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故事中的狗

2018-04-03

特别文摘 2018年2期
关键词:努尔哈赤梨花

狗救驾

传说,努尔哈赤年幼时母亲去世、家道中落,于是投靠到明辽东总兵李成梁部下当差。由于他聪明伶俐,李总兵便将他收在身边当作亲兵。有一天,李成梁突然接到皇上密旨,说是天上紫微星降落人间,东北地方有天子异象,派李成梁即刻缉捕。可是一晃过了半年,李成梁还是没发现“天子”踪迹,因而总是闷闷不乐。

这一天,他叫努尔哈赤打来洗脚水,为他洗脚,李成梁想开开心,便得意地叫着努尔哈赤的小名说:“小憨子,你知道我为什么能当上总兵吗?那是因为我脚上长了七颗黑痣。”努尔哈赤听了不以为然地说:“不瞒帅爷,我脚上也长了七颗红痣呢!”李总兵一听,大吃一惊,按照民间说法,脚踏北斗七星乃帝王之相,但他毕竟历练多年,老谋深算,于是不动声色,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一样。

晚上,他兴冲冲回到寝室,得意地向爱妾梨花炫耀,准备明天一早把努尔哈赤押解进京邀功领赏。梨花知道若是将这个勤快忠厚而又聪明伶俐的年轻人送到京城,肯定就没命了。

于是她假意奉承李总兵一番,等他睡熟后,悄悄跑到门房叫醒努尔哈赤,把实情告诉他,让他深夜逃走,努尔哈赤临走前跪倒在地叩谢梨花说:“他年得志,先敬夫人,再敬父母。”说罢,偷骑了一匹大青马,带着平时豢养的老黄狗,匆匆向长白山驰去。

第二天,李成梁不见了努尔哈赤,到后院一看,不禁大惊失色,原来梨花已用一抹白绫吊死在柳树下。他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勃然大怒,一面叫人将梨花解下鞭笞,一面火速派人追赶努尔哈赤。

据说从此每年黄米熟了的时候,也就是梨花夫人上吊那天,满族人都要在门前插上柳枝,以示对梨花夫人救主的敬意。

且说努尔哈赤跑了一夜,人困马乏,刚准备下马休息,忽听后面人喧马啸,知道追兵快追上来了,他一拍大青马,又向前跑去。也真怪,这匹大青马如有神助,风驰电掣一般,不一会儿就将追兵远远甩在了后边。后来,大青马跑得浑身是汗、气喘吁吁,活活累死在地。努尔哈赤惋惜地说:“他日若能夺得天下,绝忘不了‘大青!”后来,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即位,遵照努尔哈赤的诺言,把国号改为了“大清”。

大青马累死了,努尔哈赤只得徒步逃走,但是李成梁的人马穷追不舍,眼看就要追上了,他急中生智,藏进了前面的草甸子。追兵赶到,只见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怎么才能找到人?士兵们灵机一动:放火烧了这片草甸子,不就把努尔哈赤烧死了吗?于是,不一会火光四起,浓烟滚滚。

这时努尔哈赤已经跑得精疲力竭,躺在草地上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当他醒来的时候却觉得自己好像躺在了水泊之中,站起来一看,周围的草都已烧光了,只有自己心爱的老黄狗累死在身旁。

这才明白一定是黄狗跳到水洼将身子弄湿,再回来将草和衣服弄湿,才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他顿时痛哭流涕道:“你救了我的命,我永远不会忘了你的恩,我要叫我的子孙永远不许杀狗、吃狗肉,不穿戴狗皮帽子和衣服。”

努尔哈赤埋葬了老黄狗,听见后面马蹄人声,回头一看,原来追兵又上来了。努尔哈赤心中大乱,心想这回无路可逃了。正在这时,只见黑压压的一大群乌鸦朝他扑来,他急忙匍匐在地,想躲过乌鸦再跑,哪知道乌鸦却俯冲下来,紧紧叼住他的衣服。这时追兵已到,没有办法,他干脆躺在地上装成死人,一动也不动。

奇怪的是,许多乌鸦层层落在他身上,似乎在啄他,却也不疼。追兵赶到一看,见这么多乌鸦在啄尸寻食,没有理会又向前追去。努尔哈赤这才知道乌鸦是有意救他一命,从此,他立下誓言,要让子孙后代善待乌鸦。现在辽阳以北,有一个地方名叫老鸽滩,据说就是当年努尔哈赤遇鸦得救的地方。

努尔哈赤戎马一生,统一了女真,平定中国关东部,建立后金,割据辽东,为大清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康猧乱局

《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一日,明皇与亲王弈,命贺怀智独奏琵琶,妃子立于局前观之。上欲输次,妃子将康国猧子放之,令其局上乱其输赢。上甚悦焉。”

这段古文译为现代汉语为:“有一天,唐明皇与一位亲王(据考证是宁王李宪,唐明皇的大哥)下围棋。特命宫廷乐师贺怀智弹奏琵琶助兴,杨贵妃则站在棋盘前面看棋。看着看着,发现皇上的棋形势不妙、必输无疑,此时杨贵妃连忙把怀里抱着的一只康国进贡的哈巴狗扔到棋盘上,让哈巴狗把双方的棋子搞乱,无法再计算输赢。唐明皇有台阶可下,当然龙心大悦,非常高兴。”

这个故事,在唐人段成式的《酉阳杂俎》、宋代乐史的《杨太真外传》中也有类似记载。后来成为著名的围棋典故“康猧乱局”。

那么,“康国猧子”的“猧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查《辞海》可知,“猧”字(音如窝),意为供人玩弄的小狗。据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研究称:“《太真外传》有康国猧子之记载,即今外人所谓‘北京狗,吾国人则呼之为‘哈巴狗。”清朝人仍称哈巴狗为“猧子”或“拂菻(音如凛)狗”。日本学者白鸟库吉认为,“康国猧子”即拂菻狗的一种,依据是《旧唐书·高昌传》:“又献雌雄狗各一,高六寸,长尺余,性甚慧,能曳马衔烛,云本出拂菻国(一般认为,拂菻国指的就是东罗马帝国)。中国有拂菻狗,自此始也。”《清稗类钞》中也说:“拂菻狗,较常狗倍小,今为京师土产。”

由此可知,所谓“康国猧子”,其实就是哈巴狗中的京巴狗。京巴,也称北京狗、狮子狗、袖犬等,世界知名度极高,2000年前后曾在威斯敏斯特世界犬种大赛上连续三届获得观赏类总冠军称号。要知道,威斯敏斯特世界犬种大赛相当于人类的奥运会啊!

据《北京地方志·人民生活志》考证,唐代时,“猧子”自西域传入中国,首先作为贡品进入皇宫后院,成为妃嫔们的宠物。杨贵妃,作为最受宠爱、地位最高的妃子,当然是“康國猧子”即京巴的优先拥有者。唐之后,“猧子”逐渐传到民间,成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在历代宫廷驯养师的努力下,“猧子”传入中国后其形象产生了一定变化,主要是毛色更丰富、体态更美观了。唐代时,猧子以毛色纯白为上品,有唐诗为证:“白雪猧儿拂地行,惯眠红毯不曾惊”(唐王漄《宫词》)。据此推断,杨贵妃放狗乱局的狗应为白色京巴无疑。现代人作《康猧乱局图》,把猧子画成黑白杂色狗,是明显的错误。当然,唐代也有杂色京巴,唐人的《簪花仕女图》中贵妇遛狗的画面,画的就是黑白相间的京巴狗。清代宫廷里则以毛色金黄者为贵,当下又以白色京巴最值钱。十分有趣的是,与京巴在中国世代繁衍、家族兴旺的状况相反,其原产地却早已绝种了。原来,欧洲及中亚自东罗马帝国后,战乱不休,民生艰难,猧子即拂菻狗因而失传。以致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时,京巴反而成了西方人不认识的稀罕物。英军撤退时将5只京巴带回英国,从此京巴才以“北京狗”之名在英国繁衍并迅速走向欧洲、走向世界,进而在世界犬种大赛上夺冠。

搞清了猧子的由来,还有一个问题:“康国猧子”的康国是个什么地方呢?古籍中的康国,位于今之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首都撒马尔罕一带。汉文帝时代,在今新疆北部由月支部族建立的月支国(也称月氏国),被匈奴和乌孙联军消灭。以昭武九姓为主体的大部月支人逃至中亚地区各自建立了小邦国。其中以康为姓的月支人在撒马尔罕一带建立了康国,并成为“昭武九姓”的中心(《新唐书》以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为昭武九姓)。魏晋南北朝至隋代,康国一直臣服于实力强大的突厥。李唐王朝建立后,李世民打败了突厥,突厥降唐。此后,康国和突厥一样成为大唐的藩属国,“奉中原王朝政朔”(即遵从奉行唐朝的年号和历法,以示对中原王朝的拥戴和服从),其国王由唐朝皇帝册封。如:唐高宗永徽年间以其地为康居都督府,授其王拂呼缦为都督。公元696年(万岁通天元年),武则天封其大首领笃娑钵提为康国国王。公元712年大食国(即阿拉伯帝国)攻破康国都城,国王乌勒伽投降并缔结和约,但于719年(唐玄宗开元七年)复上表请唐助其反抗大食。744年(唐玄宗天宝三年)唐封其子康国王咄曷为钦化王。在盛唐之前,康国一直同大唐关系密切,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唐僧玄奘西游取经时还曾到过康国。康国一直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但是,安史之乱后,大唐国势衰微,内忧外患,自顾不暇,无力再帮助康国,致使康国被大食吞灭。亡国后的康姓月支人大部做了大食国顺民,小部分东迁回到新疆罗布泊一带,成为汉族“百家姓”中康姓的祖先。

综上所述,杨贵妃“令其局上乱其输赢”的康国猧子不是猫,而是京巴狗,这是确凿无疑的。

义犬护主

在民间流传着许多义犬的传说故事。

民国时期,山西有个商人在旅行途中曾在一个凉亭休息,并在此丢失了两千枚银圆。他走后,他的狗一直在此看守这个钱袋,直到死亡。几年后,待商人再次来到凉亭时,发现他的爱狗已经腐烂,而它的身下仍然压着他那个装着银圆的钱袋。主人因此给它立了一个亭子,取名“义狗亭”。山东青州有“义狗运粮”的传说,说的是青州城被匪盗围困,城中一家姓孫的粮食几乎吃尽了,每天只好熬粥充饥。他家里养着的一只大黄狗,从城脚下的阴沟里潜出去,在老宅的门外狂吠。主人家发现它带来的一封求援信,从而知道了城内的情况。大黄狗经历千辛万难,带了一袋米进城,从而挽救了全家性命。后来才等到了救兵。

朝鲜族的《母狗救子》也是一个义狗故事。故事说:有个姓郑的两班,结婚多年,没儿没女,就又娶了一房妻子。娶二房后,二房还没怀上,大媳妇就有了身孕。二房媳妇很是嫉妒。女人临产时,郑两班要进城赶考,他请了接生婆后就进城去了。大媳妇生了个儿子,可嫉妒的二媳妇早已用钱买通了接生婆,接生婆用计把孩子扔到后山的一个土坑里。郑家养了一条狗,这狗刚下过崽。它跟着接生婆到后山,然后叼来软草盖住婴儿,给孩子吃狗奶。从此,它天天跑到后山,用自己的奶汁喂养着这个弃儿,夜里还守在身旁。直至郑两班回来才把孩子还他。

仡佬族吴姓始祖有个独生仔,名叫勒殿,生下来刚三个月就死了娘,没有奶吃,没有衣穿,冻僵了。父亲以为儿子死了,哭得很伤心,把他放在大门背后的狗窝里,转身出去叫村上的老人来帮忙拿去埋葬。父亲走后,母狗回到窝里睡觉,勒殿得到暖气,苏醒过来了,找奶吃,摸到狗奶,便吸了起来。父亲领着村上老人回来见到这个情景,很惊奇,都说他们家里养了一条神狗。从此以后,父亲每晚都让勒殿跟母狗睡在一起,让他吃着狗奶一天天长大。父亲死后,这只狗就成了勒殿唯一的亲人,走到哪里带到哪里,形影不离。有一天,勒殿出去喝醉了酒,回来的路上躺在山岭上睡着了。突然,山岭起火,到处烧得噼啪响,火苗一股一股往上蹿。眼看大火就要烧到勒殿身边了,那只狗急得汪汪大叫,一会用舌头舔舔主人的脸,一会用嘴不断摇动主人的脑袋。可勒殿还以为有人在给他灌酒,就迷迷糊糊说:“不要了,不要了。”老母狗坐在主人身边伤心流泪。山火越烧越近了,主人还没醒过来。那只狗发现不远的地方有个水塘,便跑过去,跳进水中,裹上一身烂泥,来回把勒殿身边的草地打湿,不让火烧着他。等勒殿醒来时,发现周围一片焦土,老母狗坐在他身边只喘粗气,口中冒出白沫,立即把狗抱到怀里,心中十分难过。不久,老母狗病死了。为了报答它,勒殿给它修了一座坟墓,并传言子孙后代,从此以后不吃狗肉。

猜你喜欢

努尔哈赤梨花
春来梨花香
梨花美
梨花艳清明
梨花之歌
隐忍的最高境界
送你一树梨花白
《梨花里的白》
努尔哈赤的“刨树根”战术
李成梁收养努尔哈赤说的起源与演变
沙场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