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

2018-04-04张艳芳

魅力中国 2018年47期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有效性初中语文

张艳芳

摘要:综合性学习是对学习提出的新要求,语文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习初中语文要综合性学习是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的号召。因此,探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笔者主要从"综合性学习"的概念界定、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策略三个方面来完成。

关键词: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性

一、对"综合性学习"的概念界定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1]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

笔者认为,语文的综合性学习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只有听说读写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心的全面发展。其次是书本学习应该与现实生活实践密切联系,否则脱离生活实践这个无尽源泉,这样的学习从根本上就不可能成为"综合性学习"。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

(一)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初中是一个特殊阶段,面临升学压力,面临考重点高中的现实因素,学校的一切重心都是向学生的高分看齐,学校通常认为,学生考的分数高,就说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强。于是,学生的分数成为学校的中心工作,而不是考虑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学校与学校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与其说学校之间竞争的是综合实力,还不如说是竞争每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重点高中的录取率。要提高学校的高中升学率,学校一般会想方设法让学生补课提高成绩,学生每天的时间专门为学习文化知识而被安排的满满的,学校才不会考虑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这是学校根本不重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的表现。

(二)教师忽视综合性学习实践。

初中语文教师最得心应手的科目非语文莫属,除了语文学科,语文教师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因此,语文老师对学生的学习除了能在语文学科上提供帮助外,其他科目只能对学生说"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当下,老师与老师,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于是,见到语文课堂上绝不允许学生做与语文无关的作业现象也屡见不鲜了。从某种层面来说,教师根本没有引导学生综合学习的意识,那么,教师重视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就更无从谈起了。

(三)学生对"综合性学习"认识不足。

初中阶段大多数学生坚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贤书",一切只为学习文化知识,在初中生的观念中,文化学习永远摆在第一位,文化成绩好与差就能决定自己是有幸进入重点高中还是从此与高中生活无缘。在他们的观念中,根本没有"综合性学习"一说,其他方面的学习都必须让位于文化科目的学习!初中生之间较量的永远是中考多少分,当某个同学考了高分时,他们会把那个同学当神灵顶礼膜拜,他们的思想深处不灭的意志就是学习好文化科目,考个高分,其他的他们不会关心,也根本没有精力关心。他们完全不知道"综合性学习"将对一个人的长远发展产生多么重要的影响,这是当前初中生学习普遍存在的现象。

(四)综合性学习让位应试教育。

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应试教育,一切其他方式的学习或教育都必须主动给应试教育让位![2]应试教育的核心永远是升学率!在应试教育这种特殊的教育体制下,只允许文化科目学习的存在,其他类型的学习都被狠狠扼杀在摇篮里。在教育者眼里,学生学习的文化成绩决定应试教育实施的成败。于是,学校的学习除了文化科目的学习还是文化学科的学习,至于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综合性学习"根本不见其踪影。为了完成应试教育的任务,达到应试教育要求下的所有标准,只能使"综合性学习"让位于应试教育。

三、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策略

(一)完善相关理论体系。

完善相关理论体系,这是从国家政策层面出发的。如果要求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效实施,就需要国家出台颁布相关的"综合性学习"理论体系作为支撑,否则"综合性学习"只是教育者的口头禅。与此同时,颁布的相关理论体系不能仅仅只从宏观层面出发,强调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而应该从微观角度思量,让教师在实施"综合性学习"时"有法可依",有具体措施参考,具体方法指导,具体思想引导。目前我国关于教育的理论体系并不完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完善相关教育理论体系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现在的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综合实力强的人往往是最受欢迎的。因此,理论体系应该完善到支持学生的综合性学习,鼓励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心综合发展,而不只是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完善相关理论体系是促进教育向前发展的动力,也是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前提条件。

(二)培训教师,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研究者表明,"一专多能"型人才永远不会被淘汰。同样的道理,"一专多能"型的老师更能适应现代社会教育的发展,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更可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名师出高徒",这话说的很有道理,综合能力很强的老师一般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不会太差。但是,当下我们教师的综合能力并不高,除了能胜任本专业以外,其他学科无从教学。因此,教育部门应该组织有关教师的培训活动,教师所在学校也应该为老师培训提供条件。培训的过程是思想交流的过程,更是教育理念碰撞的过程,这也是老师相互学习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鼓励学生综合性学习。

应试教育对"综合性学习"束缚太严重,应试教育体制下根本没有条件实施综合性学习。但是从人本发展论出发,老师不能看着学生被应试教育束缚得喘不过气而置之不理,应该在日常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分析当前社会发展形式,告知学生什么类型的人才才是社会发展真正需要的人才,引导他们参照社会需要的人才标准相应地培养自己的能力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不是等到学生一毕业就被社会淘汰。所以,老师不应该再以传统教育的眼光实施教学,根深蒂固地只重视学生的文化成绩,只看重学生的文化学科的能力。笔者认为,鼓励学生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综合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综合性学习后方能开拓视野;发现各自的兴趣,从而培养自己的特长;全方位发展,提升自我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综合性学习有效性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