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议论逻辑—合理判断、有效推理

2018-04-04梅琴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

作文新天地 2018年7期
关键词:木兰人情规则

◎梅琴  浙江省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

严涛  浙江省嘉兴高级中学

界定概念是逻辑思维的起点。界定概念,为我们做出合理判断并进行有效推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探讨,在议论文写作时如何对核心概念进行恰当的判断。请看2017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

预测,是指事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材料第一句话是对关键词“预测”的解释。第二句话包含了两个信息。首先,“生活充满变数”是对“预测”这一关键词的限定,强调对生活的预测;如果没有扣住这一关键词进行论述,就偏题了。其次,有人“乐于接受”,有人“则不以为然”,说的是对生活预测的态度。由此可知,材料的核心概念是“预测生活”。材料意在引导我们在思考生活的前提下,论述“预测生活”的重要性。

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对核心概念做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角度一:进行肯定判断,赞成“预测生活”。比如,有预测才有前进的动力和路径;机遇常给有准备的头脑;不能只是低头走路,应当抬头看路;科学理性的预测能帮我们制订规划做出相应的预案和行动准备;所谓的“生活充满变数”“不要预测”是为自己随波逐流寻找的借口。角度二:进行否定判断,不赞成“预测生活”。例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变是生活常态,无可预测;着力把眼前的事做好;生活如果完全拘泥于预测,也会变得索然无味;过于倚重对未来生活的预测,也会使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当下的生活与感受。角度三:进行辩证判断,从偏重一者、兼顾“预测”与“变数”的角度辩证地来谈。比如,生活的大部分是不可预测的,但我们应当乐观地对待生活,永远保持预测美好生活的希望;生活要预测,但也要尊重生活的“变数”。从立意的层次看,角度三的立意层次最高,它让单一概念的判断带上了辩证的色彩。

当材料只有一个核心概念,我们就可以直接做出对核心概念的判断。如果材料中有两个以上核心概念的,就要辨明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2014年到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都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核心概念:“门”与“路”、“文品”与“人品”、“虚拟”与“现实”、“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和“心灵之书”。判断核心概念关系的过程,其实就是我们在辩证思考概念间逻辑意义的过程。一般来说,概念之间的关系主要有并列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条件关系、对立统一关系、混合型关系这几种。

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作文材料:

一群游客在排队上厕所,一个小孩实在是憋不住了,就上来,插在游客前面。游客们也十分同情理解他,但小孩的妈妈却上来要把他拉回去,不少游客为小孩说情,小孩的妈妈说:“规则就是规则,谁也不能破坏。”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议论文。

我们先找出两个核心概念:规则和人情。再来确定核心概念之间的主次。两者的主次显然是规则高于人情;或者说规则为主,人情为辅。进而判断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以下是一些同学的判断和思路。

判断(一):虽有主次,但可以是并列关系。如不违规则,不失人情;既要规则,又要人情。

思路:

提出观点:人情当是规则下的人情,规则应是人情的规则。

分析论证:人情必须接受规则的约束。

规则是人情的凝练与升华,是最大的人情。

不能有为所欲为的人情,也不能囿于规则,铁板一块。

不违规则,不失人情,方成和谐之社会。

判断(二):选择关系。如规则至上;人情之上,必有规则。

思路:

提出观点:人情之上,必有规则。

分析论证: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对生活的安定、社会的和谐的作用。

当规则与人情发生冲突时,应以规则作为第一标准。

如若让人情凌驾于规则之上,则会对社会生活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

判断(三):对立统一关系。如有人情的规则更温柔,规则中应该蕴含人情味。

思路:

提出观点:有人情的规则更温柔。

分析论证:在适当的情境讲究人情,规则才不会变成束缚。

人情可以完善或改变不合理的规则。

若人情逾越规则只能触碰冰冷的法律。

判断(四):递进关系。如要人情,更要规则。

思路:

提出观点:要人情,更要规则。

分析论证:由人构成的社会,人情不可缺。

没有规则的人情社会是无序混乱的社会。

规则,彰显公平,保障人情。

判断(五):条件关系。如只有尊重规则,才能彰显人情。

思路:

提出观点:只有尊重规则,才能彰显人情。

分析论证:人情感性,规则理性,感性要接受理性的约束。

规则,彰显了公平,保障了人情。

尊重规则,适当变通,能更好地执行规则。

再看一个材料。

钉钉子有讲究:要“稳”,把牢方向,“稳”住钉子;要“准”,紧盯目标,“准”确集中发力;要“深”,保持力度,“深”入木头或墙体。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钉钉子的讲究加以评说。

材料里有三个核心概念。我们要阐明钉钉子的三种讲究“稳”“准”“深”之间的逻辑关系。三个概念之间是混合型关系,即多个概念间混合了并列、条件和递进等关系,这也是多元思辨常见的关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稳”是基础,“准”和“深”是条件,那么“稳”和“准”“深”之间是递进关系,“准”和“深”之间是并列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深”是结果,“稳”和“准”是前提条件,那么“稳”“准”和“深”是条件关系,“稳”“准”之间是并列关系。还可以这样理解:钉好钉子,“稳”“准”“深”缺一不可,那么三者是并列关系;钉好钉子,要先“稳”后“准”再“深”,那么三者就是递进关系。

辨明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让我们明确写作的侧重点,能引导我们在行文过程中辩证分析,二者兼顾,不至于遗漏某一个概念。

做出合理判断。辨明核心概念的关系后,就应该是进行有效推理,搭建文章框架了。下面,我们以具体的例子来学习有效推理的方法。

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在某喜剧演员将木兰表演成一个好吃不孝、被骗从军、遭人暗算却因祸得福的花痴傻大妞形象后,要求该演员及电视节目组公开道歉。不久,六小龄童认为恶搞《西游记》的影视剧创作者也要道歉。

对此,网上意见不一:有赞同道歉的,认为恶搞不等于创新,不能为博眼球将经典恶俗化;也有不赞同道歉的,认为创新不必设置禁区,可以突破传统藩篱,进行二度创作。

该不该道歉,你怎么看?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写篇800字以上的议论文。

这个材料中的核心概念很清楚,“该道歉”和“不该道歉”。概念也不需要界定。概念之间的关系是是非取舍的选择关系,即概念间的两种可能性要有所取舍选择,不能兼有,你必须有明确的选择,不能含糊其词、模棱两可。

我们围绕“应该道歉”这个判断进行有效推理,为“应该道歉”寻找理由。

第一步,看近处,分析材料,思考三点。①谁应该就什么事道歉?某喜剧演员、电视节目组和影视剧创作者应该就恶搞文学经典道歉。②具体来说,某喜剧演员是怎样恶搞木兰的?将木兰表演成一个好吃不孝、被骗从军、遭人暗算却因祸得福的花痴傻大妞形象。③恶搞等于搞笑吗?违背了传统道德、价值认知的搞笑才是恶搞。由此得出结论,某喜剧演员、电视节目组和影视剧创作者已经超出了搞笑的范围,属于恶搞。恶搞违背了传统道德、价值认知,应该道歉。

第二步,看远处,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推究可能产生的结果。①他们为什么要恶搞文学经典?制造噱头,取悦观众、博取眼球,提高自己的受关注度、收视率或票房。②这样恶搞的结果如何?得不偿失,不但被要求道歉,损坏了演员的自身形象,还损害了传统经典形象。由此得出结论:为博眼球而恶搞,损坏了演员的自身形象,严重违背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的精神,挑战了民族文化心理的底线,尤其是误导青少年,这种做法是得不偿失的,所以不该这么做。

第三步,看深处,思考现象存在的意义、价值、影响或者危害。①你认识的木兰形象、《西游记》形象是怎样的?木兰是勤劳、忠孝(替父从军、为国尽忠)、不图富贵、不慕荣华的高洁、完美的中国女性形象;《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也是各有为中国人认同的鲜明特点,比如猪八戒的好吃懒做。②被恶搞的对象对于中华民族意味着什么?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木兰凝聚着中国人对中华女性美的赞美意识,寄寓着中国人的英雄情结,更蕴含了历史文化、审美教育的意义;《西游记》中的形象也蕴含了历史文化、审美教育的意义。③这样恶搞有什么影响或危害?这种不尊重传统的恶搞,首先是对价值判断的颠覆。正面人物变成了反面人物,价值判断就完全被颠覆了。其次,恶搞会颠覆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久而久之,人们对传统经典的敬仰与敬畏之心也就逐渐消失,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就成了空话。再次,恶搞会导致文化认同危机的蔓延。④好的喜剧作品应该是怎样的?喜剧能承担责任,挖掘人性,针砭时弊,弘扬正能量。恶搞限制了喜剧,喜剧把自己的路走窄了,恶搞和演绎网络段子,已经成为喜剧程式化的表达方式。所以,绝不能允许这样的恶搞存在,这种行为必须道歉。

第四步,看别处,看看别人(国)是怎么做的,借鉴别人(国)的做法,会帮助我们明确方向。①别人(国)是怎样看待木兰的?喜欢搞笑的美国,在动画电影《花木兰》中虚构了许多滑稽搞笑的情节,但从未对花木兰身上的真善美进行恶搞,没有贬损英雄花木兰的形象。②别人(国)是怎样对待经典的?罗贯中对《三国志》演绎了一番,塑造了众多鲜活的艺术典型,但并未颠覆恶搞;吴承恩对《大唐西域记》演绎了一番,改编了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也并未颠覆恶搞玄奘;世界各国根据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改编的戏剧、电影超过百部之多,有的表现手法荒诞怪异,匪夷所思,但从未颠覆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忠贞爱情。③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沿用积极正面的创作取向,充分发挥想象力,守住职业底线,尊重和观照民族的传统记忆和核心道德,用娱乐精神,创作出有深刻内涵的喜剧。

看“四处”——分析材料;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推究可能产生的结果;思考现象存在的意义、价值、影响或者危害;借鉴别人的做法,启示自己的做法。步步深入,在有效推理中引导自己的思维走向全面和深刻。有了这样的思考,框架搭建也就水到渠成了,我们只要按这样的逻辑将找到的理由串联起来,就能搭建出一个层层递进的文章框架。

大家不妨按照这个方法,试试围绕“不该道歉”这个判断进行有效推理。看近处,分析材料:恶搞版木兰中的木兰最终有没有成为英雄?恶搞版《西游记》师徒有没有取到真经?如果木兰还是英雄、师徒取到了真经,能说恶搞版颠覆了传统认知吗?再看远处,探究原因,推究结果:要创作者道歉的人持什么心态,他们有足够的宽容大度吗?从创新的角度看,道歉的结果是什么,还有人敢创新吗?接着看深处,思考本质,分析意义影响:这些创作的本质是什么?艺术创新需要什么样的环境?如果没有了艺术的夸张变形,喜剧还能称之为喜剧吗?最后看别处,借鉴别人:我们有没有叫夸张的抗日神剧的创作者道歉呢?

大家试着回答这些问题,看看能不能找到不道歉的理由,想想能不能搭建起写作框架,问问自己的思维有没有深刻起来呢?

猜你喜欢

木兰人情规则
永远不要透支人情
我和虎“木兰”的酸甜苦辣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不近人情是近人情
Mulan Mulan
奥斯卡的规则变了!
人情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