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及其现实意义

2018-04-03蹇雪瑶

视听 2018年1期
关键词:马尔库塞单向异化

□蹇雪瑶

简析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及其现实意义

□蹇雪瑶

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一书所涉及的理论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以及人的心理等诸多角度,对当代的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进行了强有力的批判。他认为,当代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单向度的病态社会,现代工业社会技术的进步给人提供的自由条件越多,给人的种种强制也就越多。文章对马尔库塞的批判理论及其现实意义进行分析梳理和归纳总结。

马尔库塞;单向度;社会批判;现实意义

赫伯特·马尔库塞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最激进和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将。他于1964年出版的《单向度的人》一书,提出了著名的单向度理论,指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生活背景下被影响的人,在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毫无自由的思想状态和生存境遇。他希望通过这本书来唤醒人类自我真正的心灵解放,从现代工业社会构建的物质生活的束缚中得以跳脱。

一、从社会到个人

需要是一种目的,是人类进行各种活动的动机。基于更深入的理解,马尔库塞则认为“需要”可以再进一步分为“真实的需要”和“虚假的需要”。“真实的需要”是从人的本性出发的需要,也就是不被外界所诱惑只遵从于自我内心真实想法的需要。马尔库塞认为,“人与动物不同,他非但不满足于锦衣足食,酒池肉林,而且还力图摆脱物的束缚,追求更加高尚的东西。但是在现代西方社会中,人们正是在虚假的需要的支配下,把物质需求作为自己的最基本的需要。现在的大多数需要,诸如休息、娱乐、按广告宣传来处世和消费、爱和恨别人之所爱和所恨,都属于虚假的需要这一范畴”。

现代社会正是通过不断制造先进的产业化技术给人提供更多的便捷方法,表面上给人提供更多的自由条件,满足人们生活各个方面的物质需求,实则在人们不知不觉地接受和需求中逐渐对其意识产生影响,对其现实生活进行控制和操纵,压抑了人的本性,从而被科技技术所奴役,被社会秩序所驯服。另外,工人阶级作为技术的生产者,也由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不断被降低自身的劳动强度,从而与管理阶级日趋相差无几,出现蓝领工人白领化的趋势,也逐渐融入社会一体化的管理机制。

就这样,无论是技术的享有者亦或是技术的管理者,他们的私人空间共同被现实的技术侵占,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新兴使得生产逐渐模式化、消费逐渐扩大化,在很大程度上还改变了个人在创造财富的灵动性和接受服务的自主选择性。

而在所有的现存技术中,作用最明显、效果最显著的就是大众传媒产业。大众传播强化了宣传、广播、新闻、广告等侵入闲暇的时间,破坏了人的心理结构,从而让工具、机器、技术成为人们道德滑坡、良心淡化的借口。例如近来发生的宁波老虎咬人事件,事发当时,动物园里还有部分游客停留在现场作为旁观者拍摄视频。显然围观群众目睹老虎咬人确实无能为力,且也不能指望每个人都是能力挽狂澜的道德标兵,只能客观还原当时危机场景,告知事实真相。但也正因为网络技术的出现,才把如何看待宁波动物园老虎咬人事件中游客拍摄视频这一现象作为社会质疑的道德问题,质疑的出现正说明了网络技术确实能作为人们道德滑坡、良心淡化的借口。

总之,马尔库赛认为当代的资本主义社会虽是一个发达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单向度的病态社会。他说:“当个人认为自己同强加于他们身上的存在相一致并从中得到自己的发展和满足时,异化了的观念好像就成问题了,这种一致化的过程并非虚构而是现实。然而这种现实又构成了异化的更高阶段。后者已经完全变成客观的事实;异化了的主体被其异化了的存在所吞没。这里存在的只是一种向度,而且它无处不在、形式多样”。

二、从政治到经济

马尔库塞曾明确指出,“一个社会的基本制度和关系所具有的特点,使它不能使用现有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手段充分地发挥出来,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有病的。”于是,出现了如上所述的单向度社会。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诸学者当中,马尔库赛运用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问题进行的批判是最为深刻的,可以说揭露和批判是马尔库赛研究理论的重要主题。

就政治异化来说,马尔库赛着重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揭露和批判:马尔库赛把社会文化对人的本能的压抑分为“基本的压抑”和“额外的压抑”。“基本的压抑”主要是由于“匮乏”的事实造成的,这种压抑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合理的;而“额外的压抑”是指的对人本能欲望强行施加的压抑,是在一般文明所要求的基本压抑之外,为维护特定统治形式而带来的一种额外的压抑。这种额外的压抑主要表现为劳动的异化。

马尔库赛认为造成这种异化的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资本主义的统治阶级为了自己的特殊利益把虚假的需要强加给个人的结果。统治阶级对机器生产程序加以控制,然后把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技术成了社会控制和维持统治的有效工具。因为人们想要更舒适的生活,就必须屈从于技术机器。

同时,动用科学技术刺激人们贪得无厌地追求物质享受可以实现一种虚假需求的消费,通过这种消费来形成对人的思想潜移默化的控制。一再唤醒人们新的需求并使他们相信这是他们自己真正需要的,把对物质的需求作为自己的最基本的需求。当人们有了可以保暖的裤子,就会被刺激去购买版型时尚的裤子;有了版型时尚的裤子之后,又会被引诱去占有知名平牌的裤子;有了知名平牌之后,还会有新的花样出现,引游人们去追求更新型的产品。人不为需要而消费,而为消费而消费。人们通过商品的标识来认识自己和了解他人,来传达和区分社会地位。

三、从自我到他人

在马尔库塞看来,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控制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程度,个人与他人逐渐一体化,甚至个人的私人空间都已不复存在,技术已侵蚀了私人空间,每个人都沦为了消费控制占据主导的社会中的一个环节,具体化为劳动中的一个符号,任何人都无独立自存可言,人们彼此通过社会交往和相互模仿,形成一股随大流的思想情绪。

就拿媒介的作用来说,人们真的能将作为传播信息和消遣娱乐的大众媒介和作为意识操纵和灌输力量的大众媒介区分开来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大众媒介一直在发挥思想引导、政治控制的功能并作用于社会每一个个体。从大众传播的传播效果来看,首先从认知层面上作用于人,外部的信息触及到人们的知觉和记忆,带给人们知识量和认知结构的变化,久而久之,人对周围外部的印象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媒体对于事件的报道和看法;再者,媒介传达信息的过程中通常都包含着是非美丑的价值判断,形成一定的观念再作用于人们的心理层面;之后,将认知和心理对人们形成的传播效果所造成的变化结合起来,共同致力于人们的言行举止表现出来。试问在这样的状况下,保持自身与他人的差异性并脱离于统一的社会价值体系不是很困难的事吗?

马尔库塞曾有过一段经典的论断,“现代人在大众文化的潜移默化的改造下丧失了对自身命运的深切体察和现存制度的怀疑,他们被极其强大的教育和娱乐机器把他同其他人结合在一种麻木不仁的状态中,使他们不再萌生任何有害的观念。”

四、从意识批判到救赎之路

马尔库塞的意识形态理论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技术理性的批判,工具理性的概念是由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提出,由马尔库塞做进一步发挥,亦即技术理性。马尔库塞强调技术是作为意识形态而存在,随着技术理性的形成,理性失去了其原始意义成为一种肯定性思维,特别是在现今政治、经济和文化控制不断加强的资本主义社会,人们只剩下对社会现状的麻木认同和对科技技术的依赖崇拜。马尔库塞坚信工业社会的技术理性是对人实行稳固的奴役和看似合理的欺骗性统治。

于是,马尔库赛把弗洛伊德关于在现代文明中爱欲受压抑的观点与马克思关于劳动被异化的观点相结合,认为只有排除压抑恢复人的自由,才可能解决其他社会问题。那么人何以克服技术理性的控制,从单向度的病态社会走向解放呢?马尔库塞并不同意进行改良主义革命或者暴力革命,而是主张一种对现存制度不合作的态度。他指望能聚集起还残存有清醒意识的知识分子和一些没有被驯服的社会下层阶级,建立起一种非压抑性文明的可能性,形成新的社会力量来反抗现存的社会秩序,来挽救和唤醒占据庞大比重的愚昧的大多数人。

所以最后,马尔库塞提出了一条救赎之路,即解放爱欲。爱欲的解放让人们感性看待事物,以摆脱那些专制制度导致的人们思想上的贫瘠和荒芜。运用人自身的感觉和幻想来取代现代工业社会的技术理性,摆脱现实的物欲与政治的压制,解放劳动,超越于现实的各种法则和功利之上,在一个理想的美的空间中构筑一种自由、幸福的生活。如此一来,社会文明以中立的客观的立场存在,一种绝对自由的乌托邦社会得以出现。

五、梳理总结

马尔库塞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持有批判态度,他强调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表面繁荣,内部让人性受到压抑和不自由的不合理社会,是一个单向度的病态社会。这样的观点也说明了马尔库塞对西方的政治制度抱有否定的意味,对现实存在的技术抱有悲观主义的倾向。

而笔者认为,马尔库塞的理论依据以及分析角度未免略失偏颇。西方政治制度有它的弊端和缺憾,但也正是由于资产阶级所提倡的科学技术革命,才使得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资本主义世界也因此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甚至在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的影响之下,有相当数量的人还曾开始信奉过资本主义社会貌似比社会主义更早进入了太平盛世。虽然这样的言辞并不能够真正断言是非对错,至少能够反映西方政治制度并不是一无是处,毫无建树可言。

再则,马尔库塞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希望人们能够从内心解放自己,进而将现代科技看成是万恶之源是不可取的。技术是人造物,不带有任何感觉直觉,它能发挥出怎样的效果,造成多大的作用完全取决于人类的使用。凡是存在的事物皆有利有弊,为何要将其负面影响一味扩大而忽视整体。

当然,如果没有对现实的批判精神,人类就永远不会对未来有任何希望。不管马尔库赛的理论出发点和分析是否正确,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异化现象和现代技术的负面作用的批判,对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中国社会来说,也是具备一定借鉴作用的。

我们应该一直坚持国家的政策,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能单单追求物质生活的快速发展,而忽略掉为物质文明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免陷入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社会”的困难境地。另外。在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进一步扩大内需,提高人们的生活消费水平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一些“虚假的需求”也留存在不少人的消费观念之中,缺乏理性的消费会让人沦为商品的奴隶,长远看不利于人们的和谐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应汲取马尔库赛的社会批判中的有益成分,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引导人们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

1.余维海,王红光.马尔库赛的批判逻辑与救赎[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01).

2.陈胜才.简析马尔库赛的政治异化思想[J].九江学院学报,2007(05).

3.周波.无望的救赎——从马尔库赛反观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权利批判[J].大众文艺:理论,2009(14).

4.邓文飞,谭头红.马克思与马尔库赛意识形态理论比较研究[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传播学研究生)

猜你喜欢

马尔库塞单向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碳纤维/PPS热塑性单向预浸带进入市场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用“单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单向度的人”与“君子不器”——比较视域下马尔库塞与孔子的技术理性批判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从单向到双向的合作治理及实现路径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从《单向度的人》解读马尔库塞的社会传播观
单向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