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数据统计与分析
2018-10-11尤婷婷章刘成谢红燕
张 莉, 尤婷婷, 章刘成, 谢红燕
(哈尔滨商业大学 教学实验设备管理中心,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为推动实验教学改革,促进实验室建设,增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各高校办学水平,2005年至今,教育部先后在全国本科院校中建设并评审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01个,涉及高校394所,分属20个学科组,涵盖44个学科类别[1]。同时,随着中心评建工作的推进,教育部于2008年2月批准成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自成立以来,联席会配合教育部助推高校建立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2],逐步形成完善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3-4],建设优质的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5-7],打造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等[8-10],极大地推动了高校实验教学改革进程,为高校实验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起到引领性作用。
为了保证各示范中心的可持续发展,2016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办法》,提出示范中心要实行 “教学为主、开放共享、定期评估、动态调整”的运行机制,以高水平的实验教学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探索引领实验教学改革方向。文件要求高等学校应以年度报告为基础,每年组织对本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年度考核。
本文基于2016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第二部分—示范中心数据),首次建立评价体系,针对各级评价指标,以经管类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数据为例,对44个国家级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状及特点予以分析,并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建议,为我国经管类实验教学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1 建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价体系
依据2016年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第二部分-示范中心数据),建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价体系。该体系包含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48项。一级指标由基本情况、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示范与交流和其他构成,在“其他”中“安全责任事故”采取一票否决制;中心基本情况下设4项二级指标;人才培养下设12项二级指标;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下设14项二级指标;队伍建设下设5项二级指标;信息化建设下设4项二级指标;示范与交流下设8项二级指标;其他下设1项二级指标(见表1)。
表1 国家级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价体系
表1(续)
根据一级和二级指标的内涵,分别设定各一级和二级指标所占权重,总分为100分。
2 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成果分析
因为分析过程中涉及各示范中心建设数据,本文采用代码标注各高校示范中心名称。经过统计分析,各经管示范中心总体情况得分如图1所示。排在前5位的高校示范中心是:3115、3104、1101、3118和3106;44个经管示范中心中,“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共19所,占43.2%,普通高校25所占56.8%;财经类院校26所,占59.1%,综合类院校18所,占40.9%,覆盖全国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和东北6大区域,基本实现了重视质量、择优遴选、尊重特色、分层示范的建设理念。下面将对各一级指标逐一分析,说明国家级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情况。
图1 44个经管示范中心总体情况
2.1 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包含建筑面积、设备总值、设备台数及年度经费投入。各指标的平均水平见表2,表明示范中心基本建设情况良好,设施配备完善,教学资源充足,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具备承办会议、赛事及培训等大型活动要求的条件。
各经管示范中心基本情况一项排名见图2所示。44个示范中心中,排在前5位的高校示范中心是3104、3110、3115、3118和3119,均为财经类普通高校;前30个示范中心中,“985工程”“211工程”高校8所,普通高校22所;财经类高校20所,综合类高校10所。
表2 44个经管示范中心基本情况中各项指标均值*
* 数据源自2016年国家级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年度经费总投入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不难看出,华中、西北、西南和东北区的经费投入情况较华东、华南和华北区还有较大差距。
图2 44个经管示范中心基本情况排名
2.2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情况从面向专业个数、面向专业年级数、学生总人数、人时总数、实验项目资源总数、年度开设实验项目数、年度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实验教材总数、年度新增实验教材、学生获奖人数、学生发表论文数、学生获得专利数等12个二级指标予以考查,分析结果见图4。排在前5位的高校示范中心是:3104、1101、3115、3119和3118;前30个示范中心中,“985工程”“211工程”高校11所,普通高校19所;财经类高校20所,综合类高校10所。各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情况平均水平如下:面向专业28个,面向专业年级4个,学生总人数7 676人,人时总数330 824学时,实验项目资源总数383个,年度开设实验项目296项,独立设课的实验课程51门,实验教材24种,年度新增实验教材2种,学生获奖70人,发表论文49篇,所获专利2项。
图3 44个经管示范中心年度经费总投入分布情况
依托中心资源,各高校的人才培养由“专才型”人才趋向于“复合通才型”人才转变[11],突出多学科交叉性,具有覆盖范围广、涉及学生人数多、应用性强等特点,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效,为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提供思路。
2.3 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包含省部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数、教学改革项目总经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数、科研项目总经费、发明专利总数、发表论文、专著总数、仪器设备的研制和改装总数、推广和应用的高校数、国内论文数、国际会议论文数、国内一般刊物发表论文数、省部委奖数、其他奖数等14个二级指标。分析结果见图5,排在前5位的高校示范中心是:3205、1207、3106、3108和1201;前30个示范中心中,“985工程”“211工程”高校14所,普通高校16所;财经类高校17所,综合类高校13所。2016年,各示范中心平均申请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6项,累计经费33.82万元,申请科研项目17项,累计经费292.06万元;发表论文、专著47篇,国内重要刊物论文23篇,国内一般刊物论文52篇,国际、国内会议论文分别为5篇和7篇;所获省部委奖项5项,其他8项;同时,部分高校对仪器设备予以研制、改装和推广应用情况欠佳。
图4 44个经管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情况排名
图5 44个经管示范中心教改与科研情况排名
2.4 队伍建设
从本年度固定人员总数、固定人员中高级职称人数、固定人员中博士学位人数、流动人员数及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情况等5方面对教师队伍建设予以评价。综合44个示范中心队伍建设情况(见图6),排在前5位的高校示范中心是:1101、3115、2202、3107和3106;前30个示范中心中,“985工程”“211工程”高校15所,普通高校15所;财经类高校15所,综合类高校15所。
图6 44个经管示范中心队伍建设情况排名
通过各指标均值(见表3)可以看出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水平较高,已逐步形成一支具备核心领导力的机制完善、职称结构合理、学历结构提升、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表3 44个经管示范中心队伍建设中各项指标均值*
* 数据源自2016年国家级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
2.5 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包括中心网址年度访问总量、信息化资源总量、信息化资源年度更新量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项二级指标,综合44个示范中心队伍建设情况(见图7),排在前5位的高校示范中心是:3106、1201、1102、3101和3104;前30个示范中心中,“985工程”“211工程”高校12所,普通高校18所;财经类高校21所,综合类高校9所。信息化建设情况两极分化严重。
图7 44个经管示范中心信息化建设情况排名
各高校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开发全方位系统化管理软件[12],打造无时间、无空间限制的智慧型信息化平台,为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平台建设发挥应有作用。
2.6 示范与交流
从参加示范中心联席会活动人次数、承办大型会议次数、参加大型会议次数等8方面对示范与交流情况予以评价,综合44个示范中心队伍建设情况(见图8),排在前5位的高校示范中心是:3205、1202、3104、2202和3106;前30个示范中心中,“985工程”“211工程”高校11所,普通高校19所;财经类高校20所,综合类高校10所。各示范中心平均参加联席会活动21人次;年均承办大型会议2次;参加大型会议5次;承办国家级、省级或校级竞赛4次;开展科普活动3次;接受进修人员6人;承办培训项目3次;年均安全教育培训2488人次。
图8 44个经管示范中心示范与交流情况排名
示范与交流是促进改革、强化统筹发展、资源共享[13]等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加强各高校间示范与交流,建立反馈机制[14],对高校发挥自身优势、弥补不足具有重要作用。
2.7 安全责任事故
“安全责任事故”采取一票否决制。本年度所有国家级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未发生安全事故。
3 结语及建议
通过分析44个国家级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可以看出,各中心优势明显,特色突出,但也存在不足,从数据显示结果看,示范中心两极分化严重,部分高校个别指标远低于平均水平;从数据填报情况看,支撑材料充分性、填报数据准确性和真实性还有待进一步确认。
国家级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年度报告与示范中心评估密切相关。现针对总体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落实中心基本建设,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为中心发展和人才培养夯实基础。中心基本建设是中心发展的基础条件,应切实抓好平台建设,保证软硬件及相应设施充分合理利用;教师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坚实保障,部分高校针对自身情况建立了相应机制,如“1101”高校以实验教研项目为抓手,予以资助并设立相关专项经费等,培养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同时提高教学水平,“2202”高校也制定了实验类教师职称评定与进修的相关制度,以稳定实验教师队伍,起到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作用。
(2) 推进改革,大胆创新,建立管理新机制,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条件。在立足“校情”的基础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大胆创新,不断探索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创建更适合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2202”高校紧抓改革契机,确立“四化”新理念,即“全程化、层次化、能力化和标准化”,同时还提出实践教学改革思路等新举措,成效显著,切实将改革创新工作落到实处。
(3) 积极参与合作交流,促进资源共享,为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提供平台。加强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挖掘自身优势,发挥示范作用,同时,学习新理念、新思想,充分整合资源,合理利用,弥补不足,为中心整体水平的提高与发展提供新思路。如“3103”高校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包括与校内专业教师和外聘兼职教师、企业、社团、媒体等,创建了国家级教学团队,完善软硬件设施,积极开展赛事及培训活动,增强了社会影响力。
下一步将优化评价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建立统计模型[15],更加全面、综合、精准地对国家级经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予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