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河北省农村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研究
2018-04-03李亚莉胡丽娜
李亚莉 胡丽娜
摘要:运用SPSS19.0软件对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影响宅基地退出决策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家庭总人口数和现居住宅基地满意度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有反向影响,其余均为正向影响。河北省农村宅基地退出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年纯收入、对当地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满意度、非农收入占比和户主受教育程度。建议拓宽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适当提高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加强农村居民非农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
关键词: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回归分析
宅基地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无偿使用的用以建造住宅的土地。从住房保障角度来看,我国现行的农村宅基地制度只是赋予农民了居住权,是一种较低层次的保障形式,农户只是以一種无偿的方式获得了可用于建造住宅的土地的使用权,国家并不是提供可以直接居住的房屋,因此并不能为农户尤其是农村贫困人群提供切实有效的居住保障。
在我国当前城镇化的大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同时农村居民原有的宅基地随着农村居民进城造成闲置。宅基地存在大量浪费,面积超标和“一户多宅”成为普遍现象,利用效率越来越低,不利于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宅基地退出是解决城乡建设用地资源紧缺的重要手段。
宅基地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分配给本村居民无偿无期限使用的,具有明显保障功能。宅基地退出分为主动退出和被动政府征收退出,本文的宅基地退出不包括国家主导的土地征收。
一 、数据取得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6份,回收有效问卷118份,其中石家庄市32份,唐山市49份,保定市16份,衡水市12份,廊坊等城市共计17份。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问题较多,能较大程度反映城镇化进程中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决策的因素,为提出宅基地退出实现路径提供决策依据。调查问卷统计变量汇总见表1。
调查问卷中选择愿意退出的为28人,占比23.7%。调查共选取11个农村宅基地退出决策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户的基本情况、宅基地的退出政策了解情况和宅基地退出补偿等方面。
二、 数据标准化处理及计量结果与分析
(一)数据标准化处理
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首先将数据利用SPSS19.0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之后的所有分析。
(二)多重共线性诊断
容差CI最大为0.847<10,VIF最大为3.375表明解释变量之间不存在复共线性。
最大条件索引为4.210<10,说明自变量间不存在共线性,不需要剔除或整合自变量,均可以保留并进行分析。
(三)模型拟合优度检验
分析得到R2>0.4,Sig=0.000<0.005,说明该模型非常显著。表示选取的自变量可以很好地预测因变量的变化。
(四)计量结果与分析
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3。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家庭总人口数和现居住宅基地满意度对宅基地退出意愿有反向影响,其余均为正向影响。河北省农村宅基地退出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年纯收入(0.003)、对当地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满意度(0.004)、非农收入占比(0.031)和户主受教育程度(0.183)。
家庭总人口数越多,需要赡养的老人、需要抚养的子女可能越多,家庭经济负担越重。因此家庭总人口数对宅基地退出呈现反向影响。
家庭年纯收入对宅基地退出有明显的正向影响,家庭收入越高,宅基地的保障功能越弱,对于这部分家庭来说,城市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家庭年均收入较高的家庭更愿意主动退出宅基地。
宅基地退出补偿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在农民选择退出时,很好的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可以解决农民进城后的后顾之忧。宅基地退出补偿标准较低一直是很多地方的现实存在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户宅基地退出的积极性。
非农收入占比对于宅基地退出的影响,主要是从事非农收入的农户收入往往比较稳定,更容易适应城市生活,预期退出愿望较强烈。
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宅基地退出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文化程度较高的居民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越强,越勇于尝试。农村居民普遍文化程度偏低,人们习惯于原有生活模式不愿意做出改变,直接影响了宅基地退出的积极性。
三、城镇化背景下推动河北省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实现路径
(一)多方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农户家庭的经济状况对于宅基地退出的影响非常大,宅基地对于农村居民来说承担着基本的居住功能,一旦脱离宅基地,农民需要大量资金解决住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多举措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只有农村居民本身的经济状况能够承受宅基地退出带来的经济支出,宅基地退出可以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二)提高宅基地退出的补偿标准
宅基地退出补偿包括标准也包括具体的补偿方式是宅基地退出问题上农村居民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合理的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可以解决很多农民进城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比如住房和社会保障等。
(三)加强农村居民非农劳动技能培训
农村居民对于土地的依赖最终决定了宅基地退出的决策,政府部门应尽量加强农村居民的非农技能培训,帮助农户从土地上解脱出来,能够有稳定的非农收入来源才能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因此也能适度提高从事非农职业的农业人口退出宅基地的积极性。
(四)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
文化水平高低决定了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良好的教育能够帮助人们勇于尝试,乐于改变原有生活习惯等,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现代社会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同时,受过较高文化教育的人口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更加重视,退出宅基地进入城市生活,有利于子女享受更好地城市教育资源。
参考文献:
[1]贺晓英,谷耀鹏,陈家伟.陕西省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OL].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17(07).
[2]于伟,刘本城,宋金平.城镇化进程中农户宅基地退出的决策行为及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2016(03).
[3]彭长生,范子英.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安徽省6县1413个农户调查的实证研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02).
[4]王静,于战平,李卉.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王口镇和独流镇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5(01).
[5]孙旭海,鲁成树,徐鹃.农民宅基地退出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基于在芜湖市的调研[J].安徽农业科学,2015(01).
*本文为基金项目: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704120405)河北省农村宅基地退出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 。
(作者单位:李亚莉,华北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胡丽娜,华北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