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8-04-04吴贵华汪京强刘建华孙希瑞
吴贵华, 汪京强, 刘建华, 孙希瑞
(1. 华侨大学 旅游学院, 福建 泉州 362021; 2. 安徽外国语学院 国际旅游学院, 安徽 合肥 231201)
高等院校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1-3]。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教育快速发展和高校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一大批新技术、新方法被引入旅游实验教学[4-6],客观上要求旅游院校重视旅游实验室建设和调整旅游队伍职能。然而,由于旅游教育受到传统学科思维和传统实验队伍建设思路的限制[7],我国旅游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明显滞后于旅游教育发展和产业实践,严重阻碍了旅游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提升[8]。因此,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是满足高速发展的旅游人才培养需要和提高旅游实验教学质量的必要举措。
1 旅游实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和实验室建设的持续推进,进入旅游院校实验室的准入门槛有所提高,已有部分硕士研究生被引进旅游实验教学队伍。然而,由于实验室管理部门或学院未能对整个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队伍定位、人员职业发展、激励等问题较之以前更为突出。
(1) 目标定位不科学。长期以来,旅游实验队伍建设并不在旅游院校师资建设范围内,旅游院校对实验队伍的作用和定位认识不足,在职能定位上仅为“教辅”。由于这种不科学的认识和定位,使其在职业发展、进修培训、薪酬待遇等方面远不如其他教学科研系列及行政系列人员[9-10]。这对于实验人员尤其是新一代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实验人员来说,容易对职业产生消极认识和对工作任务产生倦怠感。
(2) 专业技能待提升。实践导向是旅游实验教学的重要特征,客观要求旅游实验人员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技能。然而,多数院校旅游实验教学队伍依然是“重使用、轻培养”,新引进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实验人员仍是“从学校到学校”,并没有从本质上提高实验专业技能[11-12]。此外,旅游实验人员的不合理定位使得实验人员的技能提高缺失了外部激励条件;而学校评聘职务和晋升晋级制度的导向作用,致使旅游实验人员重学历提升,轻素质技能培训提升。
(3) 激励措施不完善。不合理的岗位定位不仅使得旅游实验人员薪酬往往低于专业教师,还表现在培训、评奖、岗位评聘等方面[13]。例如,旅游实验人员作为直接面向旅游产业的实践人员,大量时间用于处理学生认知实习、顶岗实习管理、带领学生参与行业大赛等校企合作工作,而学校往往不承认此类贡献,进而导致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不高。
(4) 考评机制不健全。在旅游实验人员的职称评聘中,往往不是突出实践工作成果和旅游专业技能,而是过多强调课时数量、论文数量以及科研成果。然而,旅游实验技术人员主要工作成果是体现在实验教学、学生技能训练、实验管理等方面。实践教学成果以及实验室建设工作业绩不受重视,旅游实验人员的考评结果必然出现导向偏差,使实验人员看不到晋升希望[14-15],严重挫伤了部分实验人员的进取积极性。
2 旅游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探索
旅游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所在学院、主管部门等单位系统规划、协同建设、多方举措、分步实施。2012年以来,华侨大学旅游实验教学中心依托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中心建设,结合学校“实验室示范化建设”活动,采用人员分类管理、技能综合培训、绩效多维考核等措施,全面推进旅游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具体做到:坚持“稳定、吸引、培养”的原则,构建有利于核心团队建立和发展的机制,包括实验教学改革专项基金、实验教材专项基金、岗位津贴、主讲教师制度、高级职称评审、进修制度、合同制辅助性岗位等。
2.1 合理定位,分类管理
合理定位实验人员职能是旅游实验队伍建设的核心。现阶段,随着旅游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以及实验人员学历结构优化、实验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开展,实验人员从实验室建设管理单一功能,逐渐转变为具备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实验室建设管理及校企合作等复合型功能。实验人员不仅能够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而且能为旅游科学研究提供重要支撑,把旅游实验技术队伍与教学科研队伍同等规划、合理定位已是旅游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根据中心发展需求与功能结构设置实验教师岗、实验技术岗、实验辅助岗三类岗位,通过分类设岗、管理、考核、晋升,系统规划实验人员职业发展路径,增强实验人员岗位适应能力和个体竞争力,促进实验队伍稳定协调发展。
2.2 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通过制订符合旅游实验教学中心发展目标的培训计划,分步骤提升实验人员专业技能,打通实验人员个体成长通道,推动学习型实验教学中心的形成。首先,开展旅游技能内部提升计划,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传帮带”形式在中心内部进行调酒、茶艺等旅游基础技能交流,完成实验技术与管理知识的“内部统一”。其次,实施“请进来”计划,一方面可以借助校内实验室管理培训等机会,针对实验教学、实验室管理等开展专题培训;另一方面通过科研讲座、主任讲坛等方式提升实验人员的科研能力。最后,实施“走出去”计划,一方面是通过校外基地、合作单位等定向培训中心急需的某一(或某类)专业技术,提升实验技术人员专项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参加会议、访学交流、提升学历等形式提升实验技术人员的学科素养。
2.3 多种激励,提升活力
在旅游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中,完善由薪酬激励、工作激励、晋升激励和荣誉激励构成的激励体系。第一,学院将课程实验、专业实验、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统筹协调,一方面能够合理使用人力资源,发挥实验人员在实践教学的优势,弥补专业教师因外出访学、专业技能不足等原因无法开设的课程;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院级教学单位在工作量核算的自主权,对实验技术人员参与教学、科研等工作给予津贴,满足实验技术人员的薪酬需要。第二,鼓励实验技术人员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通过工作激励方式,推动一批实验人员通过科研带动实验教学发展,推动新时期高素质实验队伍的建设。第三,在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的推动下,我校通过了“实验技术人员职称评定”规范、设立了正高级技术岗位(教授级高级实验师),通过晋升激励,极大地激发了实验队伍的活力,促进了实验队伍的长期稳定发展。此外,通过“高水平实验教学成果奖”“高水平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果奖”等荣誉激励,推动实验队伍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促进专业技能人才培养。
2.4 创新考核,合理评价
旅游实验人员所承担的实验工作繁杂,部分工作难以量化,因此必须创新考核工作方式。第一,改革当前以科研与理论教学成果为主要指标的实验人员考核机制,建立与旅游实验员工作内容相符的评价体系。第二,合理规划岗位内容,通过量化指标将旅游实验人员的工作内容划分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量、实验教学与指导工作量和科研工作量3部分,从设备维护、实验课时、科研成果等多维度综合考量。第三,建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指标的评价机制,以服务学生开展认知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内容作为工作成果之一,鼓励学生、实验人员、学校、以及企业联合评价实践教学,推动旅游实践教学从校内走向产业。
3 结语
经过多年建设,华侨大学旅游实验教学中心实验队伍建设逐渐成为一支由中心主任及顾问担任指导团队、专职教师担任核心团队、专业教师担任支撑团队、校外导师担任服务团队、研究生担任实验室助理团队的实验队伍格局,老中青结合、学历均是硕士及以上的高水平旅游实验教师队伍。团队于2014年、2016年分别获得福建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旅游实验教学中心于2012年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6年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