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视角下地方本科院校专业社团建设研究

2018-04-04潘洪珍

魅力中国 2018年48期
关键词:创业者社团院校

潘洪珍

摘要:高等院校专业社团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独特的平台,也理应成为当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手段。文章从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专业社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举措等方面,从创业教育的视野对地方本科院校专业社团建设进行了探索与论述。

关键词:创业教育;专业社团;地方本科院校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36号文件、2016年35号文件和2017年54号文件分别对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深化、首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与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建设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推进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改革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在我国不断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地方本科高校根据地方特色和高校特点不断的探索具有科学性和应用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作为高校覆盖面最广的学生组织的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一、地方本科院校专业社团发展现状分析

一方面,从理论角度分析,我国民办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支撑,相关研究成果明显不足。许多民办高校具有职业教育属性,在人才培养上也较为重视实践能力,但就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管理模式及行政管理制度方面,基本上是“套用”普通高等教育的建设形勢,在社团建设上缺乏重视,以综合型社团为主,来自学校管理层的支持较少,一些配备指导教师或顾问的社团,也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严重现象;有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大部分时间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样很难实现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

另一方面,从实践角度分析,包括普通高等教育在内的大学环境中,“社团”是一个有利于常规教学管理边缘的存在,来源于校方的认识十分模糊,且自发性组织形态下缺乏规范,这一定程度上与国内高校行政管理思维的“官本位”有关——我国社团在高校中的地位,远远不及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的社团,这也表现出学生在高等教育中的弱势地位。

二、创新创业教育下地方本科院校学生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不同认知带来的教育效果有待提升。

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地方本科高校结合地方特色和转型发展要求调整了课程设置,从原来的网络学习模式(尔雅课程)调整为教师面授模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第一课堂的普及。在师资方面,虽然高校有选送老师参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但因为任课老师学科背景的不同,以及创业课程的跨学科、跨领域性,不仅要求任课老师需要不断学习相关联的知识,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具体情况进行课堂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建构创新创业知识体系。但现状是大部分老师本身对“创新创业教育”认知的不同,使得他们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以理论为主,按部就班,忽视了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学校本身对于社团的期望值过高。

除了在专业方面的指导之外,还希望具有娱乐性、竞技性、经济性等吸引力,加上互联网经济社会中,学生可通过网络途径了解社会发展的渠道增加,社团作为一种“空间局限”的组织,其吸引力也在不断降低。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没有采用专门创业教育课程教材或体系。其创业教育的专业师资数量极少。

高校开设的创业教育内容与课程主要表现在结合专业学科课程渗透创业教育内容,而质量也有待提高,整体力量还无法满足学生对创业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的需求。高校对开展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支持也还不健全,大部分院校还缺乏实践基地与创业基金。

三、创新创业视野下地方本科院校专业社团的建设举措

(一)整合专业资源,依托专业优势,形成针对专业社团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

创业教育的根本是对人的教育,所以高职院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就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各院系在执行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要结合专业特点,整合其优势资源,逐渐形成对专业社团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在专业社团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中,依托专业为背景,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专业教育中要不断渗透创业意识的培养,对专业社团要配备有商业、行业项目实战经验的实训老师作为指导老师,邀请行业企业家做讲座或利用优秀校友开展反哺教育,激发社团成员的创业冲动,完善创业思维,提高对创业受挫的承受能力。

(二)以专业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素养。

在专业课程体系指导下,以专业学生社团为载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在专业实践教学条件的运行保障下,通过开展专业学生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和拓展学习的能力。通过专业学生社团开展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意志、思维、品质、心理等多方面进行培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所必需的素质,包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坚韧顽强的拼搏意志、敏捷果敢的创新思维、诚实守信的责任心、敢于冒险的抗挫能力等素质。

(三)融合大学生社团的导师库建设,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业者分为天生创业者、条件创业者及天生非创业者。针对不同的创业者需要配备不同的导师,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于天生创业者,他们会主动钻研创业项目,主动学习相关知识,高校需要做的是营造合适的环境,让他们的天赋得以发挥,学术专家的专业知识背景、创业者的经验对其有较大的帮助;对于条件创业者,他们只有在时机成熟的情况下进行创业,高校需要做的是帮助他们降低创业障碍,例如大学生创业政策支持、创业技能的训练以及创业资金的募集等,创业者的经验尤其是大学生创业经验、投资人的投资等对其有较大的帮助;对于天生非创业者,高校需要做的是强化他们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

课题名称:2017年度菏泽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课题“菏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猜你喜欢

创业者社团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新锐榜
2018年最值得关注的女性创业者榜单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数据中的创业者
互联网创业者
社团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