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学生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

2018-04-04唐玉藏

魅力中国 2018年48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培育

摘要:自2017年起,工匠精神教育已经作为技工院校新生的德育必修课。本文以物流行业人才流失问题为切入点,阐明物流专业学生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必要性;通過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让“工匠精神”贯穿物流专业课程教学、用“工匠精神”丰富社团活动和重视“工匠精神”的宣传教育等方面探讨对物流专业学生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工匠精神;物流专业人才;培育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一词,最早出自于聂圣哲,他培养出来的一流木工匠士,正是来自于这种精神。随着国家产业战略和教育战略的调整,人们的求学观念、就业观念以及单位的用人观念都会随之转变,"工匠精神"将成为普遍追求,除了"匠士",还会有更多的"士"脱颖而出。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内涵包括(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3)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无论是使用的材料、设计还是生产流程,都在不断完善。(4)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其他同行无法匹敌的卓越产品。(5)淡泊名利。用心做一件事情,这种行为来自内心的热爱,源于灵魂的本真,不图名不为利,只是单纯的想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二、物流专业人才流失原因分析

(一)学生缺乏工匠精神

物流业是与制造业、商贸业密切相关的重要生产性服务产业。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物流业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物流快递为例,相关工作需要吃苦耐劳的精神,很多学生根本承受不了物流专业高强度的现场工作,个别学生无法承受物流相关工作带来的压力,就转入相对轻松、短期效益明显的岗位,有的甚至直接转入其他行业,因此,学生缺乏“工匠精神”是导致物流行业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物流行业性质限制

物流从业人员涉及面广,一般来说仓储类实习生月收入一般在500-1000元不等,毕业转正月收入2000元左右。对于物流专业的毕业生,在高消费的现实下,工资根本没办法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实际收入与其期望值背道而驰,有些学生无法接受毕业后还继续向家长要钱来维持生活而转行。虽然物流专业学生在国际物流方面的工资收入水准很高,但是国内相应的物流企业存在强度大,物流专业毕业生看不到他们所期望的“短期效益”,如果没有一种精神或信念支持,能有几个人抵挡繁华世界的诱惑,呆在仓库从事分拣及仓储工作。

(三)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限制

物流行业发展飞速,不断运用新技术,作为物流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对于技工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本身学习成绩就不好,由于自身知识体系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大部分学生在工作过程中根本无法攻克物流信息技术等带来的瓶颈,这点在中级工层次的毕业生中表现更为突出。

三、物流专业学生加强“工匠精神”培育的主要途径

(一)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物流专业发展到目前为止,不同的学校采用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有所不同,但对于学校来讲,自己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很成熟。我们不是推翻之前人才培养方案,重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而是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融入“工匠精神”的培育理念,调整学校在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以此为出发点,指导教师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施以及其他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

(二)让“工匠精神”贯穿物流专业课程教学

任课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将“工匠精神”贯穿课程教学始终,从课程标准或课程大纲的编写,到教学设计,再到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知识拓展,应时刻不忘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应严格要求学生,按照物流行业企业的标准要求及操作规范,对物流设施设备的操作等进行“工匠精神”理念的灌输,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就应该跟学生讲明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与考核要求,通过一个工作项目实践操作考核告知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训练每一个工作项目时都会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无形中培育“工匠精神”。

(三)用“工匠精神”丰富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是一种激发学生的自发活动,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手段,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参加社团活动是学生根据兴趣和专业学习需要,以自愿为主做出的选择,更容易激发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学校应发挥其领导作用,围绕“工匠精神”开展一系列社团活动,并提供活动场地、经费等支持。作为物流专业,应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鼓励物流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社团活动,成立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小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总结

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物流专业教育的生命线,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和实践操作一体化、现代学徒制是物流专业教育实施有效途径,“工匠精神”丰富物流专业教育内涵建设。本文针对物流专业学生加强“工匠精神”培育进行了探讨与实践,总结实施的有效途径。为服务区域经济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升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加强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长期有效性,具有进一步探讨与研究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工匠精神”入选年度流行语 看看总理这一年怎么解读. http://www.gov.cn/xinwen/2016-12/16/content_5149075.htm. [2016-12-16]

[2] 李进. 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及培育路径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27):27-30. [2017-09-10]

作者简介:唐玉藏 (1985.10-),男,汉族, 硕士,浙江交通技师学院讲师,高级物流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虫虫攻略之“枯叶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