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背景下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研究
2018-04-03柏雪曹明磊
柏雪 曹明磊
摘要:将生态经济理论融于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之中,阐述生态经济背景下环境成本的分类,以及环境成本确认、计量、披露、报告为逻辑思路的环境成本核算过程与方法。通过阐述新经济形态下环境成本控制的特点,探析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带来的影响,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生态经济;环境成本;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07.06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企业用环境恶化换取经济利益的老路已逐渐行不通。我国政府加快了建立健全的环境法律体系的步伐,促使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我国企业在生态经济这样的大背景下,必须寻求一条环境与经济双赢的发展之路,而这时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本文的出发点。
1生态经济与环境成本核算
1.1生态经济的涵义
生态经济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于过去的只关注经济利益,漠视生态恶化问题的发展模式,生态经济更加关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建立良好的生态系统。企业要将绿色生态的理念融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坚持绿色环保化的生产,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作为发展目标。
1.2环境成本概念及分类
1.2.1环境成本的概念
由于站在不同的科学角度和侧重点的不一致,学术界对环境成本的表述不尽相同,但都有一定的共性:企业的环境成本与自然资源的无害化利用、生态系统的维护是密切联系的,为此目的而产生的一切耗费和支出便划入了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范围。所以,本文认为环境成本的有着两层涵义:第一是提前预防环境污染产生和有效利用资源而发生的支出,意味着企业在事前为保护环境而做的努力;第二是在污染和环境破坏已经发生后,企业为弥补这一错误所支付的各项费用,反映企业因没有维护和恢复好环境而产生的损失。环境成本的内容包括环境污染防治成本、污染控制成本、资源循环利用成本及环境资源损失成本等。
1.2.2环境成本的分类
环境污染的类型和治理对策在不同行业有很大的差异,环境成本分类体现行业特性非常重要。
(1)按空间,环境成本可以分为内部环境成本和外部环境成本。
(2)按时间,过去环境成本的当期支出和当期环境成本的当期支出和未来环境成本的当期支出。
(3)按功能,分为防止未来可能发生对环境的恶劣影响和为弥补已产生的环境污染的耗费。
1.3生态经济对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影响
1.3.1拓宽了企业环境成本额核算内容
环境成本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它反映的环境成本内容与所在的环境紧密相连,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当前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核算基本上停留在污染排放支出、绿化支出、环保罚金等。而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背景下,环境成本的内容将拓展到为减低污染物排放和保护环境维护生态的各项成本。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品的生态设计、购进环保设备等为了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的成本等。
1.3.2完善了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方法
生态经济背景下,让环境成本的核算在传统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相比于传统的核算内容,有更多的丰富和完善。为了顺应新的经济发展趋势,势必要拓宽环境成本的核算范围,内外部的环境成本都将称为环境成本的核算内容。因此,企业也要根据需要改变环境成本的确认、计量、披露和报告的内容和方法,以达到发展生态经济的要求。如污染物的排放交易权成本、事前的环境污染预防成本和生产过程中污染物排放的监控成本都是传统的环境成本核算没有出现过的内容,这些新内容的会计处理需要进行深入探讨。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重点在于综合考虑企业所占用的自然资源、所消耗的能源和对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当这些因素变化时,环境成本的核算内容和方式都要做出对应的调整。
1.3.3拓宽了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内容和模式
我国著名会计学家郭道扬曾提出在绿色经济时代下,“建立会计第二报告体系”,明确指出该体系应包括资源消耗与环境平衡状况表,资源成本与环境成本对照表、水資源消耗与排污状况表、废气排放与大气污染危害的交叉表和企业(或地区)履行社会责任综合指标汇总表等五种报表。
由此看出,我国在环境成本的报告内容和方式都急需要一套可以参照的标准,使利益相关者可以清晰地取得需要环境信息。在生态经济背景下,投资者、政府和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更加关注企业实质上承担起的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的义务、采取的控制对策以及最后取得的成果。因此,为了适应生态经济发展态势,企业的环境成本的核算和环境信息的披露应该以利益相关者能获得所需的信息为目的来调整。
2生态经济背景下环境成本的核算
由于环境成本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特别是环境成本会随着所处的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些特征决定了环境成本的核算无法采用传统的计量方法,但是只要采用合理的估值技术,将企业生产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比较正确和恰当的表现出来就是可行的、有使用价值的。根据环境成本的特性,其核算原则是:第一,要比较全面的核算环境成本的重要方面,如既要核算环境预防成本、污染控制成本,还要核算资源的损失和循环利用等成本;第二,环境成本的核算应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环境成本核算和报告要真正体现其价值,要真正能为利益相关者所用。第三,核算方法要具有科学性,环境成本的模糊不确定性,意味着需要更加具有可行性的核算方法来使结果具有相对的可靠性。
2.1环境成本的确认
环境成本的确认原则和传统成本的确认大致一样,一方面是致使该项环境成本产生的生产经营行为真实发生了;另一方面是该项成本确实是关于环境的。不过由于环境成本核算的范围非常广,需要考虑的因素繁多,有些环境成本要素是不能被准确的计量的,所以,环境成本的金额能够被合理计量显得十分重要。此外,可以使企业未来经济效益提高的环境成本应该资本化,而企业的绿化费、排污费、环境污染的赔偿金等不会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支出,则该费用化。
2.2环境成本的计量
根据本文对环境成本的定义,认为在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对产品的研发、采购、生产、回收每个环节应采取相应的计量方法。其计量可分为以下三部分:一是在产品的设计及材料的采购阶段,为预防污染产生的研发费用和采购环保材料等成本的计量;二是在产品的生产销售阶段,污染物排放的监控成本的计量;三是在废弃物的处置阶段,如回收利用时的再生成本、不可回收时的处置成本的计量。总之,环境成本的计量方式的选择要适用于其核算的内容,比如在差额计量发下,企业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购买了环保设备,那么因设备具有环保功能而增加的支出就应该被确认为环境成本。而在全额成本法下,只要是因为环境问题而产生的费用,核算时全部计入环境成本。只要能将环境成本合理的计量,就是可行的。
2.3环境成本的披露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具体形式有四种:在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独立的环境报告披露、社会责任与其他活动合并披露。符合生态经济标准的披露模式应是:(1)让利益相关者能够更清晰的获得对他们有价值的信息;(2)让社会公众能更充分了解企业产品的生态化程度;(3)让投资者更准确地估算企业由于环境事项而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4)让政府能更清楚的了解企业的环境污染指数。然而,现实却是企业往往追求“个体经济利益最大化”,如果没有强大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让企业自发的承担社会责任、披露有效的环境成本信息较困难。因此,建立健全法律监督体系是重中之重。
3环境成本控制与其特点
3.1环境成本控制的涵义
对企业来说,在环境成本管理上除了要获取经济利益,还要重视环境成果的取得。因此,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下,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应有环境成本控制意识,真正控制好每个环节上产生的环境成本,尽量降低环境成本,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从时间的角度,既要管控好过去和当前的环境成本,还要预防性的控制将来的环境成本。从空间的角度,既要考虑与企业相关的自身的环境成本,企业还要分担因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带有公共性质那部分环境成本。
3.2生态经济背景下,环境成本控制的新特征
3.2.1全面性
环境成本控制的基本思路是,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与披露需着眼于企业所在的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对产品从研发、物料采购、生产、销售、报废回收循环利用的整个过程发生的全部环境支出都要进行核算与控制,旨在最大程度的降低环境成本以达到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3.2.2外向性
环境成本控制看中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关注生产经营活动各个环节的环保理念。相比于传统的从价格差、数量差、劳动成本差异等方面控制成本,生态经济背景下环境成本控制有较大不同。其应该是在国家的环境法律、法规约束下,除了要控制企业内部的环境成本,还要放眼于整个社会大环境进行成本控制。这样更符合国家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需要,其产生保护环境效果也更强。随着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在全社会的普及,会有更多的资源注入环境保护中,社会各界对投入的环境资源收益将更加乐观。而对于传统环境成本来说,基本是做不到的。
3.2.3竞争性
传统的企业经营战略通常是为了获取市场,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其成本控制侧重于自身成本的降低,不注重企业生产所处的生态环境的保护。所以新的环境成本控制策略就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企业坚持走可循环的生态发展之路,在新的经济形态下,注重形成可持续性竞争优势。企业做好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可以使企业得到环保部门和税收部门的政策优惠、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赖、企业形象的改善、获取更多投资等方面的竞争力,资源利用效率提高。
4生态经济背景下环境成本控制的对策
4.1拓展环境成本控制的范围,明确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
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大环境下,企业必须多角度拓宽环境成本的核算范围。从空间角度,环境成本的控制在关注自身环境成本的同时还要关注应由企业承担的具有社会属性的环境成本。从时间角度,在产品研发设计时着手事前预防控制、在产品生产流通时把控监管、在产品报废时进行事后的无害化处理控制。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理想化状态是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的同时实现经济的增长。外部的环境成本必然与企业的某一生产经营行为有关。虽不应全部由企业来承担这一责任,但传统的环境成本核算企业只确认其内部产生的环境成本,而外部的环境成本由于其隐蔽性和不稳定性,导致企业纷纷找借口和理由撇清这部分成本与自己的关系,不愿承担责任。因此,应大力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以制度化的举措来迫使企业加强环境成本管理。
4.2完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建立环境成本控制
根据企业环境成本的特点,要求企业采取事前预防和多角度的控制模式,让政府、企业和个人消费者都参与到控制中来,从事前的研发采购到事中生产销售再到最后的废物回收都要进行实时环境成本控制,形成一个全方位参与和控制的机制。这一机制能够弥补传统成本控制模式下企业事后补救的消极思想以及逃避環境责任承担的弊端。企业的环境意识增强,自觉地承担环境责任,消费者积极进行反馈监督,国家加以政策优惠和补贴等的方式鼓励,各个环境主体发挥各种的作用,形成环境成本的长效控制机制。
4.3建立企业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加强企业环境成本信息披露
环境成本信息分析是在企业有披露真实的环境成本数据前提下,根据企业所处的地理环境,找出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这样企业才能找准在环保方面努力的方向,让企业的管理者在做关于降低环境风险的决策时有相关的依据。政府要加快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建设,建立环境保护评价的指标体系。政府要及时跟进调查企业的污染排放是否符合环境标准,以及是否投入了相应的环境治理资金,杜绝企业逃避推卸环境责任。当企业在环境成本控制中看到了收益超过付出时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环境成本管理,这才是生态经济发展的长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