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研究
2018-04-04邓超
邓超
摘要:高校党建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为保障高校党建工作时代性和先进性,党建工作者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工作机制,提升思想工作与党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加强学生党员、学生党支部的日常管理与教育工作。
关键词:高校党建;创新;政治建设;思想建设
随着社会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逐步呈现多元化趋势,这就更要求高校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与时效性,党建工作者应当充分认识自身的工作定位、工作职责,思考既符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般规律,又符合学生实际情况与思想特点的教育模式。
一、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范围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范围
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等。高校学生党建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发展工作、入党后教育管理工作。学生政治建设主要是培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领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思想建设主要涉及到学生的思想动态、意识形态、心理健康建设;学生作风建设也是学生党建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到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生活习惯等。
(二)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专职党建人员不多,兼职人员工作精力不够集中
高校党建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是辅导员或班主任,由于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还包括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大部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琐碎繁杂,党建工作只是他们工作内容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精力都需要对学生日常动态、生活的事情所占据,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党建工作中来。
2.高校部分党建工作人员理论水平、业务素养不够高
不少辅导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党建知识和业务素养都不够高,全局意识不够强,对大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认识还不够深,发生突发事件后,处理流程和进度不能与时俱进。
3.党建工作者对学生党员队伍培养和管理不注重
不少高校对党员的培养和管理是重数量轻质量,重发展轻培养,重发展轻管理。学生党员中理论水平较低,入党功利性现象严重,但是仍然发展到党组织里面来。其中原因首先不乏有社会竞争压力的影响,大学生学习、评优、选拔学生干部以及入党上都表现出很强的竞争意识。为了在竞争中获胜,为了获得个人的成功,有些学生在入党的动机上就注入了功利的色彩;其次受家庭影响,部分学生将入党与虚荣心相联系。少数大学生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追求入党,他们大多希望通过入党来炫耀自己,从来都没有认识到入党是一种责任,而不是一种骄傲。
4.党建工作受网络信息化影响,形式逐渐有所变化
新时代网络信息化在各大高校生活中的普及和应用,这给高校党建工作者的工作带来了新的冲击和难度。网络所传播的不健康网站甚至网络赌博等网络信息是学生难以控制和难以筛选的,这些不良信息随着网络不断的迅速发展和传播,致使一些大学生沉迷其中,这不但加大了高校党建工作的难度,同时也成为了高校党建工作在短期内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5.学生思想作风轻浮,政治意识淡薄
当前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普遍缺乏正确的思想政治的指引。在基础教育阶段,思想政治的教育以应试为主,对学生的思想建设意义并不大。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同样也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态度。经过长期的教育弊端的积累,当下的大学生普遍表现出思想作风轻浮,甚至道德水平低下,缺乏正确的荣辱观。政治意识淡薄,没有政治信仰,甚至有的学生崇洋媚外,一味的追求西方国家的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缺乏最起码的追求。
6.多元化的思想价值观念
由于当前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快速的了解时代的特征,且目前我国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还比较弱,多元化的网络环境也塑造了大学生多元化的思想价值观念。当下的大学生普遍表现出标新立异,追求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思想状态,缺乏传统的集体主义精神。这种思想价值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些创造性的思维和举动,但是很难融入到集体,缺乏团队之间的友好协作能力。
二、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措施
(一)积极引导学生坚持党对高校领导的政治要求。
习总书记说过,对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这个根本问题作了深刻论述。强调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
坚持高校党组织三级联动。
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基层专业(班级)党支部要积极行动起来,实现三级联动,把从严治党的体系建立健全起来,责任延伸落实下去,活动正常开展起来。要坚持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民主集中制,着力推动院(系)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握好学生教学和管理中的重大事项的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把好政治关,培养出合格的符合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后继之人。
(三)完善基层党组织体系
绝大多数高校根据专业特点,对本科生以年级为基础、对研究生以专业为基础,设置党支部,部分高校甚至以寝室为单位的党小组,
积极推进学生党建进宿舍、进社团工作,探索在学生兴趣小组、项目团队和社会实践中设立临时党支部,使党的工作及时跟进,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全覆盖。
(四)建设一支优秀的党务工作者队伍
近年来,部分高校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专配选聘了一些全职的党务工作者或组织员。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相关规定,确保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不低于全校师生人数的1%。明确党务工作者队伍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推动党务工作者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探索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实行职务(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保障党务工作者群体的提升和发展。
(五)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高度重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为抓手,定期开展学生集体学习党相关理论知识。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体党员干部,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
(六)通过多种媒体手段进行宣传和讲解
在信息化时代,学生除了在课堂上的学习之外,在课下通过电脑和手机,都有许多学习的机会。因此,在进行党建工作教育时,不能仅仅依靠课堂的时间来完成,应该通过各种新媒体技术,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建立QQ群或者微信群,在群内分享一些国家的政治动态,最新的政治理念,或者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行业政策。党建工作者还可以在群内分享一些优秀的视频讲座或者是具有深度的文章,使學生们能够在闲暇之余,了解和掌握一些先进的思想理论。
(七)加强校园文化生活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使学生们在学习之余能够增加一些生活的乐趣,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个人素质。党建工作者可以组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比如,可以在教师或者礼堂进行优秀国产主旋律电影的展映,来增强学生的爱国爱党的精神,也可以在建军节或者建党节等历史时刻,组织学生进行征文或者书画活动。这种形式既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又增强了学生的党员意识。
三、小结
高校党建工作建设是需要党建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在坚持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前提下,完善党组织建设,培养出优秀的党建人才和学生党员队伍。
参考文献:
[1]樊晓东.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性研究[J].经济师.2013年4期
[2]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性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年35期
[3]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性研究[J].中文信息.2018年10期
[4]王璐,周琛.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J].山西青年.2018年14期
[5]冯平.高校党建工作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互动性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