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国汉语教育对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的启示

2018-04-04赵惠霞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泰国汉语教育

赵惠霞 张 琛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5)

一、引言

目前,泰国的汉语教育已覆盖了华文学校、泰文中小学、国际学校、专科学校、大学、语言学校、远程教育、语言补习班、家庭教育等层次。在泰国汉语已经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中国国家汉办在泰国教育部门的配合下,和泰国高校合作共创办了15所“孔子学院”和12个孔子课堂。截至2017年5月,泰国先后迎来了15批共计15298名优秀志愿者。泰国已成为海外学习汉语人数最多和参加汉语考试人数最多的国家。目前泰国已有超过3000所各类学校开设汉语课程,学习汉语的人数从2006年的20万增长到现在近100万人。数量还在持续增长中。

泰国的汉语教育和汉语推广以其迅猛的发展、丰硕的成果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教育和推广工作的典型。尽管中国和泰国华侨在推动泰国汉语教育事业上不遗余力,而泰国政府层面对于汉语教育政策的完善程度较低;泰国民间汉语学习需求不断扩大,但教育资源的供给如教师、教材、教法的问题严重,很难培养高质量的汉语人才;汉语教育普及面广,但重视汉语教育的学校有限,学生对于汉语的态度也不尽相同。这些都成为制约泰国汉语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深入,汉语的国际化推广与传播将面临着重要的考验。考察泰国汉语教育的现状,对我们充分认识这个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汉语教育在泰国的现状

(一)汉语学习需求旺盛,但教学质量不高

随着中泰文化交流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深入,泰国学习汉语的人数在逐年增加,但是能够说一口流利汉语的人或精通中国文化的人数却极少。开设汉语课程的学校数在快速增长,但是教学质量却不尽人意。据不完全统计,泰国目前学习汉语的人数已经超过100万人,开设汉语课程的全日制学校数量高达3000余所,而据泰国前教育部长乍都隆部长介绍,泰国真正意义上的汉语精英人数不足5000人。相较之下这种“面广不深”的现象令人唏嘘。

(二)汉语教师需求量大,但缺乏稳定的汉语教师

师资问题,是制约泰国汉语教育质量的一大关键因素。泰国汉语教师主要由汉办外派志愿者教师、公派教师、侨办外派教师、自聘教师、民间中介机构输送教师和少量的本土汉语教师组成。教师队伍总体上呈现出年轻化和专业化倾向。面对急速扩大的市场需求,汉语教师的缺口较大,每年有上千名教师志愿者赴泰,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力度在增加,加上民间渠道招聘等途径,汉语教师缺口大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汉语教师的质量问题也随着学习需求的提高逐渐显露,为汉语教师队伍发展埋下了隐患。具体的表现有:第一,经验少、流动性大。尤其是是输入型汉语教师志愿者,他们大多来自中国国内的本科生、研究生等,缺乏稳定性和教学经验,一般一两年就回国了,替换的依然是从零起点的新老师。这也是被泰国教育部门和学校诟病的问题之一。即便是公派教师,也是有任期限制,一般是一年至三年。这也间接造成缺少对泰国汉语教学系统研究的人才。第二,职业发展空间小,人才流失严重。首先薪资待遇不高,薪资提升空间有限,很难吸引并留住汉语教育人才;其次教学任务量大,除了教学任务还要担任琐碎的其他工作,让很多输入型汉语教师望而却步。第三,对于输入型汉语教师而言,赴泰教学对于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帮助有限,教师除了收获几年教学经验,也很难在本行业有上升的空间,最终还是会选择回国,很多教师做几年汉语教师后就改投他行。第四,高质量的汉语老师紧缺。尤其在高校,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目光转向硕博士教育,大部分高校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往往通过和中国国内院校合作、或者聘请专家短期任教,造成后续教学和论文指导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前往中国攻读硕博学位的泰国大学中文系本科生,接受全部中文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有的通过几年的汉语进修才有资格入系攻读学位。

(三)汉语教学缺乏规范化的教材和统一的标准

几乎每一位研究泰国汉语教育的研究者都会提到“泰国缺乏统一大纲”问题,泰国教育部也意识到这个顶层设计缺失的严重性,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各自为政”“自由发挥”的问题在过去十年改善的程度有限。可以说至今泰国各个阶段的汉语教育依然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泰国汉语教育情况复杂,中小学汉语教育和大学的汉语教育情况相去甚远,华校和非华校汉语教学情况也有很大差别,对于泰国汉语教育而言,研制统一的教学大纲就很难实现。学校长期持续的“各自为政”的态势,导致各个阶段学生换了学习环境之后由于基础不同极大地影响了汉语学习的连续性和学习质量。目前泰国各中小学现有的汉语教学大纲主要参照《2008年基础核心课程》的规定,但也只适用于部分学校。潘素英(2011)通过研究制定出的《泰国中小学汉语课程大纲》,是目前较为全面的泰国中小学课程大纲研究,填补了泰国汉语课程大纲上的空白,然而,该课程大纲是否为泰国中小学所采用还有待考验。高等教育阶段因为有“自主培养”的权利,每所学校开设汉语课的目的和定位不同、课程设置不同,更是“自由发挥”,同样缺乏整体的纲领性文件的规范。目前汉语教育专业根据2010年泰国高等教育委员会国际合作策略局制定的《本科汉语教育专业大纲(五年制)》进行课程设置,而其他汉语专业亦可参照这份课程设置大纲。用中小学英语课程设置来指导中小学汉语课程设置,用师范汉语专业所设计的课程设置范本指导其他四年汉语专业,反映出泰国汉语教育发展的不成熟以及泰国政府对汉语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还没有与汉语在泰国发展热度相匹配。

教学内容上主要是汉语教材的问题,各个学校自主选择,没有统一标准和原则。有些学校借助国内已有教材,如:《体验汉语》、《快乐学汉语》、《初级汉语》等。有些学校和国内相关部门合作,自行编排教案,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教材,任由汉语教师决定教什么、怎么教。泰国汉语教材本身存在着种类繁多但缺少经典教材的问题。而且,由于教材的国别化研究尚浅,针对性偏弱,更缺少本土化元素。教材科学性有待提高,有的教材第一节课,让0基础的小学生学写“谢谢”,既不符合儿童学习特点,也不符合汉语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挫伤了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此外,教材的不统一也是造成汉语学习不衔接的重要原因。

(四)民间汉语教育市场火热,但监管缺位

民间的作为泰国汉语教育市场重要的补给力量,民间汉语教师输入渠道极大的丰富和缓解了泰国汉语教师市场的紧缺形式,推动了泰国汉语教育发展的热潮。但是由于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加上经营者的暴利欲望,导致泰国汉语教育市场乱象丛生。首先,招揽汉语教师的门槛过低,有缺少经验的在校学生,也有专业不对口的社会人员,在未经过严格筛选、测评和培训的情况下,大多是应急上岗,这类教师的教学水平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管理上缺乏组织性和可信度。随意改变教师的工作地点、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将教师分配到工作地点后便不再过问。有的搞市场垄断,几个龙头中介把泰国某一地区各个层次的有汉语教师需求的学校垄断,导致人才资源只有通过中介才能进入学校教学,中介从中谋取暴利。造成人才想进进不去,校方想招招不到的局面。赴泰教师往往在没有任何人身安全保障的情况下,与中介方、校方矛盾频发,中途解约违约者甚多,使有意赴泰汉语教学的人才望而却步,引发泰方对中国汉语教师的不满,损害了中国汉语教师的形象。

三、汉语教育在泰国的未来发展

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跃跃欲试,弥补了汉语教育缺陷与不足,泰国政府也相继推出泰国4.0,数字泰国、东部经济走廊等发展战略,同中国“一带一路”发展理念、方式和目标高度契合,双方在发展战略上和政策理念上实现全面对接,并持续推进铁路、农业、旅游、文化等多领域的深入合作,未来泰国的汉语热仍会持续走高,汉语教育市场需求仍有很大空间。但要中泰双方共同发挥政府规划和市场监管的引领作用,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和协调机制,使泰国汉语教育在官方和非官方渠道能够有机结合,共同促进泰国汉语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中泰合作培养泰国本土汉语教师

高校外语小语种和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为泰培养汉语教师很有成效,克服了泰国汉语教师存在着流动性大、稳定性差、对泰国本土文化理解欠缺等客观问题,相较而言,培养泰国本土汉语教师能够弥补这一不足,因此,培养泰国本土汉语教师是解决汉语教育师资问题的最重要途径之一。过去一个世纪,泰国汉语教育遭受压制,泰国本土汉语教育人才寥寥。近年来,中泰两国开始加大对本土汉语教师的联合培训,尤其是中国政府通过孔子学院、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鼓励泰国学生来华留学、鼓励泰国汉语教师来华进修等形式大力配合和支持泰国本土汉语教师的培养,目前,中国有112所汉语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国家汉办为泰国留学生提供奖学金,协助培养泰国高层次的汉语教师。2011年,双方签订《泰国本土汉语教师培养协议》,中方每年提供70个奖学金名额给泰国本土汉语教师来华进修一年汉语的机会。泰国孔院也在组织泰国本土汉语教师赴中国参加培训,泰国高校也在积极和泰国高校合作,利用假期举办各类别的汉语教师培训。目前,已有部分留学生和本土教师学成回国进入到汉语教学的队伍中,将加速泰国汉语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中泰应加强互信与合作,推进汉语教育在泰国的健康发展

中泰应加强官方合作,共同制定统一的汉语教学大纲作,规范汉语教学使用教材势在必行。作为汉语教学与推广的纲领性文件,教学大纲可为汉语的教与学提供基本依据和具体要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如果制定出了规范、权威的教学大纲,拟定了各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质量评估指标,学生小学、中学甚至到了大学都在重复同样的学习内容的情况就可能避免,教材使用五花八门的情况也可以杜绝。有人认为泰国官方想同时保持与大陆、台湾的良好关系,受拼音、汉字繁简这些问题的影响,如何制定出让各方面都满意的大纲比较棘手;还有人认为泰国各类学校( 包括中小学)差别较大,制定出一个适用于全国各类学校的教学大纲比较困难等等。这些问题,多少与泰国当局对全面开放汉语教育还有所顾忌、对于中泰两国的交流发展存疑而有意维持这种无序状态来制约汉语教育在泰国的进一步发展有关。这都有待于中泰两国政府的友好交流,以增进互信来解决。国家相关部门应利用泰国 2007 年就出台的 “2006-2010 推广汉语教学以便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方案”,给泰国教育部门以必要的呼应。

(三)中方应加大民间汉教组织的培育

泰国民间活跃的汉语教育培训市场,催生出以汉语教师招纳为内容的中介组织的繁荣。目前此类中介在泰国遍地开花,不计其数,难以统计,任何和中国有关联的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成立中介组织,很多中介组织并没有合法资格就开张,中介组织本身的实力和信誉也是良莠不济。泰国政府监管的缺位,地方行政机关颁布的部分规章条例的滞后,未能从制度上给中介组织提供足够的制度保障。重新审视对中介组织的监管显得务实而有必要,国家可以培育扶持中方民间组织开展汉教工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引领企业在市场机制下建立汉语教育与推广的规范化运行模式,促进泰国的汉语教育发展,引领汉语的国际化传播朝着规范、有序、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四)“互联网+汉语国际教育”模式构建

2015年创新2.0互联网新业态“互联网+”提出之后,“互联网+教育新生态系统”亦应运而生。据不完全统计,仅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网站数量已经高达210余家。近年来,不少从事汉语教学及推广的网络公司从市场和客户需求出发,推出汉语在线学习平台及相关产品,如微信、微博、各类汉语App等移动客户端,以及微课、mooc等各类网络视频公开课让网络教学平台更加便捷和专业化,弥补了传统课堂上课时间、地点和师资的局限性;而且学习者可以根据学习动机或兴趣自主灵活选择内容、师资、时间等,增强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公开的汉语学习资源使学习者可以自我检测,自我修正,进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汉语教学网络平台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推广,多样化的手机移动客户端提供了快捷和便利,社交软件提供了增值服务,如在线HSK考试、“口语陪练”等为学习者提供了舒适体验。在互联网时代下,无论平台自身建设还是有效的内容和学习形式的建设都需要创新,以适应海内外汉语学习者的综合需求。

“互联网+教育生态”模式得提出和发展,为汉语国际教育以及中华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基于海量网络教学资源和新型互联网技术,灵活而个性的网络教学优势日益凸显,但总体来说,汉语国际教育网络互动平台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课程内容的开发方面还存在着随意性大、科学评价系统薄弱、同质化倾向严重等问题,应注重汉语作为二语习得等相关理论与互联网创新思维相结合的研究,注重对客户人群需求的深入研究以及善用大数据视野,探求在线互动模式与汉语学习效果以及体验之间的关系,以便为平台优化提供实质性的改善建议。

随着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的深入,汉语的国际化推广与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加强“互联网+汉语教育” 生态建设将成为当务之需。

四、汉语教育在泰现状对国内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

(一)高职院校可弥补大学小语种招生有限需求量大的缺陷。

专业院校的小语种已经无法满足国际市场的要求。据了解大学外语教育培训的小语种学生,还没走出国门就被抢空,大部分应酬国内各个对外机构的需求,根本出不了境,即使出境也很快被招回。

另外,大学外语教学出国机会多,但小语种的国内需求旺盛,一般忽略国外需求,小语种发展中国家多,如泰国就很少主动联系中国处于被动待援状态。

(二)高职高专院校提高发展,走向国际的机会

首先,开设相应课程,小语种如泰语等,与泰国签约进行校校合作,培养汉、泰双语课程,交流教师。

其次,联系正规就业渠道,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进行校企合作,保证就业的正规和稳定,提升国际竞争力。弥补国内小语种缺口,提升国外教学就业水平,使汉语教育在国际上正规化、常态化。

(三)发挥“一带一路”西安地域的重要作用

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泰国有着久远的文化交流历史,汉语教育在泰国的发展趋势,不但给陕西教育在丝绸之路的发展机遇,而且随着“一带一路”经济的开发,也提供了与其他沿线国家发展汉语教育教学的契机。高职院校要发挥自己、体小好调头、社会合作办学有经验的特点、以及“一带一路”历史和地理的优势,发展自己,为强化高职教育教学开辟新路径。

猜你喜欢

泰国汉语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学汉语
题解教育『三问』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泰国的中秋节
追剧宅女教汉语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