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元融合,双全保证”高职机电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4-04王新琴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8年8期
关键词:双全机电类校企

王新琴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编制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将我国制造业人才培养问题提到了国家战略高度。由于我国现行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材建设仍然滞后,《中国制造2025》亟需的大国工匠和机电类领军人才、机电类专业技术人才、机电类经营管理人才、机电类技能人才等复合型人才严重稀缺。因此,高职机电类院校应该构建“双元融合,双全保证”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职机电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1 “双元融合,双全保证”培养模式的内涵

所谓“双元融合”是指鉴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单一的学校主体无力、无法完成机电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任务;而企业不但要参与人才培养,而且要深度参与,与学校同向发力、有效融合、相得益彰,为培养《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要求的高职机电类复合型人才而高效合作。

所谓“双全保证”是指基于未来行业及职业发展与岗位素质要求,高职机电类复合型人才应思想品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理论知识丰厚、实践操作娴熟、创新意识突出、综合能力较强,能够形成更加科学、多元的理论知识体系[1]和完整、综合的工作能力体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机电类人才培养上做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保证培养出的人才具有复合型、创新性的特质。

2 “双元融合,双全保证”培养模式的特征

2.1 系统性

“双元融合,双全保证”的高职机电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性体现在:

(1)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参与上形成了系统性:校企双元主体参加且目标相同、步调一致、“动作”协调、协定发力,而非一般意义下的校企合作;

(2) 在人才培养模式的要素要求上具有系统性:其人才培养理念高瞻远瞩、培养目标符合需求、培养方案科学可行、培养条件完备先进、培养课程体系完整、培养师资互换高效、评价方法普遍认可、人才培养质优量足,虽然每一要素可以独立运用,但是其最核心的特点还是系统性[2-3]。

2.2 综合性

“双元融合,双全保证”高职机电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性体现在:

(1) 避免知识的单一性:要借鉴耶鲁大学坚持的“一个学生毕业后,居然只拥有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则表明耶鲁教育失败”[4]的人才培养理念,使学生专业划分稍宽些、知识掌握更多元、理实能力可迁移,而非只是某个岗位的“操作手和工具”[5];

(2) 避免过分强调技能: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固然重要,但绝不能忽视对学生的“三观”教育、人文教育、人格培养、质疑批判、个体独立与集体合作等对其一生影响至深的知识与能力;

(3) 避免能力过时: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政府、学校与教师都无法为学生提前准备好应对未来问题的知识与能力,但应当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教会学生从广度与深度上进行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使学生的能力在面向未来时具有可迁移、可持续、可创新、适应广的特征。

2.3 实践性

“双元融合,双全保证”高职机电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性是由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目标所决定的。例如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安装、调度、检测、运行、维修与管理”[6-7]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该专业的毕业生必须成为掌握足够的专业理论、娴熟的操作技术、科学的组织能力的以技术应用型为主的复合型人才。

2.4 多样性

“双元融合,双全保证”高职机电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手段是多样的。

一是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多样性。不仅要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用于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不只是掌握所谓“必须、够用”的基本理论,而且必须达到“足够、可持续”[8]的基本知识,必须基于实践要求在校内外进行科学实验、操作实训、见习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操作教学,培养学生的理实一体化综合职业能力。

二是承担教学任务者的多样性。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师来源是多样的,除了传统的学校专职教师与实训教师以外,还需邀请校企合作企业方的师傅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任务与全部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外聘业已退休的企业的技能大师、管理专家等为兼职教师,承担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

三是师生身份转换的多样性。在新形势下,师生之间要想构建出平等、合作、共享、互长的新型关系,就必须使师生关系从单向式转变为交互式、从权威式转变为平等式、从以教师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9]。

2.5 整合性

“双元融合,双全保证”高职机电类复合型人才模式的整合性是指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必须从单一的学校主体走向跨界性的校企合作,整合校企双方的优质资源,突出企业的实践特性。通过校企共选培养对象、共定培养计划、共享双方资源(车间与教室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技术与产品合一[10]、学生与学徒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11]),互换角色共建专业团队、互换场所(地)共筑教学环境(校内实训生产化、校外实训教学化)、互换身份共育人才[12],促进双主体办学。

3 “双元融合,双全保证”培养模式的优势

从1978年至今,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经历了1978年至20世纪末的“产教结合、工学结合”,2000年至2010年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2011年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来的“现代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而实际运行中还客观存在着“以专业为导向、课堂为中心、灌输为手段”“工学交替”“学做合一”“2+1模式”“1.5+0.5+0.5+0.5模式”“四段全程职业化交互成长型”模式[13]、“四位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4]等众多模式。尽管上述模式并非一无是处,但总的来说,一是在模式名称上存在内涵单一、过于简单、名不副实、牵强附会、堆砌名词等问题;二是在作用发挥上存在着理实割裂、模仿照搬、维度不全[15-16]等问题。而“双元融合,双全保证”高职机电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表现在3方面。

3.1 理论上具有先进性

一是理实合一。“双元融合,双全保证”高职机电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源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的教育与生活/生产一体化、学校与社会一体化的“学中做”以及陶行知的生活/生产与教育一体化、社会与学校一体化的“做中学”。

二是深度融合。“双元融合”追求的是校企之间的深度广泛合作、工学之间的深度广泛结合,盼望实现“点”与“面”之间的合作、“面”与“面”之间的合作、“点”与“点”之间的合作,而非一事一合作的浅层结合。

三是内容全面。“双全保证”要求人才培养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通识文化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基本科技与法律知识)、能力素质(专业能力、实操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身心素质、劳动素质(劳动光荣、勤劳实干、吃苦奉献、深入一线、实践求新)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是要素齐全。“双元融合,双全保证”要求明确谁来负责人才培养(校企双主体育人)、谁来遴选培养内容(校企共定)、为谁培养人(行业企业)、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培养目标)、怎样培养人(培养方式)等,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同向发力高素质人才培养。

3.2 途径上具有互融性

“双元融合,双全保证”高职机电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追求在培养途径上实现突破。

一是学校资源与企业需求的互融性。学校要跳出自己的人才观,用企业的能力本位人才观立足培养人才。在行业企业主导下,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互促互融、人文素养与专业素养的互补互融,促进高职机电类复合型人才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的获取。

二是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的互融性。要打破理论型教师与实践型教师的界限,打造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师资团队。通过专业教师的能工巧匠化、企业师傅的能言善讲化,实现人才培养师资的理论化、实践化的全面融合。

三是理论课程与实训项目的互融性。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化教学、情境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示范式教学等,做到学中习做、做中有悟、悟后生巧。

四是理实知识与岗位实操的互融性[17]。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检验学生对机电技术的应用能力,专业技能实训实习突出学生对机电技术的实际动手能力。

五是职业标准与核心能力的互融性。在职业标准方面,不仅要达到规定的应知与应会,而且必须包括职业必备的素养性和发展性;在核心能力方面,则必须具备知识性、技术性、团队性、创新性等特质。

3.3 质量上具有复合性

技术应用型人才绝非单一技术的简单应用,还必须具有综合、可迁移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双元融合,双全保证”高职机电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业应用性与课程多样化相融合、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改进实践性教学方法等途径,加强人才培养中基础理论与工作实践的全面对接[18],使培养出的人才具有吃苦耐劳与勤于奉献的精神、道德修养与品质高尚的风范、通识人文与专业知识的充足、理论学识与实践能力的匹配、团队精神与协同合作的理念、满足现在与着眼未来的规划等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4 “双元融合,双全保证”培养人才的要求

对照《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可以将“双元融合,双全保证”高职机电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做如下表述。

4.1 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更加突出

《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第一步,是到2020年基本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迈上新台阶,基本实现工业化;第二步是到2035年促进创新能力的极大提升,全面实现工业化;第三步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制造业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强国前列。“双元融合,双全保证”复合型人才培养与传统的机电类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很大不同。这就提出了复合性、综合性、创新性的人才要求标准。

复合性表现为理论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融合、人文知识与专业能力的融会贯通、专业精通与跨越领域的复合能力[19];综合性表现为人才不仅具有专业技术、懂得经营管理、擅长应用技能等,而且达到了高层次、高素质的水准;创新性表现为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加强创造性、创新性、综合性能力培养。

4.2 对人才的专业要求更加新颖

在《中国制造2025》中列出的10个重点领域中,高职院校只对个别专业领域有所涉足,但规模偏小、档次不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必须具有前瞻性,从而使培养的人才数量与质量符合国家的战略需要。

4.3 对校企共育人才要求更高

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乃至牵头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人才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课程设置、教材选择、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等已经成为国家意识,校企联合培养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产学研用联盟等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在培养机电类复合型人才中的作用将得到很好的发挥。

4.4 更加突出人才的职业精神

人才标准的内核并非单指所谓的核心技术,而是包括职业理念、职业操守、职业责任乃至崇高的职业使命感组成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这正是人才培养中不经意间被疏忽的。这就要求必须使工匠精神进课堂、入心间,照亮学生崇高职业理想的人生之路、筑牢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护身之符。

猜你喜欢

双全机电类校企
基于Spring Boot的机电类特种设备风险防控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更正启事
多复变数某些双全纯映射子族精确的系数估计
诗经
机电类特种设备检验工作中的沟通探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两类双全纯映照子族在Roper-Suffridge延拓算子下的不变性
接地技术在机电类特种设备中的应用及检验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