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迟到”的历史被终结了
2018-04-04邓铁军
■邓铁军
2015年1月1日,第一份在广西印刷的《检察日报》从隆隆的机器中流淌出来,广西读者只能看到3天前的《检察日报》的历史就此结束。
迟到的新闻
每天清晨,一辆小货车都会准点从广西南宁日报印刷厂开出,沿着云景路径直开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检察院,把一大包带着墨香和余温的《检察日报》送到值班室,在检察长们上班前,当天的《检察日报》就会摆到他们的办公桌上,伴随着各种案卷、文件开启一天忙碌的工作。而这个场景,在4年前是做不到的。那时,《检察日报》在广西是没有直印点的,广西所有的《检察日报》要从湖南邮寄进来,经过多级分送,到干警的手上已经是第三天了。
“检察新闻都变成了旧闻,缺少了新鲜劲和热乎劲。”“广西离北京山长水远,吃到的都是隔夜精神食粮啊!”不少干警见到我打趣地说。这的确是一个尴尬的场景:尴尬的我,尴尬的干警,尴尬的那份三天前的《检察日报》。
2013年12月25日,我通过竞争上岗,从《公诉人》杂志社调任自治区检察院宣传处副处长兼检察日报社驻广西记者站站长。走马上任伊始,就面临很多新的挑战,其中一项就是要争取在广西设立直印点,结束只能看到两三天前的《检察日报》的历史。
华丽的转身
上任不久,自治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崔智友找我单独谈话。“不能用老观念看宣传,不能用老办法搞宣传,不能用老套路写宣传!”听完我的工作设想后,崔检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检察宣传理念,采取新举措,不断开拓进取,才能开创记者站工作新局面。”面对领导的极大信任和巨大鼓励,我感到使命十分光荣,责任十分重大。
自广西记者站成立以来,四任站长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记者站从无到有,年年进步。《检察日报》在广西的发行量也从每年数百份,到上千份,几千份到上万份,这其中凝聚了他们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但要在广西设立直印点,这还远不够。
如何破冰?成为我的一块心病,愁眉不展,茶饭不香。
“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大家一起想办法,一定能破冰的。”刚刚上任的宣传处处长何重任拍着我的肩膀说。我是“半路出家”的检察宣传人,何处长则不同,他长期从事检察业务工作、综合工作以及检察宣传工作,经验十分丰富,思路开阔,点子多。
一次,在阅读《检察日报》刊登最高检主要领导发表讲话,其中特别提到要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工作”时,我们突然来了灵感。
检察机关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订阅《检察日报》能否作为扩大检察舆论阵地建设、加大检察话语权和增加征订份数的突破口呢?我们迅速与自治区检察院负责代表委员联系工作的负责人联系,获得广西五级(全国、自治区、地市级、县、乡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人数,高达数万名。
“就这么干!”经过反复研判,何重任处长下了决心,并迅速向院党组汇报。内容包括,宣传工作要转变观念,树立大宣传、立体宣传的新格局;增强检察宣传的针对性,把对代表委员宣传检察工作作为宣传工作的重点,大力推进为代表委员订阅《检察日报》等检察报刊杂志,让代表委员更多地了解检察工作,理解检察工作,支持检察工作;大力开展争创全国检察宣传先进院创建活动。等等。
对于新宣传工作方案,自治区检察院党组给予充分肯定。崔智友检察长每到一处调研,都要求当地检察机关高度重视代表委员联络工作和检察宣传工作。何重任处长到各个院指导工作时,也积极推进为代表委员订阅检察报刊工作。记者站积极培育全国、全区检察宣传先进单位。
经过一年的努力,《检察日报》在广西的发行量由1万多份迅速上升到2万多份,实现了翻番。阵地建设的大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广西检察新闻宣传接连迈上新台阶,实现了全国检察新闻宣传先进单位零的突破,当年荣获全国检察新闻宣传先进单位的就有7个院。
历史的终结
广西检察宣传工作的突出成效,获得检察日报社党委的充分肯定和多次在全国会议上表扬。报社迅速派出工作组到广西组建《检察日报》第22个分印点,经过一个月的考察、评估以及合作洽谈,分印点最终确立在南宁日报印刷厂。2015年1月1日,第一份在广西印刷的《检察日报》从隆隆的机器中流淌出来,并被迅速发送到全区各地,广西读者只能看到3天前的《检察日报》的历史就此结束。
此后数年,广西的《检察日报》发行工作迅速跃居全国前列,广西检察宣传报道工作也凭借检察宣传阵地的扩展大施拳脚,在《检察日报》上频频唱响“广西检察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