宣科,对于书本上的内容一字不漏地念过一遍。这样的教学方法对于数学这样需要逻辑思考的科目来说,效果微乎其微。

(二)何为生成

生成是指老师将自己所理解的东西传达出来教授给学生们。老师就像是一个艺术家,课堂讲授的好坏除了依靠自己的努力外,有时还讲究一定的天赋。好的数学老师会在课堂上辅以例题,由简至难,由单一至综合。他们在教学生们解题方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给学生灌输了一种逻辑思维模式。如在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中,由于空间几何体需要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才疏尚浅,能力尚待提高的老师会将这一章简单讲一讲,然后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做题,他们坚信,讲不出来的东西,就一定可以靠刷题刷出来。即便是在习题的讲评中,他们对于答案的来源做法也没有一个较好的思路,照着参考答案的思路一讲,不顾台下学生可能会因为空间想象能力薄弱看不懂标准答案,而老师却简单的将答案一念了之。课堂生成体现的是老师对于自己的教学能力有没有一个强大的自信,对于学生是否负责。

因此,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统一的。预设与生成于学生老师而言就是输出与接受的关系,学生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则是教师作为领路人能否为学生点好这一盏明灯。

二、如何做到“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

(一)有一个完备的教学体系

我们虽然反对一味的照本宣科,但是对于课堂内容的把握,课本知识的了解还是尤为重要的。教师应该关注的是如何能将课本里的知识讲授出来,如何能把自己的理解完整无误地表述出来,而不是将重点放在书本与课堂的关系上。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直接决定了学生对于本章的内容能否有一个细致的了解。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是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媒介,因此教师在做教案时,应该充分把握,预设到各方面的因素,如何为本节内容的重点?以学生的理解能力,认知水平了解这样一种思路是否困难?能否找到一个更佳的解题方法?哪些内容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那些知识可以和之前的所学互相勾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掌控,减少课堂本身的预知性。

(二)课堂进程的良好把控

除了在课堂内容上教师应该做出合理的预估,教师对于课堂的细节掌控以及时间管理都要做出合理的预估。对于课堂进程,教师应该想好自己进去后的第一句话应该说什么不至于给学生带来不好影响,教师是学生一天当中接触时间最长的成年人,因此教师的某一个细小行为都有可能潜移默化的改变一个学生;在课程进入到一半的时候,怎样的一种方式可以推进课堂的发展,因为此时也恰好是课堂内容进入到重难点的一个时间段,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有助于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上,哪种互动方式可以起到既启发学生,又能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思考的作用。我们进行探讨、建议并不是要求教师们一定要按照这一套流程来授课,这样反而使得教学变得模式化,固定化,不利于教师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

(三) 教学资源

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确实是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教育的方式,随着多媒体设备的进课堂,影音资源在课堂上的出现都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教学课堂的形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此外,教学资源的运用绝不仅限于此,各式浏览器,辅导作业软件的出现都成为了学生拓展课外知识,补充课内知识的良好渠道,通过在现实生活中的发现与思考,有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精神,激发学生自主思考。

(四)教学效率

我们探讨“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终究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为高中生“减负”,减轻课堂上无谓的时间浪费,提高课堂的有效利用率。如何能在单位时间内使学生了解到更多的课堂知识,对课堂重点有一个不止于表面的肤浅理解即是教师所追求的东西。[4]我们不否认课后作业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以及完善体系的作用,但是我们更强调的是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的相融合。高效的课堂接受能力是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前提,适中的作业布置是检验课堂内容的有效方式。

总之,高中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科学,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要把课本知识教授给学生,更要让学生学会一种逻辑思考的方法,在“预设与生成”中寻找平衡点,动态把握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探究课堂教学
设问引导探究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