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会“玩”的最高检新媒体
2018-04-04曹丽辉
■曹丽辉
开通至今,最高检新媒体通过这11个账号,365天不间断地主动向社会发布检察机关重大工作部署、重要文件规定、重要工作成效等。
2014年早春,寒意微透。3月3日中午11点59分,中国亿万微博用户,惊喜地发现,一个加了蓝V标识,经过官方认证的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账号,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热气腾腾地“开张”了。
“【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微博上线公告】为了进一步推进检务公开,拓宽人民群众了解检察工作、监督检察工作的渠道,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最高人民检察院今天上线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微博,将发布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工作信息等内容,欢迎大家关注!”
这一句质朴简洁的告知问候,拉开了最高检“两微一端”建设的序幕。
权威、有趣、实用的“检察之声”
为了让社会各界及时听到“检察之声”,最高检新媒体至今在新浪、腾讯、人民日报、新华社、一点资讯、今日头条等平台上已开通账号11个,总粉丝数5192万,发布信息18万余条。
这5192万的粉丝,关注了@最高人民检察院这个账号,他们希望从中获得什么样的资讯和服务?这是编辑团队一直在不断思考的问题。
开通至今,最高检新媒体通过这11个账号,365天不间断地主动向社会发布检察机关重大工作部署、重要文件规定、重要工作成效等。“两微一端”发布重大案件信息550次,共发布85个普法类新媒体作品,涵盖动漫、视频、H5、图解等多个形式。
当你看到热点案件检察机关第一时间介入的消息;看到《检察机关如何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如何正确打开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等实用图解;看到视频里活泼生动的动漫检察君,作为最高检新媒体的粉丝,你会感觉这个账号很会“玩”,一直在以“通俗化表达解读检察专业内容”,既懂媒体又懂网民,的确做到了权威、有趣、实用。
2017年,在社会广泛关注的于欢故意伤害案即“辱母杀人案”中,最高检迅速介入不回避,通过新媒体果断发声,正面回应民众关切的问题,赢得多数网民的肯定,当天最高检微信圈粉就达数万。
为了把最高检新媒体检务公开、形象宣传、法律普及、舆论引导这些功能,做好做足做到劲,新媒体编辑团队一直坚持以发布为基础、互动为核心、服务为根本的原则。
打造亲近的政务形象说网友听得懂的话
新媒体具有“微距”属性,在舆论场上与公众的距离非常之近,所以形象和表现最忌讳“高大上”“假大空”。
最高检新媒体运营团队,在头脑风暴时的一个原则就是,打造亲近的政务形象,说网友听得懂的话。曾有一名网友在最高检官微的一则微博下留言:“这么多省部级官员都被立案侦查了,那检察机关立案侦查之后会干些啥呢?”为此,当天的策划就围绕网友这个疑问进行了,小编们搜集了大量资料,梳理出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后的流程并制成图解。当国家能源局干部郝卫平、魏鹏远被检察机关依法立案侦查时,最高检新媒体适时推出图解,让网民对检察机关的相关工作程序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为了破解检察院高冷神秘的形象,小编们还策划制作了检察官专用表情包,让检察好声音真正进入百姓的生活圈、朋友圈,提升了检察新媒体“引关圈粉”的能力。2017年伊始,最高检新媒体编辑部与杭州市检察院的漫画高手“陈小轴”合作,打造全国首个检察官专用表情包。表情包的主角是两个萌系的动漫检察官,小编们根据检察官的工作状态设计了“撸起袖子加油干”“我在出庭”“点赞”……等16种日常表情。表情包上架后,引爆了下载,累计发送520万余次,下载25万余次。这组表情包既接地气地展现了检察官的喜怒哀乐,又不失正义感和正能量,在展现检察官良好形象、拉近与群众距离的同时,也为全国检察干警的表达欲和情感抒发提供了新的载体,增强了检察事业的价值感和检察官身份的荣誉感。来自全国各地的检察干警纷纷留言:“太棒了,我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表情包!”“好赞!16个表情不够用,期待推出更多!”
新媒体编辑部的故事
最高检新媒体团队,算得上第一批做政务新媒体的,在无数次摸爬滚打中,在反复锤炼中成长起来。编辑们起初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尝试。80后的老编辑有着多年的新闻经验,熟悉传播规律;90后的新编辑掌握最新的传播技术,给内容赋予新模样。
编辑李贺依然记得2014年12月的那个凌晨,2点半接到领导电话,立即从床上弹起,由于白天已知将有重大发布,也演练过多次,所以在一分钟之内她就已经准备就绪。2点36分,她准确无误发布了一条立案侦查某“大老虎”的重磅微博,刚发布完成数秒,她就在后台看到有网友评论:“深夜爬出被窝发微博,小编你也蛮拼的!”她“噗嗤”乐出了声,成就感爆棚以至于后半夜无眠。技术型小编胡玉菡,致力于研究各种新潮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并孜孜不倦。在过去的4年里,她提出了很多亮眼的创意,比如全景视频直播、竖版视频海报,航拍、手绘等等。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在过去的1700多天里,新媒体小编们都在以快速奔跑的速度学习成长。办公室墙壁上贴着满满的“海报”,是各机构的联系方式;电脑边上是最新的检察业务资料;微信群里,也是各种新媒体的学习资料。
回想过去,在四年多的实践中,我们一直“未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