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艺如何表达中国”高端论坛综述
2018-04-03
(四川师范大学 影视与传媒学院,成都 610066)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新时代”这一概念的产生对文艺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2017年11月2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专委会与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联合主办的“新时代:文艺如何表达中国”高端论坛在成都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等高校戏剧影视学知名学者与峨影集团等业界知名企业领导人参加了本次论坛。2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文艺如何表达中国”论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讨论的情况做如下综述。
一 从宏观角度对“新时代”的探讨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是文艺工作者们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的目标。十九大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新时代”论断的提出,文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显得格外重要。对于文艺界而言,新时代如何表达中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视听专委会主任、中国传媒大学张德祥教授从纵向角度梳理了近百年文艺发展的历史进程,提出新时代既是一个历史方位也是一个重要坐标。新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阶段后,新时代的目标是要强起来。因此,在新时代有两个值得关注的核心问题:第一,中国进入了一个强起来的时代,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判断;第二,不平衡的矛盾在发生变化,如今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不平衡、推动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艺只有热烈地回应时代,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
太原师范学院影视艺术系主任薛晋文副教授通过解读十九大报告指出:优质文艺作品的需求与优质文艺作品的供给严重脱节,这是文艺发展中的一个主要矛盾。当物质条件提升后,社会需要大量的高要求文艺作品,但优秀的文艺作品创作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这正是文艺在新时代面临的主要社会矛盾和社会分歧。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谢柏樑教授认为,关于“新时代”有两个话题值得重视:第一个是从2012年的党的十八大起,如何辨认新时代和大时代的关系;第二个是离心离德的问题,是整个中华民族和新时代的伟业能不能同步的话题。从这个层面上出发,新时代完全是一个大时代的强音。
二 文艺如何表达中国的方法论研商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胡志峰教授认为:中国作为文化大国还远远没有被世界所认知,中国文化的声音太弱。将中国放在世界的维度去寻找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其核心是大国心态。在这种内外兼修之下,新时代的文艺应更好地表达中国。胡智峰教授以“一带一路”是“倡议”还是“战略”的纷争来反观文艺在世界舞台上的表达。中国的大国地位在政治和经济上已经确立,文艺毫无疑问就要担当起表达中国文化更重要的责任。当中国文艺带着以往的心态走向世界的时候,是否会像中国战略一样给世界带来侵略性的感受。与大国心态相对的小国心态的两个特征就是极端自卑和盲目自大。大国心态就应该是平衡的、平等的,在相互尊重中,在对话和互动中让世界心悦诚服地接受。
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周星教授指出,表达中国有三个历史阶段:“疑惑”、“偏外”、“入心”。无论是戏剧、影视,还是音乐等方面,现在仍以西方的文化表达作为标准。中国新时代文艺表达以西方表达作为标准的合理性开始逐渐消解,进入到“入心”阶段。引导这一阶段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在文艺作品上的体现就是树立本土价值观和补足现实生活精神。在本土价值观中创作者们重拾传统的同时也要舍弃一些黑暗的部分,为新时代奉献新的积极向上的观念。补足现实生活精神是指进入新时代文艺的表达应该更自信更敢于去触及、敢于直面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博士生导师戴清教授认为,文艺在新时代表达的关键是要塑造一种正向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而塑造的途径就取决于匠心精神。匠心在艺术技法中体现在宏观、中观、微观等各个层面,进一步开掘需要整体、立体,乃至全面的腾飞。从立足文化自信的角度来看,去表达一个怎样的价值观值得思考。文艺工作者想走向世界,文化表达就要形成共有的观念:尊重弱者,体现多样性,对少数人群、边缘人群有应有的关照,否则就很可能是片面的。近年来,在价值观的培养上有非常多而且好的示范,但也有作品仍存在着一些偏见。同时,文化自信不是盲目自信,要有自己的审美立场与核心价值观。
中国传媒大学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杨乘虎指出:用文艺来表达中国时,故事化的表达最容易获得民众的认同。而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来看,中国故事的颜值和价值是什么样的现状和感知?中国故事是否要借助美国故事走向世界?是否要借助美国故事的叙事形态和类型化风格影响世界?今时代的中国特色和前时代的中国特色之间有没有什么关联性?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正是新时代文艺如何表达中国的答案。在世界范围之内追求普遍性和普惠性,淡化唯一性是很重要的一点。文艺工作者在讲述国家故事时更多关注了集体主义,关注了个体命运,但没有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这样一个全球视野高度,因此我们在世界上的腔调是凌压的、强势的、侵略性的,但是在面向国内市场的时候又出现了取悦的、媚俗的强调。中国故事与中国风范要上升到取材、叙事、艺术化加工等各个层面,传统的叙事、传统的艺术研究,站在国家的自觉高度层面来进行系统化的理论研究是薄弱和不足的。对于美好时代的中国故事的内涵、功能、特征与实现美好故事的方式是没有理论指导的。没有理论的指导,一定是市场的奴隶。
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西北大学文学院张阿利教授对新时代文艺如何表达中国做了如下阐释。其一,新时代文艺在表达中国时需要工匠精神和精品意识、经典意识。柳青辞去县委副书记职务定居农村从事《创业史》创作,陈忠实也以这样的工匠精神耗费六年创作《白鹿原》,而当今中国社会出现商业化过重的问题,从文学到影视都缺少工匠精神。其二,新时代文艺表达中国需要国际意识。中国和世界现在越来越密切的联系,文艺创作中的国际意识就需要一种换位的思考。创作者需要文艺和技术、产业、商业进行贯通。让中国文艺有更大的国际影响力,既满足中国人口强大的需要,也能够去影响世界。这既是中国的新时代,也是21世纪人类的新时代。
三 论坛对戏剧影视学科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党委书记彭文祥教授认为:站在中国文艺发展的高地上探讨文艺发展的对象与文艺发展,这个论题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不同的人看待中国有不同的层次,而如何表达要从中国本质的精神内涵入手。怎么表达中国要充分关注一个野蛮的少年——网络文艺。网络文艺可以说它是一种艺术,也可以说它是一种工业、商业,一种经济的桥梁。在“新时代”表达中国里面,它是一个新的力量。这些都需要戏剧影视学科下各类专业去仔细考量。在“新时代”表达中国里面,网络文艺是一个新的力量。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谢柏樑教授认为,我们书写中国故事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现实题材的书写。过去到现在,现代题材和现实题材的概念是含混的。如何理清话题,讲好故事是所有文艺工作者的重任。中国艺术史中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现实题材,而且最有品格的最容易被人记住的还是现实题材。在现实题材的表达实践上,谢教授通过两个戏剧表达成功、影视表达失败的例子来提示文艺创作表达需要打好“综合仗”。如何能在荧幕和舞台上两面开花,首先就是要在文学上能够立得住脚。现实题材既要表现大时代、新时代的英雄人物,也要表现老百姓的家长里短。如何将这两点结合书写,需要的是家庭的情怀、社会的情怀、生命的情怀。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周安华教授认为:党的十九大后文艺进入了新的空间,尤其是影视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中国影视一直在国家发展中受惠很多,逐渐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最可靠、最响亮、最权威的一个表达者,这就使得影视在今天可以说有着重要的使命。但目前还有需要提升的空间,如长期缺乏的商品概念和类别化尝试,整改好这两个问题是我们站在全世界面向未来一个重要的基本点。如《战狼2》第一次在强大的国家背景下出现了个人的美国式超级英雄,类似这样的作品它反映了一种创作中的坚韧和孜孜以求,我们确实可以在很多空间记住这样的努力。
峨影集团总裁向华全认为:传统文化里面讲究道和术,新时代中国艺术表达遵循什么样的道、什么样的术值得探讨。形而上叫道,形而下叫术,道是符合时代的一种潮流,是运行的一种规律,把规律把握好,把手段和工具用好,是新时代艺术表达中国的重大难题。艺术的价值在于唤醒时代、唤醒人性、满足时代,满足人们的向往,特别是对宝贵生命的启发。艺术表达中国的道,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生产方式,或者一种生命方式,就在于蕴含的内在规律也就是道,研究艺术表达中国要深入表达中国的道的方向、目标和规律。艺术应当坚守自身的表达规律和演化逻辑,更要遵循这个声色韵神、点线面的起承转合,揭示并展示美的真谛。进入新时代,表达中国的现代艺术需要努力实现艺术精髓、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有机统一,中国电影应该思考如何从美学上、内容上、技术上去实现这一点。
成都天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宁提到:如今的电影观众、电视剧观众,很难看到高端论坛的精彩思想,他们获取文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豆瓣”、“猫眼”等网络媒体。如何让有价值的思想走向有价值的阵地,这是一个需要认真考虑的严肃问题。党的十九大后新时代需要一些启蒙,对作家需要启蒙,对观众也需要引领。在表达中国形象时,不能总是灰暗的、阴沉的,这是创作界普遍需要规避的问题。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院长骆平紧扣学院学科建设指出:新时代文艺表达中国需要有大量的文艺创作和评论人才,而建设高端的学术人才阵地正是戏剧与影视类学科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戏剧影视是当今时代承载文艺表达中国的最主要载体,其传播观念的广度、讲述故事的深度、观众接受的程度都是其他艺术学科无法比拟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新时代文艺表达中国的起点之一就在戏剧与影视学科的建设。具体的文化实践和文艺创作离不开理论的引领和支撑,新时代文艺发展的脉络首先要从中国特色文艺理论开始梳理,而中国理论在世界范围内的话语权的确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步骤就是是否有大批量的研究学者在从事专业学科的理论建设,而在我国高校中,戏剧与影视类学科博士点数量远远不够,这一现状在新时代将会被积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