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互动的困境与对策

2018-04-04刘羽羽

魅力中国 2018年47期
关键词:师生交流情感

刘羽羽

摘要: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可我们发现,尽管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着靓丽火花,但整体效果还不尽人意。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就是指在课堂教学这一时空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它既指师生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指师生间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师生互动在本文中既包括师生间的互动,也包括生生间的互动。

关键词:师生互动;困境与对策

一、追求互动形式的教学

教师经过精心的设计、严密的安排,在知识信息传递很大程度上可以预测学生的反应。还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增加互动的频度,加大学生间交流机会的目的,教师有意识的增多课堂提问的频率。不管学生是否有无疑问而不厌其烦地去“启发”、“诱导”、“鼓励”,且极有耐心。频繁的提问和回答增加了师生间的交流,也满足了一部分学生表现自己才华的需要,这样课堂会有更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一呼,学生百应,且整个互动过程都在教师的控制过程中进行,自然也非常顺利。但是,这样的互动无法对学生的思维活动形成冲击,更碰撞不出新思维的火花。情感、 价值观的相互交流,行为方式的相互借鉴。由于现代课堂教学以知识掌握为主要目标,把情感态度的形成等目标视为促进认知的辅助性目标,因而课堂上缺乏与学生真诚的内心沟通,缺乏与学生真挚的情感交流,舍不得花时间与学生交换情感,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的态度、 情感、 学习方式,借鉴和研究彼此的长处。因此,课堂互动主要体现在认知的矛盾发生和解决过程上,而缺乏心灵的相互碰撞,感情的相互交融,行为的相互帮助和借鉴等。

二、深度不够,多浅层次互动,少深层次互动

目前课堂互动大多在浅层次上进行,没有深层次的探究,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教学像一条潺潺溪流单线条行进,而没有大海似的潮起潮落,波浪翻滚。这对学生深入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三、解决互动问题的策略

建立师生交往、共同对话的教学本质观。交往可以看作是教学过程的一种本质。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彼此相互认识和交流的对象。因此,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应是“人物”关系,而应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而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的一员,教学更是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形成了“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四、建立有序变通、动态生成性的教学过程观

(一)课堂教学是师生交互活动的过程,随着交互活动不断地进行,课堂将会发生不断地变化和意外。现代知识观认为,教材、教案等一切文本的意义都具有不确定性,师生皆可对之进行不同的诠释与解读,进行不断的界定与再界定。因此,我们追求的教学过程,不再是永远的平衡,而是失衡后的再平衡;不再是一味的有序,而应该是无序中的有序。教学过程还其本来面目,应该是多元变通、动态生成性的过程。

(二)加强有利于互动的教学设计

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所谓“大问题”,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以使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方案作策略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它可以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做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照既定的程序做一蹴即就的答复和验证。

五、活动形式的轻松异化为放任自流

学生是互动教学的主体,所以有些教师就把互动教学等同于放羊式的师生对话。把互动理解为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在课堂教学中多让学生讨论,做做游戏就可以了。同时,学生对这样轻松的“学习”兴趣也很浓,积极性很高,所以课堂气愤相当活跃,热热闹闹,组间交流都很好,但学生对自己应该学到什么,学会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楚,许多学生课后,对相关的知识、问题的结实,结论知道并不多,更没有主动去思考,课堂设计的目标没能实现。这样不仅没有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连传统课堂中学生对“双基”的掌握目标都达不成,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建立师生交往、共同对话的教学本质观,教学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部分,它是人类交往活动中更特殊的一种。因此,交往可以看作是教学过程的一種本质。而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每个人都是作为主体而存在的,每个人都是彼此相互认识和交流的对象,每个人都应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二)设计“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所谓“大问题”即粗线条式的问题。这种问题应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可选择性,它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作策略的选择、材料的选择、思路的选择,而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操作方法的选择;可让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设计作多种假设与猜测,而不仅仅是按既定程序作一蹴即就的验证。当教师把“大问题”和发散性问题抛掷给学生,就如把学生投置于一个偌大的陌生领域,学生可以放开手脚,但在茫然四顾之际又必须加强联系找到救生之路。

(三)创造机制彰显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促进互动课堂中,如果教师不注意引导,很多学生会由于害怕被别人发现错误而掩饰、遮盖自己真实的学习过程。有的学生本来有自己的想法却随大流人云亦云,有的学生本来有疑问也不敢提出来让大家讨论。于是原本一次深刻的思维碰撞机会就错过了,原本一次很好的情感交流机会也错过了。

参考文献:

[1]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教育研究2001年第4期,P36~54

[2]黄忠敬.《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7期

猜你喜欢

师生交流情感
如此交流,太暖!
情感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台上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麻辣师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曹隽平师生书法展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