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实施分层教学法
2018-04-04高冬梅
高冬梅
摘要: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从学生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评价分层四个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地实施分层教学法。
关键词: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如何使每位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是教师亘古不变的初心。从孟子的“因材施教”到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到今天的“分层教学法”,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
分层教学,简而言之,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各层次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點上选择不同的学习速度、获取知识的数量及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点去开展学习的教学方法,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经过实践总结,分层教学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科学分组,打好基础
学生编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为了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水平及心理因素,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是按大纲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B层是按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C层是按较高要求(能发挥学生数学特长)进行教学的学生。A、B、C层学生按照2:2:2的比例搭配建立学习小组,设组长一名,这种排位方式既方便了学习上小组成员间的沟通交流、便于互帮互助、利益捆绑,也增强了小组内在纪律上的互相监督力度。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学习情况及时调整。
二、备课分层,作好保障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分层教学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发展C组学生:这一层次的学生,一般学习基础扎实,学习习惯较好,因此,主要目标是培养提高他们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他们的个性和特长。2、提高B组学生:分层教学的重点是中等生,这部分学生一般在学习习惯上不太自觉,学习主动性不够强,缺少恒心和毅力,遇到难题不愿意做深入的思考,人数在班级所占比例也最大。因此,主要目标就是要采用各种方法,引导他们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在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理解探究能力。3、帮助A组学生:学困生不仅基础差,成绩不理想,而且对待学习非常被动,没有学习自觉性。因此,给他们目标订低一点,先只让他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点,直接利用最基础的知识点解决问题,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觉得“我也行”,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逐步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
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旧知识导入课题时的深浅度,重难点知识讲解时坡度减缓程度,要以A组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准,但也要激发C组学生的求知欲。这样的设计,既能保证大纲要求的落实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做到了“提优”和为“学困生”提供辅助性的学习。
三、授课分层,抓好中心环节
进行分层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便是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点像复式教学。限于客观条件,不可能在同一堂课里将不同组的学生在不同的课室上课。我们可以在课堂提问环节及作业安排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一)提问分层
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课堂,有意识地设置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同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一般可先让C层学生回答一些基础性问题,使其有较高的自信心,稍有难度的问题可先由B层回答,然后再让A层学生进行补充、评论,提倡学生质疑,能提出不同意见,保护学生的提问积极性。小的疑问在“一帮一”或学习小组内解决,较难的疑问可有学习小组选出代表与教师以及其他同学共同分析。
(二)作业分层
备课时设置练习题主要是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巩固和提高。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能力,分层次地选编基础练习、拓展练习、综合练习。对A层学生要求他们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对B层学生要求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C层学生还要进行个别指导和强化。作业的难度和分量要适当,并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为其布置力所能及的任务,以激发其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四、评价分层,有效激励
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很重要。所以我们要重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及时的给予肯定及表扬。由于学生的习惯,智力,兴趣和性格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进行分层。如对同一问题的一般性解答,对优等生来讲,应给予适当点拨,做到完整、准确、有序地进行解答;而对学困生应及时地给予鼓励表扬,适当给予引导,力争解答较为完善,使他们自尊心得到满足,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实践证明,分层教学法既能使所有学生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又能使学习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使所有学生从知识、技能和能力方面普遍提高。分层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愉快的情绪,极大改善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长勤.新课程背景下分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甄国霞.班内分层教学点滴谈[N];学知报;2010年
[3]李默,郭炳德.“走班”分层打破“快慢”分等[N].中国教育报,200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