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美术活动的组织、观察与指导
2018-04-04邵洪艳
邵洪艳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领域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有效途径之一。活动中幼儿能和一些无声的材料产生互动,使其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发展了手、眼的协调性,又使小手的肌肉也得到了锻炼,同时有效的美术活动还会帮助幼儿发散思维,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审美情趣。而小班幼儿的年龄小,正处在涂鸦期,在美术活动中常常以无意注意为主,往往是边做边想,或者是先做后想,所以做出来的作品随意性很大。可小班幼儿又是美术入门的关键期,如何激发幼儿美术活动的兴趣,让其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使之专心投入地完成一件事情,提升学习品质,显然,教师在美术活动中如何组织、观察与指导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创设美的环境,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和兴趣。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而美的环境能传递给幼儿各种刺激,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和培养。作为教师我们在布置环境上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和谐美的原则,选择幼儿感兴趣,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选择幼儿喜爱、熟悉的事物,让幼儿有亲近感。可以在活动室设置多个活动区域,如自然角、图书区、美术区、娃娃家、建构区等。在自然角,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种植一些花草,养殖一些小鱼、小龟等;美术区域多数是幼儿的作品,包括涂鴉墙、绘画、泥工、纸工、废旧材料做成的小玩具等,还要配有多种材料的工具,在这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工具,通过想象自己动手,按自己的想法进行画、贴、捏、撕、剪、扣等,幼儿可以随意操作,使幼儿主动与环境产生互动;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手部小肌肉发育还不够成熟,刚开始让他们任意的捏、拍、揉、搓等,没有目标大胆地去玩,去创作。渐渐的,幼儿就会以玩的形式学到这些技能,创作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娃娃家中,刚开始大部分材料是生活中安全卫生的废弃物,有些食物是幼儿和教师共同用纸黏土做成的,幼儿对它们很感兴趣,百玩不厌。幼儿常常在观察、摆弄的过程中发现新意、突发奇想,为下一次美术创作打下伏笔;每次都这样,孩子会找来各种材料放在娃娃家里,让教师哭笑不得。优美放松的环境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为创造思维储存丰富的表象。
二、善于观察和倾听,让幼儿成为美术活动的主人。
对于小班孩子而言,他们做事情对最后的结果并不十分注重,他们更注重过程本身。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可以畅快地发挥想象力,至于成品是否漂亮,对他们来说往往不重要。所以对教师而言,关注的也不应是成品是否漂亮,而应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是否愉快而专注地投入创作,站在幼儿的立场去欣赏他们的作品,尊重每个幼儿的独特表现,多听一听他们对自己作品的介绍,不要轻易责怪孩子的“涂鸦”,或四不像。小班幼儿,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对各种事物、图形都感到新奇,喜欢涂涂画画,但只能画出物体的基本形状和主要部分,喜欢动手活动,但对工具、材料还不能运用自如,拿画人物来说,可能就是用一个圈或几个点或线来画人物。做出来或画出来的东西他自己不说教师也不知道是什么,这些都源于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内容更多受限于手眼协调的动作水平;作为教师就应让他们把自己的内心世界用笔和色彩展现出来,用作品来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因此,在观察基础上给予适时的帮助和引导是保证幼儿主动发展的关键。
三、因人施教,找准指导契机,充分调动幼儿作画的主动性。
美术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教学延申和补充,目的是让幼儿在自身不同水平的前提下有所提高。在这里,不仅能给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多样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环境,教师还可以在此指导中了解孩子,观察孩子的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法。对于想象丰富、创新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应理解认同,帮助其提高表现力,保护好灵感的初萌,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对于美术能力较弱的幼儿,一般来说,他们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不高,在指导这些孩子时,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现有水平,要多鼓励,多关注。在提高幼儿美术技能水平的同时,注意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其活动兴趣,重拾信心。因此,教师在准备材料时应为幼儿提供不同层次,可供他们操作的作画工具和操作材料,适合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让他们尽可能地发挥自己想象力的创作作品,从而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都得到发展,让他们跳一跳都能摘到苹果,获得成功体验。在这里幼儿能大胆、自由地表现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表达内心的想法,使情感、情绪得以释放,人格得以和谐发展。
日本专家板光彦曾经说过:“幼儿美术活动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或制成一件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美术活动中要有善于把握学习的契机,有效地组织活动内容;要有耐心地观察和指导的方法,来支持幼儿的活动行为,才能不断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自主创造意识;才能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和运用各种手段来丰富幼儿的美术经验,学会情感表达和交流,建立初步的审美意识,最终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