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云港市应急水源地工程(蔷薇湖水库)生态工程关键性技术设计与实践

2018-04-04潘荣生

江苏水利 2018年3期
关键词:沉水植物连云港市蔷薇

潘荣生 ,宋 力,刘 婷 ,刘 浩

(1.连云港市通榆河北延送水工程管理处,江苏 连云港 225000;2.江苏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材料结构研究所,江苏 扬州 225002)

1 项目背景

连云港市历来为水资源贫乏地区,蔷薇河是目前连云港市区主要饮用水水源地。蔷薇河全长97 km,连云港市境内全长约59 km,主要支流有民主河、马河、沭新河、鲁兰河和乌龙河等。连云港市上游来水主要依托江淮水北调,蔷薇河是其主要骨干道,但连云港地理区域处于江淮水北调之末级渠道,整个调水线路长,因受沿途企事业生产用水及居民生活排放废水的影响,导致蔷薇河水质会经常出现波动季节性超标,当有水质污染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将会导致严重影响蔷薇河在连云港区域内的供水。在此背景下,江苏省发展改革委员会陆续对连云港市应急水源地工程(蔷薇湖水库)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报告进行了批复。工程于2014年6月陆续开工,2016年4月通过合同工程完工验收,2017年6月通过了连云港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组织的投入使用验收。

连云港市应急水源地工程位于连云港市海州区锦屏镇、东海县张湾乡境内,蔷薇河南岸,东以通榆河为界,西以汾灌高速为界,占地约2.93 km2。该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为:在每年6~8月份蔷薇河水质超标期间,新建蔷薇湖水库以满足连云港市至少7天的应急供水量,日水量为70万m3/d。在其它时段发生地方性水质污染事件时,利用该水库的蓄水量,以满足市区至少连续14天供水量要求。湖区供水水质应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

图1 工程总体布置图

按功能划分,湖区工程划分为取水工程、净化区工程及蓄水工程2大部分(详见见图1)。取水工程主要包括穿蔷薇河大堤取水涵闸1座、9 m3/s的取水泵站1座;净化及蓄水工程包括4个功能区,分别为:预处理区、复合湿地净化区、沉水植物区、深度净化区。水库有效库容约650万m3。

2 水质净化工艺设计

2.1 工艺设计原则

遵循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现代水利工程学等基本原理,采用健康生态功能的设计理念,针对蔷薇河水质特点,紧抓影响水质净化效果的制约因子,生态净水工艺的选取原则为:相对成熟、效果可靠、技术先进。生态工程中水生动植物的配置应合理,从而构筑成健康、良性、可持续的生态净化系统,同时应根据地域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处理生化处理等技术,对原水进行生态净化,改善原水水质[1]。

2.2 工艺流程

采用组合生态湿地为主体的生态处理技术。复合表流湿地技术的核心单元为:预处理单元、组合生态湿地单元(挺水植物及沉水植物)、深度净化单元[2](详见图2)。

图2 净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组合生态湿地由2段构成:前段为复合表流湿地净化区,后段为沉水植物净化区。复合表流人工湿地是在传统表流湿地的基础上的改进型,主要是通过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地形塑造等构建,根据昼夜水位变化较大有利于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生长的自然特点,模拟水位的周期性变幅,充分利用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地形构成的复合系统吸收、拦截污染物,达到有效控制水体污染物及氮磷营养水平的效果。后段沉水植物区主要是通过生长于不同季节的沉水植物组成,以保持全年常绿的生态作用。工程的蓄水功能区为深度净化区,在此区域深浅水过渡区种植沉水植物,同时投入底栖贝类及各级水生动物,在湖中心设置超级水动力装置,从而形成稳定的水生态系统,来维持水质品质。

3 工程区域布置

3.1 取水工程

取水工程主要包括1座取水涵闸、1座9 m3/s的单向取水泵站及引水明渠。在预处理区与蔷薇河大堤之间布置工程取水泵站,蔷薇河外设置取水涵闸,并在泵站的前池设置自库区引水渠进入深度净化区。蔷薇河水质优于地表水Ⅲ类似时,可以关闭取水泵站,启用自库区引水渠直接向深度净化区供水;蔷薇河水质在劣于地表水Ⅲ类,但在设计水质范围内时,关闭自引涵管,由泵站提升至预处理区;蔷薇河水质劣于设计水质的最大浓度时关闭取水泵站和库区引水渠。

3.2 净化及蓄水工程

3.2.1预处理区

(1)预处理区是本工程设计的前置单元,通过曝气和平流沉淀及生物接触措施,主要去除NH3-N、TP及CODMn,单组水流从预处理区的东端向西运行至最西端后折向东,水流呈倒“S”型,流程约1200 m。预处理单元设置沉淀区、增氧区、人工介质区、出水区等。

(2)预处理区前端设置进水渠,原水从进水渠进入预处理区后经配水挡板1、2配水后进行沉淀;水体经沉淀后进入由16台微泡增氧机组成的增氧区;水体在富氧后经配水挡板3、4进行配水;配水后水体进入由20道组合填料和土工布等组成的人工介质区进行拦截、吸附等净化处理;人工介质处理后经配水挡板5、6经出水区进入总收集渠。

(3)预处理区四周水面下1.2 m种植了耐寒的苦草、狐尾藻、伊乐藻及菹草等水生植物,有效吸附泥沙,增强净化功能,同时在出水区种植了菱角、睡莲,景观效果好。

3.2.2复合表流湿地净化区

(1)复合表流湿地净化区是组合生态湿地的前段部分,是工程的重要处理单元,由浅滩深沟的微地形塑造和挺水植物与沉水植物复合构建,主要通过大面积的浅滩区去除CODMn、植物的拦截与吸收去除TP、植物的吸收去除NH3-N。

(2)复合表流湿地净化区分A、B 2组运行,A组内部分为9个处理单元、B组内部分为6个处理单元,每个单元的最大处理水量0.65 m3/s。其中根据地形条件,A组内的ⅡA-1区、ⅡA-5区~ⅡA-7区采用“S”型布置,其余5个单元采用顺水流“一”型布置;B组内各单元全部采用“S”型布置。处理单元内部设置2次、3次配水河和通风河。在1条通风河上设置1座带控制设施的放空管。在收集渠A上设置8处Φ800的超越管。

(3)复合表流湿地净化区滩面种植了黄菖蒲、再力花、香蒲、芦苇等挺水植物,配水河及通风河内种植金鱼藻、刺苦草、轮叶黑藻、穗状狐尾藻、伊乐藻、菹草等沉水植物。

3.2.3沉水植物处理区

(1)沉水植物处理区[3]是生态湿地系统的重要保障单元,本工程共设置有3组沉水植物区,分别在铁路西侧东南角的沉水植物A区、铁路东侧中部的沉水植物B区及东南端的沉水植物C区。主要通过植物的吸收去除NH3-N。

(2)沉水植物区分A、B、C 3区运行,其中A区内部设置1条导流堤,B、C区通过渠道相连通。

(3)水生动植物配置

该区主要种植了金鱼藻、刺苦草、轮叶黑藻、穗状狐尾藻、伊乐藻、菹草等净化效果好的沉水植物,快速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发挥生态系统净化功能。种植于库底及水下斜坡,并考虑不同季节品种的套种。同时为快速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除种植水生植物外还需投放一定的水生动物,初步选用乌鳢、鳜鱼、鲶鱼、鲢鱼、鳙鱼、蚌、螺等,其中鱼类投放约4500尾(规格>50 g/尾),蚌和螺投放300 kg的成体。

3.2.4深度净化区

(1)深度净化区是末端单元,通过前段复合湿地净化及沉水植物区CODMn组成结构的改变,该区主要是通过构建稳定、健康的生态系统,利用生态系统的自净功能稳定并进一步降低原水的营养盐水平,抑制藻类的生长及爆发,保持水质在Ⅲ类水标准,保障饮用水源地供水安全[4]。

(2)沿库周设置种植平台种植水生植物构建生态系统;在库内投放水生动物;利用复合表流湿地净化A组内的超越管、蔷薇河取水涵闸的自引涵管、库内侧北端的排空渠、库内南端的排空预制砼管、太阳能曝气机等设施进行水动力联合联动;在2.0 m高程处,沿库周一圈设置18 m宽的沉水植物种植平台,在平台末端设置0.5 m高,顶宽1 m的土坎,土坎上种植挺水植物。

(3)水生动植物配置

该区动植物配置品种与沉水植物区品种相同,水生植物种植金鱼藻、刺苦草、轮叶黑藻、穗状狐尾藻、伊乐藻、菹草等净化效果好的沉水植物,快速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发挥生态系统净化功能。同时除种植水生植物外还需投放一定的水生动物,初步选用乌鳢、鳜鱼、鲶鱼、鲢鱼、鳙鱼、蚌、螺等,其中鱼类投放约26250尾(规格>50 g/尾),蚌和螺投放1750 kg的成体。

(4)太阳能曝气系统设计

蔷薇湖一经建成,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其生态系统将处于有待健全的亚健康阶段,水体抗干扰能力较低,易产生水体温度分层、水底缺氧等情况。太阳能循环复氧技术以太阳能为动力、以高效的水循环为机理对水体进行充分深层搅动、增氧及生物化学降解,从而实现对综合水体品质的提高,对蓝绿藻类水华进行近效控制。同时,利用低强度连续增氧有利于氨氮去除的机理,进一步降低湖区中氨氮的含量(详见图3)。

图3 太阳能水生态修复机理

太阳能循环复氧设备外40 m为水体去层化的有效影响半径,设备外50~100 m为过渡区。为增加深度净化区水体动力,增强水体的富营养化防治能力,在深度净化北部和中部各设置6台,共计12台太阳能曝气机(详见图4)。太阳能曝机带有储能功能,单台曝气机太阳能板有效功率>240 W,有效流量>30 m3/min。

图4 复氧机理

3.2.5库区建筑物工程

为保证工程系统的正常运行,满足应急水源地库区引水、供水的功能要求,库区布置了防护及功能分隔堤、各类排灌水渠道体系、全场控制闸群、溢流堰等建筑物。

4 工程运行效果

蔷薇湖水库自2016年7月试运行以来,根据多次水质监测结果,湖区水质监测指标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以上,NH3-N和TP等指标更是能达到Ⅱ类甚至Ⅰ类水质标准,湖区水质基本达到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要求,能够满足连云港市正常原水供应。

通过湖区生态系统维护管理,保障以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为主的湿地生态系统快速达到健康稳定状态。数10种水生植物、湿生植物及陆域植物,呈现了随地形特征改变的植物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结构,营造出了一片景色秀美、空气清新的湿地生态景观[5]。同时,大面积的湿地水面吸引了数量众多的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及鱼类等动物的栖息和繁衍,大大提高当地的物种多样性,生态效益显著。

5 结语

本工程利用生态湿地净化技术措施,保护原水与改善提升水质,同时利用本工程的蓄水量,满足市区最长连续14天的应急原水供应需求,保障了城市供水安全。为更好地发挥工程效益,建议做好以下几点[6]:

(1)开展地区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和水源地保护办法或条例的制定,以法规的形式保障水源地水质安全;

(2)进一步研究水源地运行管理方案,以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运行管理体系;

(3)加强对区域污染源的治理,控源减污。

参考文献:

[ 1 ]张俊,朱雪诞,李巍,等 . 河网地区微污染饮用水源地生态处理工程的设计研究 [ J ]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07):51-53 .

[ 2 ]吴晓东 . 浅谈水生态技术在蔷薇湖建设中的应用[ J ] .治淮,2013(12):27-28 .

[ 3 ]吴巍巍 . 蔷薇湖生态净化水源工程蓄水规模研究 [ J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4(08):55-57 .

[ 4 ]于龙娟 . 生态净化原理在桐乡市应急水源地工程中的应用 [ J ] . 浙江水利科技,2012(03):24-26 .

[ 5 ]许海,朱广伟,秦伯强,等 . 氮磷比对水华蓝藻优势形成的影响 [ J ] . 中国环境科学,2011,31(10):1676-1683.

[ 6 ]连云港市应急水源地工程(蔷薇湖水库)初步设计报告[ R ] .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2013 .

猜你喜欢

沉水植物连云港市蔷薇
连云港市实施“智云安全护航工程”
抚仙湖近60年来沉水植物群落变化趋势分析*
洱海沉水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最大生物量估算
蔷薇满架,好眠一夏
沉水植物生长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莲年有鱼》
沉水植物种植工程实施后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以武汉紫阳湖为例
学习母鸡
花开恣意是蔷薇
蔷薇白发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