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欢乐颂2》的女性形象与价值观

2018-04-03杨博群

视听 2018年1期
关键词:安迪价值观

□杨博群

《欢乐颂2》的女性形象与价值观

□杨博群

《欢乐颂2》的滑铁卢并非偶然,有些问题其实在第一部和其他的一些热播电视剧中就已经彰显,只不过在这一部里表现更明显,被观众放大了。观众诟病最多的有两点:一是剧中几位女性主角人设的崩塌;二是剧中隐隐透露出的价值观说到底是崇尚金钱,崇拜权力。本文通过分析剧中表现的几个典型女性形象和隐藏在广告背后的价值观,来思考如今热播影视剧对于女性形象和价值观念的刻画会给受众和媒介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

《欢乐颂2》;女性形象;价值观

《欢乐颂2》的热播,又成了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聊天话题,剧中的一些社会话题在各大微信号、微博等引发讨论。《欢乐颂2》单从收视数据上看,平均收视比第一部有所提升,但口碑却比第一部差很多,豆瓣评分也只有5.2分。人设崩塌、花式植入广告等都是被观众所诟病的地方。

一、剧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

《欢乐颂》系列的五位女主角,俗称五美,处于社会的不同阶层,家庭背景和个人性格差异巨大,却因为住在同一层公寓而惺惺相惜,成为闺蜜。片中,外强中干的海归、华尔街金融高管安迪对与人接触有很大的恐惧,因此一直单身,剧中对安迪的定位就是女强人。这也就显示了一个典型的思维强化:即女强人=孤独,不幸福。在第二部中,安迪得到了爱情,她接受了美其名曰“行走撩妹”的小包总的死缠烂打式的追求,变成了沉迷于爱情中的小女人。这样的一个转折,又陷入了另一个死胡同。按剧中的情节发展,安迪会变化基本上是因为小包总的爱情滋润,她变化的内因剧中并未提及,在安迪的身上,观众看到的只有导演对女权主义的扭曲理解和贫瘠想象,而丝毫没有塑造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商界女精英的独立人格和职场形象来。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电视剧最终也没能摆脱对男性中心价值观的再现与妥协。

在张艳红的《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评》一文中,她把性别歧视的具体体现总结为:全社会以制度化的方式有形或无形地限制女性的公共参与行为,社会文化对女性提出特殊的多种规范与额外要求,包括大众传媒在内的社会舆论有意无意地贬低女性的多种价值,歪曲或片面定位女性形象并形成刻板成见,或是对女性形象的刻板定型与虚拟塑造,或是对女性价值与女性权利的漠视或贬低。剧中另一位被讨论很多的女性形象樊姐,有美貌有才华,但有点虚荣。她家境不好,曾一心想找个有钱人,在剧中她被冠上了“凤凰女”“捞女”等称号,这些称号本身就体现了当下的大众传媒对女性的性别歧视,把女性形容成一心渴望男性财富、权力的附属品。

二、剧中折射的价值观

《欢乐颂2》里关于贫富差距的描述,相较于第一部来说呈现了愈演愈烈的趋势。第一集就以安迪在国外五星级酒店的床上醒过来作为开场,事无巨细地描述了整个过程,整个电视剧也在极尽可能地展现有钱人的上等生活,展现了一个个代表有钱人的消费符号。一方面,有钱人、富二代、海归精英们都在优雅地生活;而另一方面,平民百姓势利、逐利、见利忘义,“穷”成了这些人的原罪。这种对于财富观念一边倒的跪舔态度,也让人对电视剧的价值取向深表遗憾。类似的电视剧成了一面镜子,映射出的是对奢华或曰“多金”生活的迷恋与渴望,这可能也是现代都市人沉迷在灯红酒绿里,追求成功、唯财富至上的共同心结。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提到: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人的地位和身份,社会的各个阶层划分也构成了一种编码。社会的多个阶层之间存在着转换的可能性,我们已经认识到每个阶层都拼尽全力地跳向上一层,为能拥有更高阶层的符号拼尽全力。很多人购买某种商品已不再是为了使用它,而是为了通过它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或是想通过这一物品营造出自己属于哪一个阶层的美好假象。我们被剧中营造的一个纸醉金迷、物质丰富的世界所迷惑,甚至产生了一种我若和剧中女主角使用相同的产品就能和她一样的错觉。

除了植入的硬广,相比于第一部,《欢乐颂2》中五位女主角的衣服更时髦、更大牌了,穿在她们身上的衣服、她们使用的化妆品,简直就是移动的广告牌。《欢乐颂2》植入广告的方式也更“花式”了,根据片尾显示的鸣谢商家名单可知,该剧中各式植入的品牌商超过50家。广告品牌五彩缤纷,植入方式五花八门,从场景到剧情,从台词到道具……软硬兼施无孔不入。这也从某种程度上折射了当下商业、艺术在影视剧中此消彼长的“商业至上”的问题。

随着剧集的热播,这些相关的衣服和化妆品立刻被眼尖的网友认出是什么牌子,并迅速在网上拥有了热度。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大众媒介的生态环境,网络传播的异常迅速且覆盖面大,各种产品信息像病毒一样无孔不入地被“安利”给了观众。这更加讴歌了阶层观念,尊崇了有钱便是好,有钱便是成功的标志。这处处充斥着精英主义的优越感和对不同阶层的不平等刻画,抹杀了前作的精髓——“现实性”。第二部中樊姐身上价值不菲的衣服和首饰,明显不符合她在剧中的身份,给很多观众造成了误导。

就是在这样的推波助澜下,《欢乐颂2》无形中就对时尚进行了引导,但这些时尚都价值不菲。一方面这是为了对赞助商产品进行宣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自己剧集的热度。很多女生对剧中女孩的造型进行模仿,殊不知这样反而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正如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提到的:“女人之所以进行自我消费是因为她与自己的关系是由符号和表达维持的,女人对自己的眼光,对自己的皮肤都没有自信,属于她自己的东西丝毫不能给她带来自信。女性看似有很多的选择,长裙或短裤,单肩包或手提包,晒伤妆或甜美妆,长发或短发……但这一切与‘自由’无关,因为你的物品以及你自身都已异化为这个社会的产品。你可以挑选各种手袋,但你没有权利选择你奶奶年轻时提的碎花包袱,因为有人告诉你这是‘过时’的,你失去了在上班时不化妆的权利,失去了不使用洗发水和沐浴露的权利,你每天在超市里的‘自由选择’都是被某种社会符号控制的虚假自由。”女孩们被剧中的产品所吸引,去消费,无形中就被这样的时尚捆绑住了。

但话说回来,商业剧不是公益片,植入广告,为品牌商做宣传都是合理的,“在商言商”地去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也是契合价值规律的寻常事。但重点是这要在不影响剧情和崇尚正确的价值观的前提下进行。《欢乐颂2》主创人员在打广告上确实花了不少心思,除了五美的衣服化妆品,就连剧中爱喝矿泉水的安迪,第二部的习惯已经更接地气地把爱喝进口高档水变为喝国产大路货。这顿时就让观众有了一种“出戏感”,没了轻松只剩浮躁。这样违背剧情常识与人物身份的广告植入,加上生硬的镜头安排、别扭的出场走位,对好剧口碑的伤害或许也是摧枯拉朽的。

《欢乐颂2》已沦为外表华美却营养匮乏的泡沫剧,回顾近几年的现代都市女性题材剧,多得是如《何以笙箫默》《亲爱的翻译官》之类的玛丽苏,而真正意义上为女性平等独立自主发声的现实剧较少。而对于剧中体现的价值观,类似的崇尚金钱、精英主义的也不少,如《小时代》系列。还记得在第一季片尾具有奋斗精神的五美吗?“生活纵使一地鸡毛,但依然要欢歌高进,成长之路虽然有玫瑰也有荆棘,但什么都不能阻挡坚强的心。”如今,坚强的心是看不到了,一地鸡毛倒是仍在,这样的结局,很难让人想象,是否还能回归《欢乐颂》原本的寓意。电视剧无论演绎什么样的时代,归根结底都是披着一张皮,要演绎和投射当下众生,要在表面喧嚣后沉寂平静,要在作品背后蕴蓄思考和力量,这才值得期待。切实关注现代女性最为迫切的需求,不刻板成见、不片面地创作出独立、自主、美好的女性形象,对价值观的宣传有更规范的考量,带动正确的消费观念,这才是《欢乐颂2》等电视剧应当努力的方向。

1.张艳红.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评[D].武汉:武汉大学,2009:23-42.

2.张鹏雁.我国网络媒介批评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3:47-55.

3.陈阳.性别与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1(l).

4.让·鲍德里亚.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 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55-77.

5.[美]凡勃伦.有闲阶级论[M].革和,李华夏 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2:67.

6.韩素梅.广告中被消费的性别形象[J].学术论坛,2004(3).

7.刘利群.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56.

8.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35.

(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研究生)

猜你喜欢

安迪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成为安迪·沃霍尔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机器人安迪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汤姆鞋的价值观
看电影
手机不通