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色彩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价值
2018-04-04陈萍
陈萍
摘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色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色彩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感知能力、审美能力等。本文主要围绕色彩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色彩教学;幼儿美术;价值
一、色彩对于幼儿教育学习的重要性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伯特·里特曾说:“幼儿教育不是为了训练让幼儿获得多少学习能力、知识,而是为了让儿童生长更健康,所采取的培养方法。”从色彩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实践应用效果可以看到,色彩的引入,能让幼儿美术教育获得更多的平台。幼儿对色彩的意识想法是通过学习和教育逐步建立的,幼儿并非一开始就对色彩有足够的认识,在某些教学实践中,老师常常会让孩子用颜色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此时你是快乐的,应该用红色表现;此时你是悲伤的,应该用黑色表示。再有,教育专家也在研究色彩的喜好与孩子性格的关系,如果色彩能够显示、表达孩子的情感个性的话,自然也能够更多的为孩子塑造美术意识、能力所服务。
二、色彩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价值
(一)提高幼儿的创造能力
色彩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可以充分体现幼儿的学习主体作用,激发幼儿思维模式。在创造过程中,通过创造色彩、随意搭配色彩,有效的展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水果拼盘游戏时,教师将提前准备的水果带入到课堂中,要求幼儿仔细观察不同水果的颜色,之后研究水果的切法、摆放以及色彩搭配,最终结合自己的想象,来完成水果拼盘。在此教学过程中,可以加深幼儿对不同色彩的理解,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和色彩搭配感觉,对于提升幼儿创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二)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
幼儿的感知能力主要通过直观感受获得,包括视觉感受、听觉感受和触觉感受。幼儿通过眼睛、耳朵和手来感受身边的一切,获取生活体验,激发创作欲望;同时,幼儿的感知能力
还依靠自身的生活经验而对新鲜事物产生主观的理解,包括事物的色彩、大小和形状等。色彩创作可以让幼儿直接通过视觉来感受,把幼儿对具有色彩事物的感觉和想象通过画笔表现出来,从而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
(三)提高幼儿的审美力
幼儿时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着重运用色彩策略,以此提升幼儿的审美力。比如说,在“马蒂斯的蜗牛”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幼儿了解到真实的蜗牛,之后让幼儿观看马蒂斯的蜗牛,明确其色彩和形状等特点。最后,根据自身的理解,让幼儿绘画出马蒂斯的蜗牛。在作品完成之后,幼儿相互之间可以欣赏和评价,教师来做最后总结。在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幼儿有效运用了荧光色和互补色,结合自己想象来创造蜗牛,提升自身审美能力。
(四)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想象能力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运用色彩策略着重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比如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未来的家为主题的美术教学,首先要求幼儿了解一年四季不同的色彩和色彩梯次,之后欣赏一些风景图片,最后让幼儿发挥想象力,运用丰富多样的色彩,绘画出自己想象中的家的样子。在绘画过程中,采取的是无边框的绘画方式,不仅体现了空间感,同时也促进了幼儿想象能力的提升。
(五)通过色彩教学了解并引导幼儿的情感和性格
色彩教学对于幼儿的影响很大。首先,色彩会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比如鲜艳、多彩的暖色,会给幼儿带来安全感、舒适感,身心都会得到巨大的享受,孩子们的心情也会感到愉悦和放松,而蕴含消极情绪的暗色调,如黑色、灰色,如果幼儿长时间接触,他们会极度缺乏安全感,情绪焦虑、心情低落。同时,色彩还会对幼儿的性格有所影响,通常暖色的色彩,如橙色、红色、黄色等会给人以鼓舞,给人带来活力,而诸如蓝色、紫色等冷色,可以给幼儿以安定、精心的感觉。所以,我们对于不同性格的孩子可以采用不同的色彩教学来引导。
三、幼儿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教学策略
(一)拋弃传统的色彩观念,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应力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以往的色彩观念主要是培养幼儿的技术要素、训练手法等,虽然此种教学理念可以有利于幼儿的色彩训练,但是其也有明显的不足,比如其容易导致绘画作品不够活泼,枯燥无味,缺乏生气等。因此,为提升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需要美术教师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更多的训练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力,使幼儿能够对色彩做到全面深刻的了解,以此在绘画过程中自由运用,合理搭配,最大程度的发挥自身想象能力。同时,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色彩训练内容,使幼儿感受到五颜六色的色彩。
(二)学会欣赏
幼儿的观察力多集中于具有鲜明特征的事物上,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因此,幼儿美术教师应通过欣赏活动,着重培养幼儿发现美和捕捉关的能力,让他们感受到色彩的魅力。比如,可以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蓝天白云、山川溪流、雨后彩虹,让其体会大自然的五彩缤纷,体会色彩的魅力;让他们感受大自然四季特征、色彩的变换,感受色彩的变幻;让他们欣赏中国各民族色彩鲜艳的服饰,欣赏民族的特色,体会色彩对于各民族的意义;让他们欣赏我国以及国外的名家名画,学会欣赏色彩搭配的美妙。通过一系列的美术活动,让他们获得一定的色彩体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三)用情境激发想象
情境教学法主要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造出具有情绪色彩且形象生动的情境,给幼儿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方法。当幼儿面对陌生复杂的事物的时候,由于缺乏生活经验,难以产生想象,这时我们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把这些事物形象化、生活化,让幼儿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创作出自己的色彩作品。比如,我们可以开展“我家的菜园子”活动,让孩子们从家里每人带一个自己喜欢吃的蔬菜,把蔬菜放在一起让他们观察并评价蔬菜的色彩,然后根据蔬菜的色彩搭配进行摆放,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画出来自己家的菜园子。通过这一教学活动中,促使幼儿能够根据自己对色彩配色的感觉,创造性地对作品进行配色对比,提升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培养幼儿对色彩的个性化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优化,合理结合理论知识教学和动手实践操作教学。幼儿在了解基本的色彩理论知识之后,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自由绘画,充分发挥幼儿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幼儿的色彩训练,教师做好指导者的角色,适当引导幼儿的作画色彩规则,切忌过多干涉,保证幼儿敢于使用色彩绘画,最大程度的实现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教师也要对幼儿的绘画作品进行表扬和肯定,以提升幼儿学习自信心。
四、结束语
综上,是幼儿美术教学的核心,能够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感知能力、审美能力等,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色彩还能够反应出幼儿的情绪特点,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日常美术教学中,要求美术教师深刻意识到幼儿美术色彩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目标,全面了解幼儿性格和爱好,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充满吸引力,以促进幼儿多方面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沈梅朴.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色彩感知和运用能力[J].现代阅读,2016,(1):210
[2]鲁靖.幼儿色彩教学的价值与提升策略[J].文教资料,2017,(17):63.64
[3]郑翔琼.论色彩教学在幼儿美术教学中的价值[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6):117-117
[4]邓琳.学前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策略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6(2):21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