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职业素养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8-04-03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思政融合

0.引言

职业素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现阶段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将职业素养融入到教学当中,但是在思政教育中的渗透力度依然不够广泛。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而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则在于促进学生价值观与心理健康的进一步发展,二者不仅在教育内容方面存在着一致性,在教育目标方面也存在着高度的契合性。因此,将学生职业素养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将学生职业素养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基础、原则

1.1 将学生职业素养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方面都采用了完全独立的双重路径,即分别独立的为学生提供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二者之间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异同性。职业素养主要依存于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而思政教育则主要依存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等课程,还有部分高校也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辅导员工作当中。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从而培养出符合国家与社会利益的人才。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则在于完善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与心理健康[1]。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发现,职业素养教育应属于思政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思政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影响学生职业道德的因素也相对较多,人生观、价值观与心理健康也是较为重要的因素。传统完全独立的双重培养路径不仅导致了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即教师在进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时无法从宏观上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教育。因此,现阶段将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到思政教育当中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1.2 将学生职业素养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基础

由于现阶段高校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在课程体系上是完全独立的,因此,还无法实现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笔者认为,实现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必须要以课程体系的融合为基础[2]。首先,高校需要对职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并制定融合教材,此外,还需要对现阶段已有的课程体系设置进行调整,在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实现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课程体系的融合还包括教师的融合,例如需要对原有的职业素养教育教师或者思政教育教师进行再培训,从而满足融合课程的教学需求。

1.3 将学生职业素养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原则

实现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必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思想性原则,融合了职业素养教育的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要保持思政教育纯粹的思想教育性,即不能因为职业素养教育内在的功利性而破坏思政教育本身的思想性,思想性原则既保证了职业素养教育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又避免了其功利化倾向,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2)发展性原则。融合了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思政教育必须要能实现学生职业素养与思想意识理念的持续性发展要求,能够促进学生终身学习的实现;(3)开放性原则。在任何教学活动当中自由都是保障教学效率的重要基础,因此融合了职业素养教育的思政教育需要具备一定的开放性,即只对原则性问题进行束缚,并需要全面看待学生;(4)实践性原则。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与职业素养的养成都是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过程,只有通过实践,在亲身体验中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激励,才能把职业规范和要求内化、积淀和升华为稳定的职业心理品质,从而形成职业素养。

2.将学生职业素养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具体策略

在上文当中笔者对将学生职业素养融入到思政教育中的必要性与基础进行了分析,在下文当中笔者将具体论述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

2.1 准确认识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本质

在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之前必须要充分明确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本质内涵。在上文中已经对二者教育的内容与目标进行了分析,再次不再进行赘述。但是,根据上文中的具体内容,笔者认为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必须要以思政教育为教学主体,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到思政教育的范畴当中[3]。首先,思政教育的宏观性更高,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也只有建立在良好的道德情操基础之上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其次,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相对较为单一,也相对较少,而思政教育的内容相对较多,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可以以职业素养教育为入手点,将其作为严重特殊的道德素养对待,并贯穿于整个思政教育过程当中。

2.2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现职业素养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全面渗透

将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纳入到思政教育的范畴当中并不意味着只需要在进行思政教育时顺带进行职业素养教育就可以达到融入教育的要求,还必须要实现职业素养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全面渗透。现阶段课堂教育依然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基本教学模式,因此,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入也必须要以这一形式为主要载体。课题教学目标的实现需要依赖于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因此,职业素养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合发展还必须要以教学方法改革为基本前提。例如,教师可以采用案例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即在思政教育当中设置一些融合了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引导学生对相关案例进行探讨与分析,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模拟,并在模拟的过程中设置案例,通过直接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素养的具体内涵。

2.3 建立职业素养与思政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本质上属于实践教育,课堂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完善学生的基础知识,而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真正实现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的教学目标。基于此种情况,当前阶段高校必须要在融合课程体系当中设置实践教学体系。但是从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发大范围的实践课程不管是在管理、经费还是师资力量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这种状况在融合课程体系当中也必然存在。基于此种情况,笔者认为现阶段高校在设置实践融合课程体系时必须要立足于客观实际,加强已有资源的利用,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例如,高校可以以学校中的社团为载体,引导学生参与到社团管理中进行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在参与社团工作中的责任意识与职业素养。其次,高校还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在开展技术交流的同时,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际工作的机会,在实际工作中为学生提供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

2.4 将职业素养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考核指标

融合了职业素养教育的高校思政教育必须要充分体现出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双重特点。由于本文的研究是将职业素养教育纳入到思政教育当中,因此,在对高校思政教育进行考核时必须要重点考核职业素养教育效果[4]。例如,在思政教育期末考试中增加职业素养教育相关内容所占据的比例。其次,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教学机会的高校,还需要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职业素养进行全面的综合性评价,并作为思政教育考核的主要依据。

3.结语

现阶段高校相互独立的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已经无法满足高校教育发展的需求,实现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发展也已经成为高校必须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在本文当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当前阶段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融合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具体的融合策略进行了总结,旨在促进高校职业素养教育与思政教育效率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思政融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