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作用及途径探究
2018-04-04赵海燕
赵海燕
摘要:语感是一种语言直觉。具有直觉性、敏锐性、整体性、倾向性。语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培养语感既要学习理法知识,更离不开经验积累,所以应引导学生多读、多听、多写,深入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切感受,提高语感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感;生活;经验;感受
语感,即语言感觉。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语感是一种语言直觉,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客体的直觉感知和直觉判断。所谓直觉是一种不经过复杂的逻辑推理而迅速的对事物作出判断的思维活动过程,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综合统一。在语言运用中这种直觉是指无需经过复杂的理性思考或逻辑推理判断,一瞬间便知其微言大义。人们正是凭借这种语言直觉去进行交流,才能迅速实现彼此的沟通。语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理解文章时的直觉性感受能力,另一方面是使用语言时的无意识表达内驱力。
一、语感的特征
语感作为一种语言能力的体现,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一)直觉性。
直觉性是指人对语言的感知是直接的,是对语言的一种下意识的本能反应,超越、省略了中间的分析、判断与验证等具体环节,在一刹那间就能自然而然地识别和理解别人的言语,并能熟练地创造与生成新的言语。直觉的本质核心是悟性,所以语感的直觉性实际上是写作主体在语言运用上的悟性。
(二)敏锐性。
语感的直觉性使语言的运用超越了言语生成的中间环节,体现在时间上就是快捷,体现在意与言的对应上就是恰当。
(三)整体性。
因为语感是主体直接作用于语用层面的言语同化,已经舍弃了对语音、语义、语法、词汇等语素的具体分析,所以他对语言现象是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的整体把握,获得的是言语的语表意义和隐含意义、语素意义和非语素意义、语境意义和非语境意义的总和,是感性和理性、经验与理论、具体与抽象交互作用、深层积淀的表现。
(四)倾向性。
语感作为使用语言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无意识表达内驱力,总是带有作者浓重的个性色彩,在词语、句式的选择,语感风格、审美趣味等方面都体现个性化的特征。
二、培养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
进一步引领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这是进入中学后,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完成的任务。新课改也明确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些提法都将语感培养放在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关键和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所在。所以要重视语感训练。
(二)语感让学生对课本有了直接的感知性。
语感强的学生可以敏锐地对语言材料的重点、优劣、情味等做出准确判断、感知;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可以灵活地运用语言顺畅地表情达意;写作时意到笔随、笔下生花;乃至能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及风格。这其中,蕴积了强烈的创新潜能及无限的思维意识。而学生往往咬文嚼字,望文生义。很多学生在写以景抒情的文章时,往往只是简单地列举名称,而没有把自己看到的感觉到的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没有真正去用感情、心情去欣赏。语文教材中大多是文质兼美、内容丰富的语言材料。而作为中学生由于日常的接触面窄,对材料的掌握不够多,字词句的积累太少,语言的感悟就会薄弱,阅读和写作上自然就显得很幼稚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感训练,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知才会大大增强,思考力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语感的培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语言让学生在语文课中感受直觉形象,诱发审美情趣。语感是一种心灵的感觉,和一个人健康的审美心理、高尚的审美观的形成和确立的思想感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抽象概括的特征。它在长期的实践中潜移默化,从而积淀了社会生活和文化熏陶的内容和性质。学生通过阅读,与作者进行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获得审美体验。所以,通过语感的培养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这是语文教学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特征所在,也是优势所在。
三、培养敏锐语感的途径
语感以感受为基本形式。因而主要依靠的是積累与体验,是带有经验色彩的心理活动。敏锐的语感是基于丰富的语言知识的积累,在大量的语言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语感培养是一个漫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常抓不懈。具体说,就是要多读、多听、多写。多读范文,不仅要默读,更重要的是诵读;多听别人的语言表达,获取更多的语言表象;经常练笔,在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中,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
除此之外,还要看到语感所依托的直觉思维是感性与理性积淀的结果,不能没有理性分析。语感是在言语实践中形成的,是建立在对语言现象理法探究的基础上的,学习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让理法潜伏沉淀为头脑中的图式,使语感黏附更多的理性因素,这对于提高语感能力是不可缺少的。
另外,语言是生活经验的反映,感受语言也同生活经验直接相关,离开了生活经验就难以获得具体语感。所以语感培养一定要联系生活经验,将语言文字同所涉及的生活情景联系起来,从而体会它的意义和情味。多接触生活,多观察,多体验,对语言有了真切的感受,才能获得深切的语感。
参考文献:
[1]钱加清;陈力.语感教学的课堂设计与教学原则[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5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